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蟲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虻蟲入藥,主治血瘀諸症。其性辛、溫,歸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祛風濕之功效。虻蟲之活血化瘀作用,在於其升散開鬱,走竄經絡,達於病所,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故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之疼痛、麻木、腫脹等症。
2. 通經
虻蟲性寒,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古人認為,婦人經水不利下,皆因少腹有瘀血,故可用虻蟲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配丹皮,清熱涼血,破血逐瘀,可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兼有發熱者。配當歸,一溫一寒,一補一瀉,相得益彰,可治月經不調,瘀血經閉,腹部包塊等。
3. 破血消癥
破血消癥,乃虻蟲之要義也。其性辛、溫,入心、肝、大腸經。一潛一飛,皆吸血之物,逐惡血,散瘀結,治血結上下俱病者,功傚尤彰。
- 《本經逢原》:「虻蟲,《本經》治症瘕寒熱,是因症瘕而發寒熱,與蜣螂治腹脹寒熱不殊。仲最抵當湯、丸,水蛭、虻蟲雖當並用,二物之純險懸殊。其治經閉,用四物加蜚虻作丸服,以破瘀而不傷血也。苦走血,血結不行者,以苦攻之,其性雖緩,亦能墮胎。 」
- 《藥徵》:「按用虻蟲之方,曰破積血,曰下血,曰畜血,曰有久瘀血,曰有瘀血,曰婦人經水不利下。曰為有血,曰當下血,曰瘀熱在里,曰如狂,曰喜忘,是皆為血證諦也。然不謂一身瘀血也,但少腹有瘀血者,此物能下之,故少腹鞕滿,或曰少腹滿,不問有瘀血否,是所以為其證也。 」
- 《日華子本草》:「破癥結,消積膿,墮胎。」
- 《本草綱目》:「成無己雲,苦走血,血結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蟲,乃肝經血分藥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
- 《神農本草經疏》:「蜚虻,其用大略與蟲相似,而此則苦勝,苦能洩結,性善嚙牛、馬諸畜血,味應有鹹,鹹能走血。故主積聚症瘕一切血結為病,如《經》所言也。苦寒又能洩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閉塞咽喉,故主喉痹結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當湯、丸,大黃蟲丸中鹹入之,以其散臟腑宿血結積有效也。 」
虻蟲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虻蟲含多酚和脂肪酸,可抗菌,抑菌活性強,能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另外,虻蟲亦具抗真菌與抗病毒活性。
2. 預防腫瘤或抗癌
虻蟲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多醣體、蛋白酶、多酚和脂肪酸等。其中,多醣體被認為是虻蟲抗腫瘤的主要成分。多醣體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免疫細胞活性,抑制腫瘤生長和擴散,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達到抗腫瘤效果。
3. 抗凝血
虻蟲之抗凝血功能殊異,其內涵之蛋白酶類活性物質,能助纖維蛋白之溶解,抑血液之凝固。故此,虻蟲被廣泛應用於心腦血管疾之預防兼治療。此外,虻蟲抗凝血之功用,亦能杜絕血栓之形成,減卻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之發生。
虻蟲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或調搽。
虻蟲的炮製
揀淨雜質,除去翅、足;或用文火微炒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藥性論》:惡麻黃。
- 《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服之墮胎。
- 《本草經疏》:傷寒發黃,脈沈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為無血證,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審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於脾胃薄弱,肝血枯竭,而非血結閉塞者不宜用;孕婦腹中有癥瘕積聚,不宜用。凡病氣血虛甚,形質瘦損者忌之。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虻蟲中的活性成分對胎兒或嬰兒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 出血傾向者:虻蟲具有抗凝血作用,因此對於已經存在出血傾向的人士應禁用。
- 腎功能不全者:虻蟲中的成分需要通過腎臟代謝和排出,對於腎功能不全的人士應禁用。
- 體虛多汗者:虻蟲中的成分有一定的溫熱作用,容易使體虛多汗的人士出現發熱、心煩等症狀。
虻蟲相關的方劑
虻蟲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虻蟲含有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Protein), 氨基酸(aminoacids), 鈣(calcium), 鎂(magnes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鈷(Cobalt), 銅(Copper), 錳(manganese), 鍶(Strontium), 鋅(Zinc), 鋁(aluminum)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