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癩白癩丸

WU LAI BAI LA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熱 (1.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1%
肺經 10%
大腸經 9%
脾經 9%
小腸經 5%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0%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癩白癩丸中包含刺蝟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解毒:刺蝟皮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由風濕、濕熱、毒邪等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白癩、烏癩等。
  2. 活血化瘀:刺蝟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供應,有助於加速皮膚病的修復。

因此,刺蝟皮在烏癩白癩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清除病邪,改善皮膚狀況,達到治療效果。

烏癩白癩丸中包含虻蟲,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解毒止癢的功效。

虻蟲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逐瘀的特性,可有效改善因血瘀所致的皮膚病症,如色素沉著、白斑等。同時,其具有解毒止癢作用,可緩解烏癩、白癩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

此外,虻蟲還具有通絡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因此,在烏癩白癩丸中加入虻蟲,可有效改善皮膚病症狀,促進病患康復。

「烏癩白癩丸」方劑中包含「蠐螬」,是因其具有較強的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之功效。蠐螬為金龜子幼蟲,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其藥性可有效治療因風濕寒邪、蟲毒侵襲導致的皮膚病,如白癩、烏癩等。

蠐螬能清熱解毒,驅除皮膚表面的寄生蟲,並促進皮膚組織修復。此外,其還可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疾病。

中藥方劑[烏癩白癩丸]的組成中包含斑蝥。斑蝥具有強烈的毒性,雖然在歷史上曾用於治療某些疾病,但其毒性對人體健康有嚴重的風險。現代醫學中已不推薦使用斑蝥,因此應避免在方劑中使用斑蝥,以免對患者造成健康危害。

烏癩白癩丸方劑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解毒攻毒: 蜈蚣性寒,味辛,具有解毒攻毒、通絡止痛的功效。烏癩白癩等皮膚病多因毒邪侵襲肌膚而起,蜈蚣入藥可解毒消腫,清除病竈,達到治療目的。

二、 通絡止癢: 蜈蚣性善走竄,能通經活絡,止癢止痛。烏癩白癩患者常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蜈蚣入藥可疏通經絡,止癢止痛,緩解患者痛苦。

烏癩白癩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祛風止癢: 烏癩白癩多因寒濕凝滯、風邪侵襲所致,附子性熱,能溫陽散寒,驅散寒邪,並可溫經通絡,止癢止痛,改善因寒濕導致的皮膚病症。

二、 助藥力,增效力: 烏癩白癩丸中其他藥材,如白鮮皮、地膚子等,性涼或微寒,附子性熱,可起到溫助藥力的作用,使其藥效更佳,更好地發揮祛風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

附子性溫熱,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劑[烏癩白癩丸]的組成中包含蜘蛛。蜘蛛在中醫中曾用於治療某些疾病,但由於其毒性對人體健康的風險,現代醫療中不再使用蜘蛛。蜘蛛可能引起中毒和其他健康問題,因此應選擇更安全的藥材替代,以保護患者健康。

烏癩白癩丸中加入水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水蛭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瘀血,促進血液循環。烏癩白癩等皮膚病往往伴隨血脈不通,瘀血阻滯,水蛭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組織修復。
  2. 解毒消腫: 水蛭性寒,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烏癩白癩等皮膚病常伴隨局部腫脹、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水蛭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病症。

總之,水蛭在烏癩白癩丸中起著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皮膚病症,促進病患康復。

「烏癩白癩丸」方劑中包含「雷丸」,主要原因有二:

  1. 解毒消腫,抗菌止癢: 雷丸性味苦寒,具有解毒消腫、抗菌止癢的功效,可針對皮膚病引起的腫痛、瘙癢等症狀進行治療。
  2. 驅蟲止癢: 雷丸亦有驅蟲止癢的功效,可針對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例如疥瘡等,進行治療。

烏癩白癩丸主要針對因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雷丸的加入可有效解毒消腫、抗菌止癢,達到治療效果。

