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竅活血湯

通竅活血湯

TONG QIAO HUO X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林改錯》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20%
心經 16%
胃經 16%
肺經 12%
膽經 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8-31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舌象舌頭上面有瘀斑

疼痛頭痛,耳朵痛,眼睛紅痛,牙齦腫脹痛,月經偏頭痛,偏頭痛

症狀吞咽障礙,牙齦潰爛,半身或下肢麻木,牙齦腫脹痛,皮膚紫斑,雙眼視力迅速下降,甚至視力喪失,耳鳴,聲音嘶啞,耳聾,皮膚白斑,皮膚黑斑,容易掉頭髮

現代疾病慢性鼻炎,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角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皮膚異色症

方劑組成解釋

通竅活血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止嘔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鼻塞、頭昏、頭痛等症狀,生薑能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輔助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可以協調其他藥材的藥性,使其藥力更加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例如,生薑能與川芎、白芷等藥材相配,共同發揮溫經通竅、活血止痛的功效。

通竅活血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緩和藥性: 大棗性溫和,味甘,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和方中其他藥材的辛辣、苦寒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減少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為平和。

二、 增強補益: 大棗與方中其他活血化瘀、通竅止痛的藥材搭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補益氣血、滋陰潤燥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整體狀態,提高療效。

通竅活血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通竅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通竅止痛之效。其可疏散肝經之氣滯血瘀,達到止痛的效果,對於頭面部疼痛、鼻塞不通、耳鳴耳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 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並具有消炎抗菌的功效。在通竅活血湯中,川芎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

通竅活血湯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散寒: 蔥白性溫,入肺經,具有散寒通竅的功效。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而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蔥白能起到疏風解表、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蔥白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導致的頭昏、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蔥白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

總體而言,蔥白在通竅活血湯中起到疏風散寒、通竅活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寒邪阻滯或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通竅活血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藥材,能幫助改善血液循環,將體內的瘀血、瘀滯疏通開來。這對於因瘀血所導致的頭痛、身體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特別有效。
  2. 散風通絡: 紅花同時也具有散風通絡的功效,可以幫助疏通經絡,緩解因風邪侵襲所造成的經絡阻塞、肢體麻木或疼痛。在通竅活血湯中,紅花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能更好地將瘀血從體內排出,達到通竅、活血、止痛的效果。

總的來說,紅花在通竅活血湯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強大的活血化瘀能力,能有效針對瘀血所致的各種病症,使藥方整體功效更為顯著。

通竅活血湯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對於中風、昏迷、痰厥、心痛等症狀,麝香可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開竅醒神、恢復神志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通竅活血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肺、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消除血管內血栓,有助於改善頭部血流不暢,緩解腦部供血不足所致的頭暈、頭痛等症狀。
  2. 通絡開竅: 桃仁能夠改善血流通暢,清除血管內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改善頭面部經絡的氣血流通,達到通絡開竅的目的。

因此,通竅活血湯中加入桃仁,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絡開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頭部疾病。

通竅活血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赤芍本身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功效,能加強方中原有活血藥物(如桃仁、紅花)的療效,讓瘀血更容易被清除,對於因瘀血引起的頭痛、偏頭痛等症狀效果更佳。
  • 緩和溫燥之性:通竅活血湯中的桃仁、紅花、麝香等藥物性質較為溫燥,長期服用可能會有上火的風險。赤芍性涼,能制約這些溫燥藥物的烈性,使整個方劑的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綜合來說,加入赤芍不僅增強了方子的活血化瘀作用,也透過其涼血的特性平衡了方劑的整體藥性,使其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方劑介紹


通竅活血湯

通竅活血湯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通竅活絡」,這是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所創立的「活血化瘀」名方,記載於其著作《醫林改錯》中。

此方的最大特點在於強調「通竅」,其核心在於治療頭面部因瘀血阻絡所導致的各種疑難雜症。

王清任認為,許多頭面部的疾病,並非外感風寒,而是內有瘀血阻塞竅絡所致。根據《醫林改錯》記載,通竅活血湯主治以下「頭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

  • 頭髮脫落:俗稱「鬼剃頭」的斑禿(油風)。
  • 臉上的青記(色素沉澱、胎記等)、酒糟鼻(酒齇鼻)。
  • 眼周瘀黑(熊貓眼)、耳聾(因瘀血阻絡所致的年久耳聾)。
  • 白癜風(白駁風)、紫印臉(臉部紫青印記)、牙疳(牙齦潰爛)。
  • 婦女乾勞(虛弱消瘦)、男子勞病(虛勞)。
  • 交節病作(每逢節氣交替時發作的病症)。
  • 小兒疳證(消化不良導致的營養不良)。

事實上,王清任的醫療理論很單純,就是認為頭部的疾病核心病機就是「頭面瘀血阻滯」所造成的。

王清任認為,頭面瘀血阻滯會造成許多疾病
王清任認為,頭面瘀血阻滯會造成許多疾病

他認為認為頭面四肢周身氣血或血管血瘀,會可致頭痛、耳聾、脫發、酒渣鼻等症,原因是「瘀血阻竅」,所以就必須通竅活血。

方中各藥相互配合,發揮以下作用:

  1. 活血化瘀: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為主要活血化瘀藥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其中,川芎擅長行氣活血,上行頭目,引藥至病所。赤芍擅長清熱涼血活血,桃仁擅長破血逐瘀、潤燥滑腸,紅花擅長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2. 通經開竅:麝香為開竅要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的作用。其辛香走竄之性,能夠引領諸藥直達病所,疏通經絡,開通閉塞。老蔥(蔥白)辛溫發散,具有通陽散結的作用,可協助麝香開竅,並能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更加順暢。
  3. 調和氣血,升騰散達:生薑、大棗具有溫中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生薑辛散溫通,能助諸藥發揮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大棗甘溫補益,能益氣養血,調和諸藥。老蔥、生薑、大棗合用,具有散達升騰的作用,能夠引導活血藥物上行至頭面部及皮膚,以治療相關病症。

