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醫學發明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4%
脾經 12%
胃經 10%
心包經 9%
三焦經 9%
大腸經 9%
小腸經 6%
肺經 6%
膽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本方證因跌打損傷瘀血滯留脅肋,氣機阻滯所致。脅肋為肝經循行之處,跌打損傷,瘀血停留,氣機阻滯,故脅肋瘀腫疼痛,甚至痛不可忍。

治當活血祛瘀,兼以疏肝行氣通絡。方中重用酒制大黃,蕩滌凝瘀敗血,導瘀下行,推陳致新;柴胡疏肝行氣,並可引諸藥入肝經。

兩藥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脅下之瘀滯,共為君藥。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絡,消腫散結,共為臣藥。

當歸補血活血;瓜蔞根「續絕傷」 (《神農本草經》),「消僕損瘀血」(《日華子本草》),既能入血分助諸藥而消瘀散結,又可清熱潤燥,共為佐藥。

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是為使藥。大黃、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乃增強活血通絡之意。

藥配伍,特點有二:一為升降同施,以調暢氣血;二是活中寓養,則活血破瘀而不耗傷陰血。瘀祛新生,氣行絡通,脅痛自平。

正如張秉成所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復矣」,故名「復元活血湯」。

現代運用於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胸脅部挫傷、乳腺增生症等屬瘀血停滯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忌用。婦女經期慎用

用本方,服藥後應「以利為度」,若雖「得利痛減」,而病未痊癒,需繼續服藥者,必須更換方劑或調整原方劑量。孕婦忌服。

相關疾病

乳房紅腫
指甲變形
肺結核
百日咳
低血壓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肺氣腫
慢性腎衰竭
營養不良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淋巴腺炎
骨質疏鬆症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復元活血湯, 出處:《醫學發明》卷三。 組成:柴胡半兩,瓜蔞根3錢,當歸3錢,紅花2錢,甘草2錢,川山甲(炮)2錢,大黃(酒浸)1兩,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個。 主治:祛瘀生新。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主治:跌僕損傷,瘀血內停脅下,疼痛不可忍,或伴發熱便秘、並治虛勞積瘀,咳嗽痰多者。痞悶及便毒初起疼痛。瘀血留結,發熱便閉,脈數實澀大者。虛勞積瘀,咳嗽痰多,夜不能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通乳煎

相似度 66%

柴胡片薑散

相似度 66%

開壅湯

相似度 63%

敗瘀止痛湯

相似度 62%

通幽湯

相似度 58%

逐血丹

相似度 58%

尋經丸

相似度 58%

退熱和血湯

相似度 58%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