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還五湯

BU YANG HUAN W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林改錯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7%
肺經 12%
大腸經 7%
三焦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陽還五湯」的主要成分為赤芍、川芎、地龍、紅花、黃耆、桃仁、當歸尾,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補氣固表、升陽益氣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地龍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

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當歸尾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補陽還五湯」方中,赤芍、川芎、紅花活血化瘀,桃仁破血散瘀,地龍清熱涼血,黃耆補氣升陽,當歸尾補血活血,諸藥合用,共奏補陽還五之功。

「補陽還五湯」主治陽虛氣滯血瘀之證,症見面色萎黃,精神疲倦,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

「補陽還五湯」是一首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的中醫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補氣固表、升陽益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陽虛氣滯血瘀之證,如面色萎黃、精神疲倦、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

傳統服藥法


黃耆4兩(生),歸尾2錢,赤芍1錢半,地龍1錢(去土),川芎1錢,桃仁1錢,紅花1錢。初得半身不遂,加防風1錢,服4-5劑後去之;如已病三、兩個月,前醫遵古方用寒涼藥過多,加附子4-5錢;如用散風藥過多,加黨參4-5錢。 水煎服。黃耆初用1-2兩,以後漸加至4兩。至微效時,日服2劑,2劑服至5-6日,每日仍服1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後還應繼續服用,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王氏謂:「服此方愈後,藥不可斷,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風後半身不遂屬陰虛陽亢,痰阻血瘀,見舌紅苔黃、脈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目偏視四肢麻痺癱瘓四肢筋肉筋攣僵硬舌頭僵硬,活動不靈幼兒痿證下肢靜脈瘤糖尿病腦中風尿失禁貝爾氏癱瘓半身不遂頻尿夜間頻尿多尿多痰顏面神經麻痺夜間遺尿口角自動會流口水下肢萎縮腦血栓塞坐骨神經痛

相同名稱方劑


補陽還五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黃耆4兩(生),歸尾2錢,赤芍1錢半,地龍1錢(去土),川芎1錢,桃仁1錢,紅花1錢。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