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蟲

虻蟲

MENG CHONG

  • 英文名稱: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 Tabanus mandarinus schineri Gadfly
  • 別名:綠頭猛鑽,牛魔蚊,牛蠅,牛蚊子,瞎蒙,瞎螞蜂,牛蒼蠅,牛虻,瞎蠓,蜚虻,瞎虻蟲
  • 藥品來源:虻科昆蟲复帶虻或鹿虻的乾燥雌虻成蟲。夏秋捕捉雌蟲,捏其頭部致死,曬乾或陰乾。
  • 道地藥材:山西, 四川, 廣西, 遼寧, 河南, 江蘇, 浙江, 湖南, 湖北
  • 生長環境:草叢,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虻蟲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古籍記載中,虻蟲一直被視為具有顯著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材。多部經典醫籍都記載了其治療血瘀相關疾病的應用,其機理與藥性特點值得深入探討。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虻蟲「苦勝」,「苦能洩結」,且「性善嚙牛、馬諸畜血」,說明其具有破除血瘀的能力。其苦寒之性,還能清泄三焦火邪,治療因火邪迫血上壅導致的瘀血癥狀,如喉痹。這與《本經逢原》中提及虻蟲治療「症瘕寒熱」的記載相符,說明虻蟲能同時處理血瘀和寒熱兩種病機。

多部醫籍如《名醫別錄》、《藥徵》、《藥徵續編》等,均記載虻蟲能治療婦女月經不通、積聚、胸腹五臟瘀血等症,以及少腹脹滿等與血瘀相關的症狀。其中,《藥徵》更明確指出虻蟲能治療各種血瘀證,包括經閉、瘀熱、神志異常等,但強調其並非治療全身性瘀血,而是針對少腹瘀血有特效。

《本草綱目》則提到成無己的觀點:「苦走血,血結不行者,以苦攻之」,說明虻蟲的苦味能促進瘀血運行,並指出其為肝經血分藥物。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直接指出其「破癥結,消積膿,墮胎」的功能,更進一步說明其強力破瘀的特性。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虻蟲活血化瘀功效的記載相當一致,其機理主要在於其苦寒的藥性,能破除血瘀,並兼具清熱解毒之效。但需注意的是,古籍中也提及虻蟲的毒性及墮胎作用,因此使用需謹慎。 上述分析僅基於古代醫籍記載,不代表現代醫學觀點。

2. 通經

虻蟲,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通經」功效,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破瘀通絡。多部典籍均指出虻蟲具有活血化瘀的特性,能有效治療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經閉等婦科疾病。

《本經逢原》提到虻蟲能治療症瘕寒熱,並指出其與水蛭同為破瘀良藥,但使用需謹慎。文中更明確指出,以四物湯加虻蟲製成丸劑服用,能破瘀而不傷血,說明虻蟲的活血作用並非盲目地破血,而是針對瘀血進行作用。 《名醫別錄》則直接記載虻蟲主治「女子月水不通,積聚」,更進一步強調其在治療經閉方面的效用。

《藥徵》和《藥徵續編》則從臨牀角度闡述虻蟲的應用。它們指出虻蟲治療的諸多症狀,如經水不利、少腹脹滿等,都與血瘀相關。書中強調,虻蟲並非針對全身瘀血,而是針對少腹瘀血,能有效改善相關症狀。這也佐證了虻蟲活血化瘀的特性,並非濫用於一切出血癥狀。

《神農本草經疏》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虻蟲味苦鹹,苦能洩結,鹹能走血,因此能治療積聚、症瘕等血瘀證。 《本草綱目》則引用成無己的觀點:「苦走血,血結不行者,以苦攻之」,進一步說明虻蟲苦寒的特性,能有效攻破血瘀。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虻蟲「通經」功效的記載,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機理上。其作用目標是針對經閉、痛經等因瘀血阻滯經絡而導致的婦科疾病,而非所有出血症狀。 需注意的是,古代醫籍記載多以經驗總結為主,現代臨牀應用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3. 破血消癥

虻蟲,其「破血消癥」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歷代醫家所重視,雖因其毒性較強,現今使用較少,但其獨特作用仍值得探討。

從諸多古籍記載來看,虻蟲的破血消癥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對瘀血的治療上。《本經逢原》指出虻蟲能治「症瘕寒熱」,並說明其與水蛭同為破血藥,但藥性有別。《藥徵》及《藥徵續編》則更進一步闡述,虻蟲被用於治療各種與瘀血相關的症狀,如「破積血」、「下血」、「蓄血」、「婦人經水不利下」等等,說明其適用範圍較廣,並非僅限於全身性瘀血,尤其針對少腹瘀血引起的症狀療效顯著。《名醫別錄》則直接指出其能「主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臟者」,強調其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直接點明其「破癥結,消積膿,墮胎」的功能,突顯其破瘀、消積、通絡的作用。《本草綱目》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虻蟲「苦走血」,能以苦寒之性攻破血瘀,故能治療蓄血,並指出其為肝經血分藥物。《神農本草經疏》則進一步指出虻蟲「苦能洩結」,其鹹味能「走血」,故能治療各種血瘀引起的疾病,包括積聚、症瘕以及咽喉腫痛等。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表明虻蟲具有顯著的破血消癥功效,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其苦寒的藥性,以及活血化瘀的特性相關,主要針對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雖然現代醫學對其作用機制研究尚不完善,但其在古代醫學中的應用及記載,仍為我們研究和理解中藥的功效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虻蟲的古代典籍


虻蟲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虻蟲含多酚和脂肪酸,可抗菌,抑菌活性強,能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另外,虻蟲亦具抗真菌與抗病毒活性。

2. 防癌抗腫瘤

虻蟲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多醣體、蛋白酶、多酚和脂肪酸等。其中,多醣體被認為是虻蟲抗腫瘤的主要成分。多醣體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免疫細胞活性,抑制腫瘤生長和擴散,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達到抗腫瘤效果。

3. 抗凝血

虻蟲之抗凝血功能殊異,其內涵之蛋白酶類活性物質,能助纖維蛋白之溶解,抑血液之凝固。故此,虻蟲被廣泛應用於心腦血管疾之預防兼治療。此外,虻蟲抗凝血之功用,亦能杜絕血栓之形成,減卻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之發生。

虻蟲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或調搽。

虻蟲的炮製


揀淨雜質,除去翅、足;或用文火微炒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虻蟲]注意事項重點:

  1. :麻黃
  2. 孕婦禁用:服用可能導致流產
  3. 勿用於
    • 傷寒發黃、脈沉急、少腹鞕,小便不利者(無血證者)
    • 瘀血未審者
    • 女子月水不通,因脾胃虛弱、肝血枯竭者
    • 孕婦腹中有癥瘕積聚者
  4. 忌用於:氣血虛甚、形質瘦損者
  5. 孕婦及哺乳婦女禁用:活性成分可能對胎兒或嬰兒不利
  6. 出血傾曏者禁用:抗凝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
  7. 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成分代謝和排出受影響
  8. 體虛多汗者慎用:溫熱作用可能導致發熱、心煩

虻蟲相關的方劑


虻蟲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損傷月經不調肺炎疼痛

虻蟲含有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Protein), 氨基酸(Amino acids), 膽固醇(Cholesterol), 鈣(Calcium), 鎂(Magnes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鈷(Cobalt), 銅(Copper), 錳(Manganese), 鍶(Strontium), 鋅(Zinc), 鋁(Aluminum)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