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血丹

逐血丹

ZHU XU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五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7%
脾經 16%
肺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0%
腎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逐血丹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之效。逐血丹主要針對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藥效發揮。
  2. 補血益氣: 當歸同時具有補血益氣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血虛引起的諸多症狀,如面色蒼白、心慌氣短等。逐血丹在清除瘀血的同時,也需要補益氣血,以促進身體恢復,當歸在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逐血丹」方劑中使用「大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瀉熱通便,活血化瘀: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因熱毒瘀積導致的出血症狀,如血熱妄行、瘀血阻絡等,大黃可通過清熱瀉火、通絡化瘀,達到止血之效。
  2.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逐血丹方劑中多使用活血化瘀之藥,而大黃具有引藥下行之效,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血分,使藥力直達病所,發揮更好的療效。

因此,大黃在逐血丹方劑中,既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又能引導藥力,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逐血丹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脈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紅花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二、溫經止痛: 紅花溫經散寒,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經閉等症狀,紅花能溫暖經脈,促進血液流通,緩解疼痛。

因此,逐血丹方劑中加入紅花,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功效,治療因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

逐血丹方劑中包含桃仁,主要源於桃仁的以下兩項功效: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消癥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對於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潤腸通便: 桃仁亦可潤腸通便,對於因血瘀引起的便祕、腹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逐血丹方劑中加入桃仁,可發揮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血瘀相關的病症。

逐血丹方劑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瀉火解毒,清熱利濕,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而其利尿消腫之效則可通利水道,消腫止痛,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因此,逐血丹方劑中加入天花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逐血丹方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逐血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枳殼可幫助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2. 消積導滯,化瘀散結: 枳殼還有消積導滯、化瘀散結的作用。跌打損傷往往伴隨瘀血積聚,枳殼可促進血行,消散瘀血,有助於傷勢恢復。

綜上所述,逐血丹方中加入枳殼,既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又可消積導滯、化瘀散結,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目的。

逐血丹方劑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厚朴行氣消積,有助於活血化瘀: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利於活血化瘀。
  2. 厚朴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作用:逐血丹方劑中包含多種藥材,如當歸、川芎、赤芍等,它們共同作用於血脈,而厚朴的行氣消積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使活血化瘀的效果更佳。

總之,厚朴在逐血丹方劑中發揮著行氣消積、活血化瘀的作用,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逐血丹方劑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清除瘀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牡丹皮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同時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能促進炎症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牡丹皮在逐血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地解決瘀血、疼痛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逐血丹方劑中包含水蛭,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活血化瘀:水蛭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破血、逐瘀、通經的功效。其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二、消腫止痛:水蛭能有效地消散腫脹,減輕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水蛭能發揮顯著的療效。

因此,在逐血丹方劑中加入水蛭,能有效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目的。然而,水蛭屬性寒涼,使用時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指導,避免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逐血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逐血丹主治太陽膀胱經瘀血阻滯之證,其典型症狀表現為:

  • 每日午時後吐酸水1-2碗
  • 未時(下午1-3時)出現心前區疼痛
  • 申時(下午3-5時)疼痛加劇至昏厥不省人事
  • 戌時(晚上7-9時)方醒
  • 此種症狀循環每日發作

此證屬瘀血結於下焦,影響膀胱經氣機運行,導致氣血逆亂,循時發作的特異性症狀。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活血化瘀核心組

  • 當歸尾(1兩):專攻活血祛瘀,破血而不傷正
  • 紅花(3錢):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 桃仁(20粒):破血行瘀,潤腸通下
  • 水蛭(1錢,火煅燒黑):峻烈破血逐瘀之品,制後減其毒性而存化瘀之功

此四藥協同形成強力破血逐瘀的基礎,尤適於頑固性瘀血癥結。

攻下熱結組

  • 大黃(3錢):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厚朴(2錢):行氣除滿,助大黃瀉下
  • 枳殼(5分):理氣寬中,助大黃通腑瀉濁

此組藥物通過通腑瀉下助瘀熱從下而解,體現"腑以通為用"的治療思路。

清熱涼血輔助組

  • 丹皮(3錢):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 天花粉(3錢):清熱生津,防諸藥燥烈傷陰

治療原理推演

  1. 直攻瘀結:方中水蛭、桃仁、紅花等峻烈破血之品直搗病所,針對頑固瘀血結塊施以強力攻逐。

  2. 氣血同治:在活血同時配伍枳殼、厚朴行氣藥物,體現"氣行則血行"的治療理念,增強活血效果。

  3. 從下排瘀:通過大黃的通下作用,引瘀熱從大便排出,開創瘀血外出之路徑。

  4. 清解瘀熱:瘀久化熱,丹皮、天花粉清解瘀血所化之熱,兼防溫燥傷陰。

  5. 時證對應:症狀發作與膀胱經氣血運行時辰相關(未至戌時),方中藥物歸經多入膀胱與下焦,體現"引經報使"思想。

此方體現了中醫治療瘀血重證"破、行、清、下"四法並用的思路,尤其針對瘀血結聚較深、病程纏綿的頑固性證候,通過多途徑協同作用實現逐瘀外出的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當歸尾1兩,大黃3錢,紅花3錢,桃仁20粒,天花粉3錢,枳殼5分,厚朴2錢,丹皮3錢,水蛭(火煅燒黑)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

相同名稱方劑


逐血丹, 出處:《辨證錄》卷五。 組成:當歸尾1兩,大黃3錢,紅花3錢,桃仁20粒,天花粉3錢,枳殼5分,厚朴2錢,丹皮3錢,水蛭(火煅燒黑)1錢。 主治:太陽膀胱之經有瘀血結住而不散,一過午時,吐酸水1-2碗,至未時心前作痛,至申痛甚厥去,不省人事,至戌始蘇,日日如是。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