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瘀阻滯所引起的胸痛、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此方中加入桃仁,能加強瀉下通便的作用,並促進瘀血排出,解除瘀血對腸道的壓迫,緩解疼痛。
- 潤腸通便: 桃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改善便祕,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廢物,進一步促進瘀血的排出。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能瀉熱通便,對於熱結於腸、大便祕結等症狀,可有效緩解。
- 活血化瘀:大黃兼具活血化瘀之效,與桃仁、紅花等藥物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進一步促進排便。
綜上所述,大黃在加味桃仁承氣湯中起著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治療熱結便祕等病症。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之功效。配合桃仁、大黃等藥物,可增強其瀉下通便之力,使熱結、瘀滯得以迅速消除。
- 活血化瘀: 芒硝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配合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可更加有效地改善血瘀症狀。
芒硝的加入,可有效增強方劑的瀉下通便及活血化瘀之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 調和藥性: 方中桃仁、芒硝、大黃等藥性峻猛,甘草性甘平,能緩和其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猛烈而傷及正氣,使藥效更平穩和緩。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增強藥物吸收和利用,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同時,甘草還有解毒、抗炎等作用,能保護腸胃,防止藥物對其造成損傷。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血脈,助攻活血化瘀: 桂枝性溫,具有溫通經脈、活血化瘀的作用。與方中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協同作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調和寒熱,緩解疼痛: 桂枝還能溫陽化寒,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方中承氣湯以瀉熱爲主,加入桂枝可調和寒熱,避免寒邪入侵,使活血化瘀作用更加溫和有效。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可以改善瘀血阻滯,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桃仁承氣湯以瀉熱通便為主,但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單靠瀉熱不足以完全解決,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協同桃仁、大黃等藥物,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 滋陰養血,防止燥傷:桃仁承氣湯以瀉熱為主,藥性較為燥烈,容易傷陰耗血。當歸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以滋潤陰血,防止藥性過燥傷及正氣,使治療更為安全有效。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 桃仁承氣湯以瀉熱通便為主,但藥性較為燥烈,容易傷及陰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作用,能緩和方劑的燥熱之性,保護陰液,防止藥物過度傷陰。
- 調和氣血,防止瘀血: 方中桃仁、芒硝等藥物能破瘀通絡,但同時也可能損傷氣血。白芍具有養血調氣的作用,能協調氣血,防止藥物過度損傷氣血,使瘀血消散更為順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助瀉通便: 桃仁承氣湯以瀉熱通便為主,但若脾胃虛弱,難以承受峻瀉之性,反而可能導致腹瀉不止,甚至傷及脾胃。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力直達腸腑,促進排泄,並防止瀉藥傷脾。
- 燥濕化痰,防止痰濁阻滯: 本方主治熱結血瘀,但若伴隨痰濁阻滯,則會影響藥效發揮。白朮能燥濕化痰,有助於清除痰濁,使藥物更易於滲透到病竈,提高療效。
加味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是為了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消腫生肌之效。
在方中,桃仁、紅花、芒硝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地疏通血脈,消除瘀血,緩解疼痛。紅花的加入,既能增強活血化瘀之力,又能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提高療效。因此,紅花是加味桃仁承氣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主治功效
加味桃仁承氣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赤痢,證屬瘀血與食滯互結,橫截氣機,致氣上下升降不利。
症見: 脘腹劇痛,下痢紫黑血絲,甚或夾有瘀血塊,舌色紫暗,脈多弦澀,甚或弦勁。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赤痢的病機為「瘀血與食滯互結,橫截氣機,致氣上下升降不利」。加味桃仁承氣湯主要針對此病機而設。
方中桃仁活血化瘀為君藥,針對「瘀血」之病根;大黃通腑瀉下,芒硝軟堅潤下,二者合用,針對「食滯」之病根,並可通利二便,使瘀血食滯有出路;桂枝溫通經脈,助桃仁活血化瘀之力,並可溫運中焦,助大黃、芒硝通腑瀉下之功;甘草調和諸藥;而古方中沒有的當歸、白朮、紅花則進一步加強了活血補血、健脾益氣的功效,對於吐血之後的正虛和氣血瘀滯,都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加味桃仁承氣湯通過活血化瘀、通腑瀉下、溫通經脈等作用,使瘀血得化,食滯得消,氣機得暢,則赤痢可愈。
古文更指出可選用「四汁飲」送「五仁丸」作為輔助或輕症治療。「四汁飲」去細茶汁,即「五汁飲」,有養陰生津、潤燥滑腸之功;「五仁丸」則以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桃仁、杏仁等潤腸通便,炒廣皮理氣行滯,兩者合用,更注重於潤腸通便,與加味桃仁承氣湯之攻下逐瘀有所區別,更適合於輕症或病後調理。
總體而言,加味桃仁承氣湯針對瘀血與食滯互結所致的赤痢,以攻下逐瘀為主,輔以溫通經脈;而四汁飲送五仁丸則以潤腸通便為主,適合於輕症或病後調理。兩者合參,可見古人辨證論治之精細。
以上是基於古文內容,對加味桃仁承氣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的分析。
傳統服藥法
桃仁(去皮尖)、大黃、芒硝、甘草、桂枝、當歸、白芍、蘇朮、紅花。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味桃仁承氣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桃仁承氣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七。 組成:桃仁(去皮尖)、大黃、芒硝、甘草、桂枝、當歸、白芍、蘇朮、紅花。 主治:努傷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