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化滯湯

YANG SHENG HUA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寶》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6%
肝經 12%
肺經 11%
大腸經 10%
胃經 9%
小腸經 5%
心包經 2%
腎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0%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行氣止痛: 川芎性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化滯湯主要針對脾胃氣滯、消化不良等症,川芎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腸胃疼痛、腹脹等不適,幫助消化吸收。

二、疏通經絡: 川芎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脾胃氣滯往往伴隨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川芎能有效緩解這種狀況,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達到養生的目的。

養生化滯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化解瘀滯,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2. 滋陰補血,改善體質: 當歸還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整體的養生保健。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補脾肺之氣,益氣生血,對於氣虛血虧、脾胃不和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能夠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助於化解體內積滯,促進消化吸收。

因此,在養生化滯湯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地改善氣虛血虧、脾胃不和等症狀,促進食物消化,達到化滯養生的目的。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白朮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有助於化解食積,促進消化吸收。
  2. 扶正祛邪: 白朮能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於脾胃虛弱、正氣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白朮都能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

總而言之,白朮在養生化滯湯中,既能健脾燥濕,又能扶正祛邪,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化解食積,促進身體健康。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理氣消脹: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滯的功效。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脹滿、腹痛等症狀,陳皮能有效疏通氣機,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2. 健脾和胃:陳皮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羣,陳皮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此外,陳皮還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痰濕阻滯的咳嗽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養生化滯湯中加入陳皮,不僅有助於化解食積,更能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香附性味辛溫,入肝經,能行氣解鬱,疏通肝氣,有助於解除肝鬱氣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噯氣等症狀。
  2. 理氣止痛:香附具理氣止痛之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脘腹疼痛、脅肋疼痛等,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不適。

因此,香附的加入有助於化解食積、疏肝理氣,達到養生化滯之功效。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化滯湯旨在化解脾胃濕滯,茯苓有助於健脾運化,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化解積滯的效果。
  2. 寧心安神:茯苓亦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脾胃濕滯常伴隨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能安神定志,緩解精神不寧,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養心安神之功效。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猛之效。方中其他藥材可能存在燥性、寒性等,甘草可以調和其性,使藥效溫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或副作用。
  2. 增強功效: 甘草本身具有健脾益氣、緩解疲勞、調節免疫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其養生保健的效果,促進人體健康,達到更好的化滯效果。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大腹皮性味辛溫,入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健脾化濕的功效。對於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大腹皮能有效促進消化,化解積滯,改善脾胃功能。
  2. 利水消腫:大腹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水液代謝,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水濕停滯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大腹皮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大腹皮在「養生化滯湯」中起到消積化滯、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身體健康。

養生化滯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便祕、胸悶等症狀,桃仁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流的作用,幫助緩解症狀。
  2. 消腫止痛: 桃仁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血瘀導致的腫脹、疼痛等症狀。對於因血瘀引起的乳腺增生、痛經等疾病,桃仁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之,桃仁在養生化滯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身體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生化滯湯」,主要成分是川芎、當歸、人參、白朮、陳皮、香附、茯苓、甘草、大腹皮、桃仁。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香附辛散苦降,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中藥方劑「養生化滯湯」,主治產後身體虛弱,胸部和橫膈膜之間有氣體鬱結,胃雖然能夠吃東西,但消化吸收困難,腹部脹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慢性肝硬化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腹部腫大吞咽障礙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養生化滯湯, 出處:《胎産秘書》卷下。 組成:川芎2錢,當歸4錢,人參1錢半(脹甚者減半,),白芍1錢,茯苓1錢,白朮2錢(脹甚倍用),桃仁10粒,腹皮4分,蓯蓉(酒洗)1錢5分。 主治:産後腹脹。

養生化滯湯, 出處:《産寶》。 組成:川芎2錢,當歸3錢,人參1錢,于朮(生)2錢,陳皮8分,香附(制)5分,茯苓2錢,甘草(炙)3分,大腹皮4錢,桃仁(去皮尖,研)11粒。 主治:産後中氣不足,胸膈窒滯,胃雖納谷,傳化艱難,而膨脹者。

養生化滯湯, 出處:《胎産心法》卷下。 組成:人參1錢,茯苓1錢,川芎1錢,白芍(炒)1錢,當歸4錢,桃仁10粒(去皮尖),肉蓯蓉1錢5分(酒洗去泥甲),大腹皮5分(黑豆水制淨),陳皮4分,制香附3分,炙草3分。 主治:産後大便不通,誤服大黃等藥,致成鼓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