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甘露丸
TONG JING GAN L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9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通經甘露丸」的組成中包含當歸是因為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當歸能夠有效改善由血虛引起的症狀,如經期不規和血瘀。其主要作用是補血活血,幫助方劑調理經期和改善血液循環。當歸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血虛和血瘀的改善更加顯著。
通經甘露丸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消癥之效。女性月經不調、經血瘀滯等症,服用桃仁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有助於經血順暢排出。
二、潤腸通便: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便祕情況。便祕與月經不調有一定的關聯,通經甘露丸中加入桃仁,可起到雙重功效,既通經活血,又潤腸通便,有助於整體改善女性月經不調的症狀。
中藥方劑「通經甘露丸」的組成中包含大黃是因為大黃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大黃能夠有效排除體內的熱毒,改善由熱毒引起的症狀,如便秘和炎症。其主要作用是清熱瀉火,幫助方劑處理與熱毒相關的問題。大黃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熱毒問題的改善更為顯著。
中藥方劑「通經甘露丸」的組成中包含牡丹皮是因為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牡丹皮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由血瘀引起的症狀,如經期不規和疼痛。其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幫助方劑改善血液循環和調理經期。牡丹皮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血瘀問題的改善更加顯著。
在中藥方劑「通經甘露丸」中加入乾漆,主要是利用乾漆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乾漆能夠活血化瘀、止痛,對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血瘀導致的頭痛、胸悶等症狀。
通經甘露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肉桂能夠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助藥力,增強療效:通經甘露丸通常含有其他寒涼藥材,加入肉桂可以起到溫和藥性、協調藥力的作用,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強烈,損傷脾胃。同時,肉桂的溫陽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通經甘露丸」的組成中包含川牛膝是因為川牛膝具有活血行氣的作用。川牛膝能夠有效促進血液流通,改善由氣滯血瘀引起的症狀,如經期不規和腰膝疼痛。其主要作用是活血行氣,幫助方劑改善血液循環和氣滯。川牛膝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氣滯血瘀的改善更加顯著。
「通經甘露丸」方劑中包含三稜,主要是因為三稜具有破血行氣的功效。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藥性可活血化瘀、消癥散結,對於婦科疾病中因氣滯血瘀、經絡不通導致的經閉、痛經、癥瘕等症狀,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三稜還可以健脾消食,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三稜在「通經甘露丸」方劑中起到疏通經絡、化瘀止痛的重要作用。
通經甘露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癥止痛的功效。
莪朮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其入肝經,可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痛經、經閉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莪朮入脾經,又能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進一步促進經血運行。
因此,通經甘露丸中加入莪朮,可謂相得益彰,有助於全面改善女性經期不調的症狀。
