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甘草附子湯

GAN CAO FU ZI TANG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35

寒性指數

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25%
脾經 23%
肺經 17%
胃經 15%
膀胱經 10%
腎經 7%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傷寒虛汗不止。扶陽溫經,散寒除濕。 現代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頭痛,便血,腹痛、腹瀉、胃院痛、虛秘、心衰、心悸、心痛、陽虛多汗等等。

傳統服藥法

甘草(炙)2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
上為散。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本方以附子辛熱,扶陽溫經,散寒除濕。桂枝通陽化氣,怯風和營,白朮苦溫,健脾燥濕,又主風寒濕痹。桂附合用,使表陽得固,自汗可止;朮附為伍,以振奮脾腎之陽,則筋肉骨節之寒濕可除,而桂枝附朮相配,既能扶陽溫經,又能通陽化氣,逐除風寒濕邪,故譽為治風濕之聖藥。甘草之緩,不僅調中補虛,助正祛邪,以之為方名者,旨甘緩守中,以盡藥力,是恐欲速則不達也。

相關疾病

四肢浮腫發脹排尿困難怕吹到風四肢感到疼痛全身酸痛胸悶脹四肢關節疼痛骨關節病膝蓋痛尿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怕冷汗出(身體易出汗)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膝蓋外側前側痛膝蓋內側痛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附子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甘草(炙)2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 主治:風濕,掣痛不得屈伸者。

甘草附子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引《指南方》。 組成:甘草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桂4兩(去皮)。 主治:傷寒虛汗不止。

甘草附子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甘草2兩(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朮2兩,桂枝4兩(去皮)。 主治:暖肌補中,益精氣。主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朮附湯

相似度 85%

桂枝續命湯

相似度 85%

增損朮附湯

相似度 85%

桂朮散

相似度 80%

附子六物湯

相似度 80%

桂枝薑附湯

相似度 75%

苓桂朮甘湯

相似度 75%

全生救難湯

相似度 75%

羌附湯

相似度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