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當湯

DI D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大腸經 13%
脾經 13%
心經 13%
胃經 7%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肺經 6%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抵當湯中加入水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水蛭性寒,入血分,具有破瘀通經、消腫止痛的功效。抵當湯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胸痛、心悸、氣短等症。水蛭可以幫助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心胸疼痛。

2. 減輕痰濁: 水蛭具有化痰作用,可以幫助清除痰濁,改善痰多咳喘等症狀。抵當湯中加入水蛭,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化解痰濁,改善患者呼吸道症狀。

總而言之,水蛭在抵當湯中的加入,是為了發揮其活血化瘀、化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血瘀痰濁所致的病症。

抵當湯中包含虻蟲,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 虻蟲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抵當湯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虻蟲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祛風濕、通經絡的效果。
  2. 解毒消腫: 虻蟲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等症。抵當湯中加入虻蟲,可增強其解毒消腫的作用,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症恢復。

總之,抵當湯中包含虻蟲,是為了充分利用其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的目的。

抵當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消癥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胸痛、心悸、腹痛等症狀。抵當湯主治胸痺,而胸痺多因氣血瘀阻所致,因此加入桃仁以活血化瘀,改善氣血循環。
  2. 潤腸通便:桃仁亦具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便祕,幫助排毒。抵當湯中加入桃仁,可促進血液循環,並有助於清除體內瘀血及毒素,進一步改善胸痺症狀。

抵當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能清熱瀉火,攻下熱結,對於抵當湯所治療的熱毒壅滯、腸胃積熱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通腑泄熱: 抵當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熱所致的便祕、腹脹、口苦、咽乾等症狀,而大黃具有通便瀉下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達到通腑泄熱的效果。

因此,抵當湯中加入大黃,可以發揮其瀉熱解毒、通腑泄熱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壅滯、腸胃積熱的效果。

主治功效


抵當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

  • 水蛭: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 虻蟲:破血逐瘀,通經止痛
  • 桃仁: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 大黃:清熱解毒,瀉下通便

古籍記載之主治:

  • 月經不利,腹中滿,時自減;並男子膀胱滿急。(《傷寒雜病論(宋本)》)
  • 少腹結滿,小水自利,發熱,脈沉有力。(《本草易讀》)
  •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鞕,小便自利,如狂。(《傷寒雜病論(宋本)》)
  • 陽明病、善忘、並伴隨久瘀血導致大便色黑。(《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
  • 少腹硬滿、大便黑、發狂善忘等症狀,屬於下部瘀血停蓄。(《類證治裁》)
  • 婦人時腹痛,經水時行時止,止而復行。(《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籍記載及組成藥物的藥性來看,抵當湯主要針對瘀血阻滯於下焦的病證。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破血逐瘀,通經活絡:

    • 抵當湯以水蛭虻蟲為君藥,二者皆為蟲類藥物,具有強大的破血逐瘀功效。
    • 水蛭「善於祛除積瘀堅瘕」(《本草新編》),「走血、破血癥積聚及經閉無子」(《本草崇原》),且「利水道」(《本草崇原》)。
    • 虻蟲「破瘀血而不傷血」(《本經逢原》),與水蛭合用,增強破血逐瘀之力。
    • 二藥合用,可強力破除下焦瘀血,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
  2. 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 桃仁「味甘,能夠緩解肝氣的燥急」(《本草綱目》),具有活血止痛,潤腸通便之效。
    • 其「活血止痛」之效可協助水蛭、虻蟲破瘀,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其「潤腸通便」之效則有助於排除體內瘀滯。
  3. 瀉熱通腑,引瘀下行:

    • 大黃「清熱解毒,瀉下通便」,具有蕩滌腸胃實熱、導滯通便的作用。
    • 在此方中,大黃除了清解瘀熱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其「瀉下」之性,將瘀血、瘀熱等病理產物引導下行,從大便排出體外,從而達到「釜底抽薪」之效。
  4. 整體協同作用:

    • 四藥合用,以水蛭、虻蟲破血逐瘀為主,桃仁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為輔,大黃瀉熱通腑、引瘀下行為佐使,共奏破血逐瘀、通經活絡、瀉熱通腑之功。

病機分析:

抵當湯所治之證,病機多為瘀熱互結於下焦

  • 瘀血形成: 可因外感邪熱入裡化熱,熱與血結;或跌打損傷,瘀血內停;或氣滯血瘀,久而成瘀;或婦人經產,瘀血未盡等。
  • 瘀熱互結: 瘀血阻滯,氣機不暢,鬱久化熱;或熱邪煎熬血液,使血稠成瘀。瘀血與熱邪相互搏結,形成瘀熱。
  • 下焦受累: 下焦包括肝、腎、膀胱、大小腸等臟腑,為氣血運行和水液代謝的重要部位。瘀熱互結於下焦,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水液代謝失常,從而出現一系列下焦瘀熱證候。

總結:

抵當湯是一個以破血逐瘀為主要功效的峻劑,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破血逐瘀、通經活絡、瀉熱通腑,以消除瘀熱互結於下焦所導致的各種病證。其藥力峻猛,臨床應用當根據病人體質和病情,辨證施治,方能取得良好療效。

傳統服藥法


水蛭(熬)30個,虻蟲30個(去翅足,熬),桃仁20個(去皮尖),大黃3兩(酒洗)。下瘀血。攻逐蓄血。以水5升,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不下,更服。

相關疾病


容易健忘心胸煩熱下腹部痛肩關節痛皮膚顏色發黃容易飢餓食慾好臍下正中部疼痛心情煩燥胰臟炎大便秘結癲狂狂躁膽囊炎胃腸出血月經稀少閉經腹瀉身體發低熱黃疸排尿困難右下腹側部痛左下腹側部痛

相同名稱方劑


抵當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組成:水蛭、大黃、桃仁、虻蟲、枳實、當歸。 主治:下焦蓄血。

抵當湯,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虎掌2兩,大黃2兩,桃仁30枚,水蛭20枚。 主治:月經不利,腹中滿,時自減;並男子膀胱滿急。

抵當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水蛭(熬)30個,虻蟲30個(去翅足,熬),桃仁20個(去皮尖),大黃3兩(酒洗)。 主治:下瘀血。攻逐蓄血。主治:傷寒瘀熱在裏,血蓄下焦,不結胸而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身黃有微熱,脈沉結,或狂躁,或喜忘,或經水不利者。太陽病6-7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下血乃癒;血證諦也;陽明病,本有久瘀血,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病人無表裏證,發熱7-8日,下後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饑,至6-7日不大便者。婦人經水不利下。血結胸,漱水不欲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