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醫宗金鑑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4%
肺經 17%
腎經 11%
心經 7%
肝經 7%
大腸經 2%
膀胱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二豆散

整體功效

健脾益腎,溫中散寒。

主治

湛濁證。耳鳴心躁,腰腳疼重,腹內虛鳴,臍下冷痛,頻下白水如泔。

湛濁證是指脾腎陽虛寒濕內生,水濕停聚所致的證候。主要表現為耳鳴心躁,腰腳疼重,腹內虛鳴,臍下冷痛,頻下白水如泔。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四:「二豆散,治脾腎陽虛,寒濕內生,水濕停聚,而見耳鳴心躁,腰腳疼重,腹內虛鳴,臍下冷痛,頻下白水如泔者。」
  2. 《中醫臨床治療學》第十三章:「二豆散,具有健脾益腎、溫中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四肢乏力、耳鳴心躁、腹痛腹脹、便溏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1兩,白豆蔻1兩,丁香1兩,巴戟丁皮1兩,白茯苓1兩,蒼朮1兩,桂心1兩,黑附(火煨)1兩,白朮5錢,人參5錢,山藥5錢,桔梗5錢,茴香5錢,粉草5錢。
上銼散。
每服3錢,水1盞半,加薑3片,紫蘇葉3片,煎,空腹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肉豆蔻、白豆蔻、丁香、巴戟天、丁香樹皮、茯苓、蒼朮、桂枝、白朮、人參、山藥、桔梗、茴香、甘草等組成。

肉豆蔻、白豆蔻、丁香、巴戟天、丁香樹皮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濕內生所致的腹痛、腹脹、便溏等症狀。

茯苓、蒼朮、桂枝、白朮、人參、山藥具有健脾益腎、溫中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症狀。

桔梗、茴香具有行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的功效。

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腎、溫中散寒之功效,可有效治療湛濁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臍突
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二豆散, 出處:《得效》卷十五。 組成:肉豆蔻1兩,白豆蔻1兩,丁香1兩,巴戟1兩,丁皮1兩,白茯苓1兩,蒼朮1兩,桂心1兩,黑附(火煨)1兩,白朮5錢,人參5錢,山藥5錢,桔梗5錢,茴香5錢,粉草5錢。 主治:湛濁證。耳鳴心躁,腰腳疼重,腹內虛鳴,臍下冷痛,頻下白水如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小嘉禾散

相似度 73%

參苓膏

相似度 60%

太和餅

相似度 58%

附子茴香散

相似度 58%

助胃膏

相似度 58%

丁香平氣丸

相似度 56%

胃愛散

相似度 54%

脾腎兩溫湯

相似度 54%

脾腎雙益丹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