組方邏輯是活血與行氣結合,川芎行氣助活血,符合「氣行則血行」;辛香通竅與活血結合:麝香、老蔥、生薑辛竄走散,助活血藥上達頭面;攻補兼施:紅棗補脾益氣,防破血藥傷正。

運用中藥活血化瘀,消除頭面阻滯
運用中藥活血化瘀,消除頭面阻滯

此方煎煮方法有點特殊,要運用黃酒半斤,借酒性辛溫通行血脈,增強藥勢。

先將前七味藥材煎成一盅藥液,去渣後,再將麝香投入藥液,再煎至二沸,麝香可連續煎用三次,之後需更換新的。臨睡前服用。

他還提到,麝香很關鍵,不能買到假貨。成人連續三晚服三劑,隔一日後再服三劑。七至八歲小兒,兩晚服一劑;三至四歲小兒,三晚服一劑。

當代中醫大師熊繼柏曾經分享,王清任創立的幾個逐瘀湯,只要是用準了全是有效的。

補陽還五湯、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身痛逐瘀湯,每個方都是有效的,臨床上所見瘀血病證確實不少,這正是王清任的真功夫,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

通竅活血湯在現代中醫臨床,廣泛運用於各種頭面疾病,在歸納超過1100篇以上期刊論文後,列出通竅活血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頭部與腦部疾病

  • 腦血管疾病:腦梗死(急性、恢復期、進展性)、缺血性中風(後遺症)、腦血栓形成、腦出血(急性期、恢復期、後遺症)、腦供血不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腦震盪後遺症、腦血管閉塞、腦小血管病、顱內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
  • 認知與精神障礙: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認知障礙)、老年性痴呆(阿爾茨海默病)、卒中後認知障礙、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卒中後抑鬱症、失眠、腦外傷後綜合症、外傷性癲癇、帕金森、肝豆狀核變性。
  • 頭痛與眩暈:偏頭痛(前庭性偏頭痛、神經性頭痛)、頑固性頭痛、血管性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眩暈病、耳源性眩暈、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梅尼埃病。
  • 顱腦外傷與後遺症:顱腦損傷(重型、輕中型)、腦震盪、腦積水、腦外傷後失語、外傷性頭痛、腦外傷後癲癇。

耳鼻喉科疾病

  • 耳部疾病:突發性耳聾(突聾)、耳鳴、老年性耳聾、中耳炎。
  • 鼻部疾病:過敏性鼻炎、酒皰鼻、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甲肥大、鼻窒。

其他疾病

  • 眼科疾病: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神經萎縮、上瞼下垂、眼底出血、外傷性視神經損傷。
  • 皮膚科疾病:斑禿(脫髮)、黃褐斑、口腔扁平苔癬、白癜風、紫癜風、痤瘡、太田痣、顏面部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色素沉著。
  • 其他:癲癇、失眠、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椎動脈型頸椎病、脫髮、三叉神經痛、不射精症、痛經、聲帶息肉、癌性疼痛、腦膠質瘤(輔助治療)、肺癌腦轉移(輔助治療)。

傳統服藥法


藥材:

  • 赤芍(一錢)
  • 川芎(一錢)
  • 桃仁(三錢,研成泥)
  • 紅花(三錢)
  • 老蔥(三根,切碎)
  • 鮮薑(三錢,切碎)
  • 紅棗(七枚,去核)
  • 麝香(五釐,絹布包裹)

製法與服用方法: 用黃酒半斤,先將前七味藥材煎成一盅藥液,去渣後,將麝香投入藥液,再煎至二沸。臨睡前服用。

注意事項

  • 方中所用黃酒,各地分量略有差異,但寧可多二兩,不可少。煎至剩一盅時,酒味已淡,即使平日不能飲酒的人亦可服用。
  • 麝香一味尤為關鍵,市面上常有摻假之品,一錢真品可摻一兩假貨,難以分辨。此方必須選購真麝香,雖價錢稍高,但務必要購買品質佳者,若能買到當門子(品質最佳的部位)更好。
  • 成人連續三晚服三劑,隔一日後再服三劑。
  • 七至八歲小兒,兩晚服一劑;三至四歲小兒,三晚服一劑。
  • 麝香可連續煎用三次,之後需更換新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絕對禁用:方中麝香、桃仁、紅花等均有強烈的活血作用,極易導致流產。
  2. 氣血虛弱者慎用:本方以攻邪為主,無補益作用,體虛者需配伍補益藥使用。
  3.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如血小板減少、經常性出血者。
  4. 麝香的使用:麝香價格昂貴且現多使用人工麝香,其藥力與天然產品有別,需由醫師嚴格掌握劑量。
  5. 必須辨證論治:此方專為「瘀血」證而設,非所有頭痛、脫髮都適用。需有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口唇青紫,脈澀,疼痛固定如針刺等瘀血表現方可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通竅活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上。 組成:赤芍1錢,川芎1錢,桃仁3錢(研泥),紅花3錢,老蔥3根(切碎),鮮薑3錢(切碎),紅棗7個(去核),麝香5厘(絹包)。 主治:活血祛瘀,通絡止痛,芳香開竅。主治:血瘀所致的脫發,暴發火眼,酒糟鼻,耳聾,白癜風,紫癜風,牙疳,男女勞病,小兒疳證,頭痛,骨膊胸膈頑硬刺痛,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