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藥散

BAI SHAO Y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二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1%
胃經 11%
三焦經 5%
腎經 5%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芍藥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疼痛,止痛作用: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肝氣鬱結、血虛所致的疼痛,如腹痛、腰痛、頭痛等。
  2. 滋陰養血,調節氣血: 白芍能滋養肝腎陰血,補益氣血,對於氣血不足、陰虛火旺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有助於整體氣血的平衡。

白芍藥散中以白芍為主要藥材,正是利用其緩解疼痛、滋陰養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白芍藥散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佐以養血柔肝:白芍藥散主治血虛肝鬱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可以協助白芍藥散健脾益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濕邪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
  2. 緩和藥性,協調功效:白芍藥散中白芍藥偏於養血柔肝,但可能略帶寒涼之性。茯苓性平,可以緩和白芍藥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使藥效更為平和,更有利於患者的體質接受。

白芍藥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養血柔肝: 當歸味甘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白芍藥性微寒,善於斂陰止痛,而當歸的溫性可緩解白芍藥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陽氣,同時又能協同白芍藥共同起到養血柔肝、調和氣血的作用。
  2. 促進藥效: 白芍藥散主治血虛肝鬱所致的痛經、經行腹痛等症,當歸能促進白芍藥的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等功效,進一步緩解疼痛,改善血流通暢,使藥效更顯著。

白芍藥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白芍藥散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白芍藥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而白朮則能健脾益氣,使氣血運行通暢,並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避免濕邪阻滯經絡,加重腹痛。此外,白朮的燥濕作用也有助於去除濕邪,改善月經不調的根本原因。

白芍藥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白芍藥散中以芍藥為主,性微寒,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但若脾胃虛弱者,服用後易致腹痛腹瀉。陳皮的加入可健脾理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避免芍藥寒涼之性傷脾,使藥效更佳。

二、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能調和芍藥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更適合脾胃虛弱者服用。

白芍藥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成分之一為香附。香附的加入具有多重作用,首先,香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夠調和氣機,改善因情緒不暢所引起的腹痛或不適,這與白芍的養血和和中相互輔助,能夠有效舒緩疼痛與不適感。其次,香附的香氣也有助於開竅通絡,促進氣血運行,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對於婦女月經不調或經痛的治療意義重大。最後,香附還能夠增強白芍的補養效果,使得整方的調和作用更加明顯。因此,香附在白芍藥散中的應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使其在臨牀上更加靈活適用,體現了中醫藥理論中“和而不同”的整體思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芍藥散」的主要成分有白芍、茯苓、當歸、白朮、陳皮、香附等,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小便不通的疾病。

  1. 白芍:

    • 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
    •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斂陰止汗、養血調經、緩急止痛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血虛肝旺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月經不調、痛經、自汗、盜汗等症狀。
  2.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 具有利水消腫、益脾補腎、寧心安神、健脾化痰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脾虛腹瀉、失眠、多夢等症狀。
  3. 當歸:

    • 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絕、崩漏等症狀。
  4. 白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
    • 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腹瀉、水腫、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等症狀。
  5.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
  6. 香附:

    • 性辛溫,味苦、辛,歸肝、脾經。
    • 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中藥方劑「白芍藥散」的主要作用機制如下:

  • 利水消腫:白芍、茯苓、白朮均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
  • 清熱利尿:陳皮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
  • 補血活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可以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 調經止痛:當歸、香附均具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可以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

總之,中藥方劑「白芍藥散」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作用,適用於小便不通的疾病。

傳統服藥法


白芍藥1兩, 牡蠣1兩(燒為粉), 熟乾地黃1兩, 桂心1兩, 乾薑1兩(炮裂,銼), 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烏賊魚骨1兩, 黃耆1兩(銼), 龍骨1兩。
上為細散。
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2. 本方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肺結核前列腺炎白帶排尿困難遺精子宮崩漏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白芍藥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九引《肘後方》。 組成:白芍藥1兩,犀角末1分。 主治:咯血,衄血。

白芍藥散,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白芍藥半兩,白茯苓半兩,當歸半兩,白朮半兩,陳皮半兩,香附子半兩。 主治:癃疾久不癒。

白芍藥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白芍藥1兩,牡蠣1兩(燒爲粉),熟乾地黃1兩半,白芷3分,乾薑3分(炮裂,銼),桂心1兩,烏賊魚骨1兩(炙黃),黃耆3分(銼),五色龍骨1兩半。 主治:婦人漏下五色不止,淋瀝連年,黃瘦萎悴。

白芍藥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白芍藥1兩,當歸1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芩1兩,白朮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生乾地黃4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虛損勞極,面色枯悴,或時唾血、吐血。

白芍藥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白芍藥1兩,牡蠣1兩(燒爲粉),熟乾地黃1兩,桂心1兩,乾薑1兩(炮裂,銼),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烏賊魚骨1兩,黃耆1兩(銼),龍骨1兩。 主治:産後崩中,下血不止,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白芍藥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白芍藥1兩,牡蠣粉1兩,熟乾地黃1兩,白朮2兩,麒麟竭3兩,柏子仁2分,烏賊魚骨1兩(炙黃),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龍骨1兩。 主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斷,淋瀝連年不絕,黃瘦,虛勞盜汗,便濁走失,血少筋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