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胎飲

滑胎飲

HUA TA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7%
肝經 13%
心經 13%
胃經 12%
三焦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4%
腎經 4%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滑胎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腎經。其利水滲濕作用可改善孕婦體內水濕停滯,減輕水腫、腹脹等症狀,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此外,茯苓健脾寧心,可調節脾胃功能,增強母體抵抗力,穩定孕婦情緒,防止滑胎。

總之,茯苓在滑胎飲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孕婦體質,預防滑胎。

滑胎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滑胎多因血虛、氣虛或血瘀所致,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血虛,並能活血化瘀,改善血瘀,從而穩定胎氣,防止滑胎。
  2. 滋潤養胎,安胎保胎:當歸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鐵、鋅、維生素等,能滋養胎兒,促進胎兒生長發育。同時,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胎盤的血液供應,有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起到安胎保胎的作用。

滑胎飲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攝胎元: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攝胎元的作用。對於滑胎患者,常因脾虛氣弱、胎氣不固所致,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攝胎元,使胎兒穩固,減少滑胎的發生。
  2. 燥濕止帶,調和脾胃:滑胎患者多伴有脾虛濕盛,白帶過多等症狀,白朮能燥濕止帶,調和脾胃,改善患者的整體體質,有助於孕育胎兒。

滑胎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包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子宮血流,有助於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滑胎症狀。

此外,川芎也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腰痠等症狀。因此,川芎在滑胎飲中扮演著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孕婦的體質,減少滑胎的發生。

滑胎飲中包含香附,主要是由於香附具有以下功效,可幫助解決滑胎問題:

  1. 理氣解鬱: 香附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因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滑胎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調經安胎: 香附能調和氣血,調節月經,並可安胎止嘔,對於因氣血失調、衝任不固導致的滑胎具有安胎作用。

香附的加入,不僅能緩解孕婦因氣血不暢導致的腹痛、腰痠等症狀,更能起到安胎固胎的作用,提高孕期安全。

滑胎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滑胎多因脾虛不健,氣機不暢,導致胎兒不穩而滑胎。陳皮能理氣健脾,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胎兒的營養供應,從而穩定胎兒,減少滑胎的發生。

二、止嘔降逆: 妊娠期間,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容易出現孕吐,陳皮能理氣降逆,止嘔化痰,緩解孕婦的妊娠反應,使孕婦身體更加舒適,有利於胎兒的生長髮育。

滑胎飲中加入紫蘇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止嘔安胎: 紫蘇梗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止嘔安胎的功效。孕婦滑胎常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胎氣不穩,出現嘔吐等症狀。紫蘇梗能疏解肝氣,調和氣血,穩定胎氣,減少滑胎的發生。

2. 溫中止嘔,健脾和胃: 紫蘇梗還能溫中止嘔,健脾和胃,改善孕婦的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增強母體的健康狀態,為胎兒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滑胎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素患墮胎,及難產者」,意指體質虛弱、習慣性流產(滑胎),或產時氣血不足導致難產的孕婦。其核心在於「滑胎」二字,非指現代人工流產,而是通過潤滑胞胎、補養氣血,使胎元穩固(防墮胎),或使產道潤澤、氣血通暢以利分娩(治難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油(1斤)

    • 功效:甘平質潤,傳統用於滋陰潤燥、補虛潤腸。《本草綱目》載其「利血脈,散風熱,潤肺」。《食療本草》亦言其「潤五臟,利血脈」,能滑利竅道。
    • 作用:潤養胞宮與產道,緩解因陰血不足導致的乾澀瘀滯,降低分娩時氣血阻滯風險。
  2. 白蜜(1斤)

    • 功效:甘平補中,潤燥解毒。《本經》稱其「安五臟,益氣補中,止痛解毒」。其黏滑之性可助潤澤下焦,兼能調和藥性。
    • 作用:與豬油協同增強潤滑之效,同時補益脾胃,化生氣血以養胎元。
  3. 醇酒(3升)

    • 功效:辛溫通行,活血助藥力。《別錄》謂酒「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古代常用酒煎藥以增強溫通之性。
    • 作用:促進氣血運行,防止產時瘀阻;酒煎亦可提升豬油、白蜜的溫潤效果,使藥力速達下焦。

配伍邏輯與整體原理

  • 潤滑通利:豬油與白蜜重在潤澤胞宮、產道,解決陰血虧虛或乾澀不利之弊;醇酒則通陽活血,避免過潤導致氣機壅滯。三藥合力,形成「潤而不滯、通而不傷」的配伍特點。
  • 氣血雙調:白蜜補中益氣,豬油滋陰養血,醇酒溫通血脈,共奏補虛滑胎之效。對氣血不足之習慣性流產或產力微弱者,能標本兼顧。

古代應用背景探討
此方反映古人對「難產」與「墮胎」的調理思路——注重體質調養而非直接干預。其設計符合「產前宜潤」的原則,通過長期服藥(如習慣性流產者)或產前調理(防難產),改善母體潤澤度與氣血狀態,屬預防性療法。醇酒的用量較大,可能與古代產婦體質偏寒、醫療條件有限有關,藉酒力強化溫通效果以應急。

(以上分析純粹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之探討。)

傳統服藥法


豬油1斤,白蜜1斤,醇酒3升。
水煎至1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滑胎飲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滑胎

相同名稱方劑


滑胎飲,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九。 組成:豬油1斤,白蜜1斤,醇酒3升。 主治:胞死、胞乾,脈澀甚者。

滑胎飲, 出處:《雞鳴錄》。 組成:茯苓1錢5分,歸身1錢5分,焦白朮2錢,煨川芎2錢,制香附2錢,廣皮2錢,蘇梗8分,酒芩5分,炙草5分。 主治:素患墮胎,及難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