中藥方劑「通經甘露丸」的組成中包含紅花是因為紅花具有活血通經的作用。紅花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由血瘀引起的經期問題和疼痛。其主要作用是活血通經,幫助方劑調理經期和促進血液流通。紅花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經期問題和血瘀的改善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通經甘露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萬病回春》|龔廷賢的記載:「通經甘露丸,治婦人經血不通,崩漏腸風,赤白帶下,血氣五淋,產後積血,男女五勞七傷及小兒骨蒸勞熱,夫婦陰血陽精不交,諸疾神效。」
結合方劑組成,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從古文記載來看,通經甘露丸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涵蓋婦科、兒科以及男女通用的多種疾病。其核心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婦科疾病:
- 經血不通: 方中當歸、桃仁、紅花活血化瘀,通調經脈;川牛膝引血下行,有助於經血暢通。
- 崩漏: 與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相關,方中牡丹皮涼血退火,桃仁、紅花等活血成分可能有助於調節出血。
- 赤白帶下: 可能與濕熱、瘀血有關,方中大黃清熱解毒,三稜、莪朮行氣消脹,可能有助於改善帶下異常。
- 產後積血: 方中當歸、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有助於排出產後惡露,消散瘀血。
- 五勞七傷: 指各種虛損性疾病,方中肉桂溫補陽氣,當歸補血,可能有助於改善虛勞體弱的症狀。
- 小兒骨蒸勞熱: 推測可能與陰虛內熱有關,方中牡丹皮涼血退火,川牛膝滋陰,可能有助於緩解骨蒸潮熱。
- 夫婦陰血陽精不交: 指房事不和諧,可能與氣血失調、陰陽失衡有關。此方劑通過調和氣血、溫補陽氣,可能有助於改善此類問題。
治療原理:
通經甘露丸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活血化瘀、通調經脈、溫補扶正、清熱解毒。
- 活血化瘀通經: 此方以當歸、桃仁、紅花為主要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川牛膝引血下行,對於婦人經血不通、產後積血等瘀血阻滯證有良好的療效。
- 溫補陽氣: 方中肉桂溫補陽氣,散寒除濕,對於陽虛引起的虛勞、肢冷等症有一定作用。
- 清熱解毒: 大黃、牡丹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退火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引起的發熱、瘡癤等症有治療作用。
- 行氣消脹: 三稜、莪朮行氣消脹,健脾益胃,有助於改善氣滯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
- 陰陽調和: 此方劑既有活血化瘀的成分,也有溫補陽氣和滋陰的成分,體現了中醫整體調理、平衡陰陽的治療思想。
總結:
通經甘露丸是一個組方較為複雜的方劑,其功效廣泛,涵蓋了婦科、兒科以及內科的多種疾病。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活血化瘀、通調經脈、溫補扶正、清熱解毒等方面,體現了中醫整體調理、辨證論治的精髓。然而,由於古文記載較為簡略,對於各個病症的具體病機和用藥配伍還需結合更詳細的醫學資料進行深入研究。
傳統服藥法
當歸8兩,丹皮4兩,枳殼2兩,陳皮2兩,靈脂3兩,砂仁2兩,熟地4兩,生地4兩,玄胡4兩(炙),熟軍8兩,赤芍3兩,青皮3兩,香附一斤半(炙),炮薑2兩,桂心2兩,三稜8兩,茯苓8兩,甘草2兩,藏紅花2兩。
活血理氣,逐瘀生新。
以醋三斤,煮蘇木四兩取汁,泛為小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活血通經的作用,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
- 本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經甘露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4兩,桃仁(去皮)4兩,大黃4兩,丹皮4兩,乾漆(煅)4兩,肉桂(去粗皮)4兩,牛膝4兩,三棱(炒)5錢,莪朮(醋炙)1兩,紅花4兩。 主治:化瘀通經。主治:婦人月經不通,少腹脹痛,午後發熱。
通經甘露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當歸8兩,丹皮4兩,枳殼2兩,陳皮2兩,靈脂3兩,砂仁2兩,熟地4兩,生地4兩,玄胡4兩(炙),熟軍8兩,赤芍3兩,青皮3兩,香附1斤半(炙),炮薑2兩,桂心2兩,三棱8兩,茯苓8兩,甘草2兩,藏紅花2兩。 主治:活血理氣,逐瘀生新。主治:婦人月經不通,或瘰癧痞塊,少腹脹痛,骨蒸勞熱等。
通經甘露丸,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大黃16兩(4兩用頭紅花4兩,入水取汁浸1日,不用紅花;4兩以童便入鹽2錢浸1日,取出曬乾,不用童便;4兩用好酒浸1日,令軟,切片如杏核大,曬乾,入去皮巴豆35粒,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4兩用當歸4兩入淡醋浸1日,曬乾,不用當歸。上4份共合1處),南木香2兩,百草霜5錢。 主治:婦人經血不通,崩漏腸風,赤白帶下,血氣五淋,産後積血,男女五勞七傷及小兒骨蒸勞熱,夫婦陰血陽精不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