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甘草附子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甘草(炙)2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 主治:風濕,掣痛不得屈伸者。
甘草附子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引《指南方》。 組成:甘草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桂4兩(去皮)。 主治:傷寒虛汗不止。
甘草附子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甘草2兩(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朮2兩,桂枝4兩(去皮)。 主治:暖肌補中,益精氣。主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