小調中湯

XIAO DIAO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8%
心經 15%
肺經 15%
肝經 15%
胃經 8%
腎經 7%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小調中湯包含茯苓,主要因為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小調中湯多用於治療脾虛濕困,症狀如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等,茯苓能幫助健脾益氣,利濕化濁,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濕困之症。
  2. 清熱化痰:茯苓亦可清熱化痰,有助於緩解痰濕阻滯所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小調中湯中常配合其他清熱化痰藥物,如杏仁、陳皮等,共同發揮清熱化痰之效。

因此,茯苓的加入,不僅有助於健脾利濕,也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與小調中湯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小調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小調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氣虛、月經不調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2. 調和藥性:小調中湯的組成藥物中,有些藥性偏寒,如生地、麥冬等,而當歸的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協調、更平和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對身體的過度刺激。

總而言之,當歸在小調中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補血活血,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

小調中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調和營衛之功效。小調中湯針對的是肝鬱氣滯、氣血不暢引起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白芍的緩解疼痛和調和營衛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滋陰養血,和解脾胃: 白芍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和解脾胃的功效。小調中湯中的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可能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白芍的滋陰養血作用,能緩解這些藥物對脾胃的刺激,同時也能起到補益氣血的作用。

小調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小調中湯常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陳皮的加入可幫助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
  2. 行氣化痰:陳皮能疏肝理氣,並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小調中湯中常加入一些化痰止咳的藥物,陳皮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加強化痰止咳的效果,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小調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氣、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小調中湯本身以調和脾胃為目的,白朮的加入可加強其補脾益氣之效。
  2. 燥濕利水: 白朮能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困、水腫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小調中湯中往往會配合其他具有利水作用的藥材,白朮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燥濕利水、健脾益氣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調中湯」以茯苓、當歸、白芍、陳皮、白朮五味藥材組成,具有利水消腫、補氣健脾、益氣補血、行氣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產後全身水腫。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寧心安神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性涼,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平肝息風、斂陰止汗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苦、辛。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生津止渴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可以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白芍性涼、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平肝息風、斂陰止汗等功效。白芍可以平肝息風,適用於肝火旺盛、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此外,白芍還能養血柔肝,適用於肝血不足、血虛風動引起的眩暈、頭痛、失眠等症狀;白芍還具有斂陰止汗的功效,適用於陰虛火旺、盜汗、自汗等症狀。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陳皮可以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

白朮性溫、味苦、辛,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生津止渴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中醫認為,產後水腫的發生主要與脾虛、腎虛、氣虛血瘀、痰濕阻滯等因素有關。茯苓、當歸、白芍、陳皮、白朮五味藥材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消腫、化痰行氣、益氣補血等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產後水腫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連(煎水浸甘草)、甘草(煎水浸黃連)、瓜蔞仁(煎水浸半夏)、半夏(煎水浸瓜蔞仁,各炒水乾為度)各等分。
加生薑,水煎,溫服。或薑汁糊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調中湯是一張比較溫和的中醫方劑,一般人群均可服用。但脾胃虛弱、氣虛血虧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調中湯,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三。 組成:茯苓1錢,當歸1錢,白芍藥1錢,陳皮1錢,白朮1錢半。 主治:補脾胃,行瘀血。主治:産後一切浮腫。

小調中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黃連(煎水浸甘草)、甘草(煎水浸黃連)、瓜蔞仁(煎水浸半夏)、半夏(煎水浸瓜蔞仁,各炒水乾爲度)各等分。 主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