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誤消健脾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旨在治療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狀。方中重用人參,乃因其性味甘溫,歸脾肺經,擅長補益元氣,增強體質。人參可促進脾胃運化功能,對脾胃虛弱者尤為適用,能有效改善消化吸收,恢復脾胃正常機能。此外,人參還能益肺氣、安神志,對於因脾胃虛弱而伴隨的氣短、心悸等症亦有輔助療效。在誤消健脾湯中,人參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補脾益氣、調和中焦的作用,從而達到強身健體、消除疲勞的目的。
誤消健脾湯為一傳統中醫處方,旨在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方中重用白朮,乃因其性溫、味甘,歸脾、胃經,擅長補益脾胃之氣。白朮能夠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對於脾虛濕盛之體質尤為適宜。在誤消健脾湯中,白朮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中益氣、化濕止瀉的功效。通過補脾以助運化,白朮在方中起到核心調節作用,是整個方劑健脾益氣基礎的關鍵所在。
誤消健脾湯為一方旨在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的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各藥材相輔相成。其中,茯苓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選用原因深具醫理。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安神之效。在誤消健脾湯中,茯苓主要發揮其健脾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同時,茯苓還能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黨參等,共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達到健脾消食、調和中焦的目的。總體而言,茯苓在誤消健脾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治療原則。
誤消健脾湯為一味旨在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的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各藥材間相互協同,發揮整體療效。甘草在此方中佔有重要地位,其性平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效。甘草內含的甘草酸與甘草次酸,能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酸分泌,對胃炎、消化不良有良好效果。此外,甘草還能調節免疫系統,抗炎抗菌,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在誤消健脾湯中,甘草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溫和性,使藥性更加平衡,還能提升其他藥材的功效,是此方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誤消健脾湯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其組方精妙,旨在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並兼顧氣血的運行。方中包含川芎,此藥性溫,味辛,歸肝、膽經,有活血行氣、袪風止痛之效。在誤消健脾湯中加入川芎,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的微環境,還能調節氣機,使脾胃運作更加順暢。川芎的行氣活血作用,可助脾胃氣滯得解,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尤其對於因氣滯引起的腹脹、食少、便溏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川芎還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相互協同,共同發揮健脾益氣、化濕和胃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目的。
誤消健脾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當歸,此藥材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擅長補血調經、活血止痛。在本方中,當歸的作用主要為調和營血,滋養脾胃,從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脾胃得到充足營養,並能調節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吸收,對脾胃虛弱所致之面色萎黃、疲倦乏力有良好療效。此外,當歸還能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共同發揮健脾益氣、消滯化濕之功,達到調理脾胃、增強體質的目的。
誤消健脾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主要目的在於調理脾胃,促進消化,適用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方中所用的大腹皮,即柚子的乾燥外果皮,性微寒、味辛,歸脾、胃經。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大腹皮能行氣寬中,利水消腫,對於脾胃氣滯、水濕內停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有良好療效。在誤消健脾湯中,大腹皮與其他健脾益氣之藥物相配伍,既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又能去除濕邪,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從而達到調節消化系統的目的。此方綜合多種藥材之長,相互協同作用,對於改善脾胃虛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問題具有獨特療效。
誤消健脾湯為中醫臨床上常用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之食少、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方由多種中藥精選組合而成,其中陳皮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作用至關重要。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在誤消健脾湯中,陳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同時調節氣機,使脾胃之氣得以順暢,從而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此外,陳皮還能協同方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調理脾胃、增強體質的作用,是誤消健脾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誤消健脾湯為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之方劑,其中白芍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性微寒,味甘酸,入肝、脾經。白芍能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對肝脾不和所導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在誤消健脾湯中,白芍與其它藥物相配,不僅能調和肝脾,使肝氣得以疏泄,避免過度克脾,還能滋養血液,使脾胃運化有源。此外,白芍還能緩急,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腸胃收縮過度、腹痛等問題,具有舒緩作用。總體而言,白芍在誤消健脾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補中寓瀉,瀉中寓補”的治療原則,既增強了脾胃功能,又兼顧了肝臟的調節,達到了全面調理的效果。
誤消健脾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其中神麴的應用尤具特色。神麴,即發酵後的小麥麴,性溫味甘,歸脾、胃經,擅長消食和胃,行氣健脾。在誤消健脾湯中,神麴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腹脹等症狀。神麴內含豐富的酶類物質,有助於分解食物,加速營養物質的轉化利用,同時還能調節腸道菌群,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神麴在誤消健脾湯中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消食導滯之功,更可提升整體的健脾益氣效果,是該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誤消健脾湯為中醫傳統方劑之一,主要針對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等症狀,旨在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方中選用砂仁,乃因其性溫味辛,歸脾、胃經,擅長行氣調中、溫中止瀉、化濕開胃。對於脾胃虛寒所致之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砂仁能溫暖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食物運化。此外,砂仁還能醒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病後體虛、食欲不振者尤為適用。其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黨參、白朮、茯苓等相配伍,共同發揮健脾益氣、消食化積之效,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相關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誤消健脾湯」
誤消健脾湯是產後的一種中藥方劑,有調理腸胃、補氣養血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產後身體虛弱、飲食不當容易造成食物積聚在體內,如果服用消耗藥物,反而會加重脹滿的狀況。誤消健脾湯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大腹皮、陳皮、白芍、神麴、砂仁。
1. 人參( Ginseng Radix ) 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養心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氣虛血虧、脾胃虛弱、肺結核、貧血、失眠等症狀。
2. 白朮(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除濕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盜汗、自汗等症狀。
3. 茯苓( Hoelen ) 性平,味甘、淡。歸脾、肺、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安神益智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4. 甘草( Glycyrrhiza ) 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肺熱咳嗽、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5. 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 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通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頭痛眩暈、風濕痹痛等症狀。
6. 當歸(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 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益氣養血等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虛弱、血虛萎黃等症狀。
7. 大腹皮( Citrus Reticulata Pericarpium ) 性微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利水消腫、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水腫、咳嗽痰多等症狀。
8. 陳皮( Citrus Reticulata Pericarpium )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化積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
9. 白芍( Paeonia Lactiflora Radix ) 性涼,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止痛、養血補血、緩急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肝氣鬱結、腹痛等症狀。
10. 神麴( Koji ) 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腹脹、口臭、口乾等症狀。
11. 砂仁( Amomum Villosum ) 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芳香化濕、燥濕、止瀉等功效。適用於脘痞嘔吐、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
以上中藥方劑組成的藥材,經過嚴格的配伍,相互作用,起到補氣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產後婦女恢復身體健康,以及避免使用消藥物的幹擾,對產後婦女的身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白朮1錢,茯苓1錢,甘草3分,川芎7分,當歸2錢,腹皮4分,陳皮4分,白芍1錢,神曲1錢,砂仁(或脅腹痛,或塊痛加)5分。
如傷冷粉、梨、橘,腹內大痛,加吳茱萸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的作用,但不能代替正規治療。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誤消健脾湯, 出處:《胎産輯萃》卷四。 組成:人參2錢,白朮1錢,茯苓1錢,甘草3分,川芎7分,當歸2錢,腹皮4分,陳皮4分,白芍1錢,神曲1錢,砂仁(或脅腹痛,或塊痛加)5分。 主治:産後傷食,誤服消耗藥多致成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