烏癩白癩丸方中使用巴豆,乃因其具有燥濕殺蟲之功效。

巴豆味辛、性熱,入脾、胃經,其辛散之性可驅除濕邪,熱力強勁則可殺滅蟲毒。烏癩白癩多由濕熱蘊結、蟲毒侵襲所致,故方中用巴豆以燥濕殺蟲,清除病邪

然巴豆性峻,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

烏癩白癩丸中含有水銀,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古代醫學觀念: 古代醫學認為水銀具有殺菌、解毒、去濕等功效,可治療皮膚病。烏癩白癩丸主治皮膚病,故使用水銀以達到療效。
  2. 水銀的特性: 水銀具有強烈的殺菌和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病原菌的繁殖,緩解皮膚炎症。然而,水銀的毒性極高,長期使用會造成嚴重的健康損害,因此現今已不再使用水銀治療皮膚病。

烏癩白癩丸中使用大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瀉熱解毒:烏癩白癩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大黃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對於因濕熱蘊結、毒邪內伏所導致的皮膚病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加速病竈的恢復。

因此,烏癩白癩丸中使用大黃,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烏癩白癩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入太陽、陽明經,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烏癩白癩多因寒邪侵襲,導致血脈瘀阻,經絡不通,而桂枝能溫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
  2. 調和營衛,促進肌膚修復: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之功效。烏癩白癩患者常伴有氣血不足,營衛不和,導致肌膚營養不良,難以修復。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皮膚營養供應,有利於皮膚病變的修復。

烏癩白癩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熱毒所致的皮膚病,如烏癩白癩等,有良好的療效。它可以抑制皮膚病的炎症反應,消退紅腫,並清除體內熱毒,從而改善病症。
  2. 燥濕止癢: 黃連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症狀,可以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烏癩白癩等皮膚病常伴有瘙癢,黃連可以減少瘙癢感,改善患者的舒適度。

烏癩白癩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烏癩白癩症多因濕熱毒邪侵犯肌膚而起,石膏能清解體內熱毒,並抑制其進一步蔓延。
  2. 收斂生肌:石膏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潰瘍面癒合,加速皮膚再生,幫助改善烏癩白癩症的皮膚損傷和潰爛,起到修復和滋養皮膚的效果。

因此,石膏在烏癩白癩丸中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雙重作用,有效治療烏癩白癩症。

烏癩白癩丸方中加入花椒,主要考量其溫燥散寒之效,用於驅除體內寒濕之邪。

烏癩白癩,多因風寒濕邪侵襲肌膚所致,症狀常伴有皮膚瘙癢、色素沉著、脫屑等。花椒性溫燥,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能夠驅散體內寒濕,溫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代謝,達到治療烏癩白癩的目的。

烏癩白癩丸方劑中含有芒硝,主要是利用其瀉下解毒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大腸、膀胱經,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烏癩白癩丸主治皮膚病,其病因多與濕熱毒邪有關,芒硝可通過瀉下通便,將體內的濕熱毒邪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之效。同時,芒硝還可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皮膚病的恢復。

烏癩白癩丸方劑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癢: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癢消腫的功效。烏癩白癩症狀多為皮膚瘙癢、脫屑、色素沉著,龍骨能有效收斂肌膚,減少瘙癢,改善病症。
  2. 鎮驚安神: 龍骨亦能鎮驚安神,對於伴隨烏癩白癩的失眠、焦慮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烏癩白癩患者常因皮膚病症而精神緊張,龍骨有助於安撫心神,緩解情緒波動。

烏癩白癩丸中加入甘遂,乃取其峻下逐水之效。烏癩白癩,多因濕熱蘊結,流注皮毛而致。甘遂苦寒,性善下行,能瀉肺胃之熱,消散皮肉之濕,並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其峻下之性,可將體內濕熱之邪迅速排出,使邪氣無所依附,從而達到祛除烏癩白癩之功效。同時,甘遂亦能通利水道,使水濕代謝通暢,預防病症復發。

烏癩白癩丸中加入滑石,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烏癩白癩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滑石可以清熱解毒,消除皮膚炎症,同時燥濕止癢,緩解瘙癢症狀。
  2. 利水滲濕,排泄毒素:滑石亦能利水滲濕,促進體內濕氣排出,幫助清除毒素。烏癩白癩丸的藥效需要透過排泄才能發揮,滑石有助於將藥效帶到病竈部位,加速病症痊癒。

主治功效


烏癩白癩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臺秘要》王燾所載,烏癩白癩丸主治「烏癩」與「白癩」兩種惡風之疾。其症狀皆始於「皮毛變異」,表現為皮膚瘙癢、感覺異常、精神不寧、皮疹、肢體麻木疼痛等。

烏癩 的症狀主要包括:

  • 皮膚瘙癢,如蟲行;
  • 眼前出現幻覺,如垂絲;
  • 言語錯亂,精神恐慌;
  • 皮肉間出現赤黑色如桃李樣的隱疹;
  • 手足麻木,針刺不覺疼痛;
  • 足不能著地;
  • 進食或說話時開口有聲;
  • 身體瘡痛,兩肘如被繩索捆綁。

白癩 的症狀在原文中未提及,但根據方劑名稱推測,應與烏癩症狀類似,可能以皮膚發白或出現白色疹塊為主要特徵。

治療原理分析

烏癩白癩丸的組成包含了多種具有強力藥效的中藥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祛風除邪: 蜈蚣具有祛風除溼、鎮痙定驚之效,蜘蛛有驅邪避瘟之功,兩藥合用,針對「惡風」病因,驅除外邪。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刺蝟皮能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水蛭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虻蟲解毒殺蟲、利尿通淋,蠐螬破積散結、行氣止痛,四藥合用,可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肢體麻木疼痛、兩肘如繩縛的症狀。
  3. 攻毒蝕瘡: 斑蝥具攻毒蝕瘡之效,針對皮疹、瘡痛等症狀,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毒素。
  4.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溫經散寒、回陽救逆,可改善患者因邪氣侵襲、陽氣受損而出現的肢體麻木、畏寒等症狀。
  5. 瀉下逐水,燥溼去痰: 巴豆瀉下逐水、燥溼去痰,可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濕痰濁,協助祛除病邪。
  6. 健脾益胃,潤腸通便: 雷丸健脾益胃、潤腸通便,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增強機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烏癩白癩丸通過多種藥物配伍,針對烏癩、白癩的病因病機,採用祛風除邪、活血化瘀、攻毒蝕瘡、溫陽散寒、瀉下逐水、健脾益胃等多重治療策略,從而達到改善症狀、恢復健康的目的。該方劑藥力強勁,體現了古代醫家對疑難雜症的積極探索和獨特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蝟皮(炙),魁蛤,蝮蛇頭(炙),木虻4枚(去翅足,熬),虻蟲(去翅足,熬)1枚,蠐螬1枚(並炙),陵鯉甲(去頭足,炙),葛上亭長7枚(炙),斑蝥(去翅足,炙)7枚,蜈蚣(去頭足,炙)3枚,附子3枚(炮,去皮),蜘蛛5枚(炙),水蛭1枚,雷丸30枚,巴豆15枚(去皮心,熬),水銀(研)1兩,大黃1兩,真丹1兩,桂心1兩,射罔1兩,黃連1分,石膏(研)2兩,蜀椒(汗)3分,芒消1分(研),龍骨3分,甘遂(熬)1分,礜石(燒)1分,滑石1分。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胡豆大。
每服2丸,日3次。加之以知為度。
忌豬肉、冷水、生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癩白癩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鼻息肉怕冷易感到驚嚇膝部腫大疼痛怕吹到風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烏癩白癩丸, 出處:《外台》卷三十引《集驗方》。 組成:猬皮(炙)、魁蛤、蝮蛇頭(炙),木虻4枚(去翅足,熬),虻蟲(去翅足,熬)1枚,蠐螬1枚(并炙),陵鯉甲(去頭足,炙),葛上亭長7枚(炙),斑蝥(去翅足,炙)7枚,蜈蚣(去頭足,炙)3枚,附子3枚(炮,去皮),蜘蛛5枚(炙),水蛭1枚,雷丸30枚,巴豆15枚(去皮心,熬),水銀(研)1兩,大黃1兩,真丹1兩,桂心1兩,射罔1兩,黃連1分,石膏(研)2兩,蜀椒(汗)3分,芒消1分(研),龍骨3分,甘遂(熬)1分,礜石(燒)1分,滑石1分。 主治:烏癩惡風,初覺皮膚變異,或淫淫若癢如蟲行,或眼前見物如垂絲,言語無定,心常驚恐,皮肉之中,或如桃李隱疹赤黑,手足頑痹,針刺不覺痛,腳下不得踏地;白癩語聲嘶破,四肢頑痹,肢節火然,心中懊熱,手足俱緩,背膂至急,肉如遭劈,身體手足隱疹起,往往正白在肉裏,鼻有息肉,目生血珠擋瞳子,視無所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