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地黃當歸丸

QIAN DI HUANG DANG G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四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8%
脾經 15%
肺經 14%
胃經 8%
腎經 7%
心包經 4%
大腸經 3%
膽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生地黃,是為了平衡藥性,協調功效。

乾地黃性溫,入肝腎,具有滋陰補血之效。而當歸性溫,入肝脾,功在補血活血。兩者搭配,能更好地補血養血,但同時也存在燥熱之弊。

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善於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加入生地黃,可有效緩解乾地黃和當歸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傷陰耗津,同時也能更好地滋養陰血,使補血效果更佳,並避免出現上火等副作用。

「乾地黃當歸丸」方劑中包含「當歸」,原因主要有二:

  1.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等功效。而乾地黃則偏於滋陰補血,兩者相合,可起到 相輔相成 的作用,更加強補血功效,尤其適用於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包含其他藥材,如滋陰清熱的生地黃、滋陰潤燥的麥冬等。當歸加入後,可 中和藥性,使其不至於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同時亦可 引導藥力,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乾地黃性寒,當歸性溫,甘草性平,三者配伍,可以相互調和,避免寒涼之性過強,使藥性更平和,更利於人體吸收利用。

2. 緩和副作用: 乾地黃和當歸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乾地黃可能引起腹瀉,當歸可能引起月經不調。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的功效,可以減輕上述副作用,提高藥方的安全性。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經,引血下行: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效。方中乾地黃滋陰補腎,當歸養血活血,但容易偏於補而不通。加入川牛膝可引導藥力下行,促進血液循環,防止瘀血阻滯,增強補益效果。
  2. 祛風濕,強筋骨: 川牛膝還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方中乾地黃當歸偏於滋陰補腎,而川牛膝可助其改善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不健等症狀,使補益效果更佳。

乾地黃當歸丸方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緩解當歸及地黃滋陰補血之性,避免其過於滋膩,導致脾胃虛弱或濕氣困阻。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能緩解當歸補血之燥熱,防止血熱妄行;同時,又能調和地黃滋陰之寒涼,避免寒凝血瘀。因此,白芍的加入,使方劑補而不燥,滋而不膩,更能安全有效地達到補血益氣之功效。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補脾腎,助藥力達腎: 乾地黃性寒,當歸性溫,二者合用滋陰補血,但寒性偏重,易傷脾胃。乾薑性溫,能溫脾胃,助藥力下達腎經,使補益效果更佳。

2. 防治寒凝血瘀: 乾地黃當歸丸主治血虛證,但血虛易致寒凝血瘀,導致疼痛、經閉等症狀。乾薑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寒凝血瘀,使補血效果更全面。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澤蘭,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澤蘭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可與乾地黃、當歸等藥物相配,起到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澤蘭還具有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功效。與乾地黃、當歸等滋陰補血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 補氣益血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 滋陰補血 之效相輔相成。

  • 人參補氣:能振奮脾胃,改善氣血生成,增強血液循環,有助於促進地黃、當歸等滋陰補血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 人參益血:人參的補氣功效可以促進血液的生成,進一步加強方劑補血的功效。

因此,人參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補益作用,更能提高其療效,使藥效更全面,達到更好的滋陰補血效果。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乾地黃當歸丸以滋陰補血為主,但若患者血熱瘀阻,則滋陰補血效果難以發揮。牡丹皮的加入可以清熱涼血,化解瘀血,使藥效更加顯著。

2. 緩解滋陰藥物的寒涼之性:

乾地黃、當歸等滋陰藥物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物吸收和療效。牡丹皮雖寒涼,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溫陽作用,可以緩解滋陰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丹參,乃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之效。

丹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涼血消瘀,清心除煩。與乾地黃、當歸等滋陰補血之藥材搭配,可改善血瘀阻滯所致之經期不順、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同時,丹參亦有助於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從而增強藥效,達到滋陰補血、調經止痛之目的。

乾地黃當歸丸中添加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藥力行: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除濕的作用。當歸性溫,補血活血,但兼寒涼之性,與乾地黃同用,易有寒凝血瘀之弊。花椒的加入可溫經散寒,助藥力行,使當歸補血活血之效更顯著。
  2. 調和藥性,相輔相成:花椒與乾地黃、當歸等藥材搭配,可以調和藥性,相輔相成,增強藥效。花椒的辛溫之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乾地黃滋陰補血,當歸活血化瘀的功效發揮。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可輔助當歸、地黃等藥材補血養血,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引藥上行: 白芷性輕揚,可引導藥力上行,配合當歸、地黃等藥材補益氣血,使其能更好地作用於頭面部,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黃芩,主要是為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方中地黃、當歸滋陰補血,但性偏滋膩,易於助濕生熱。黃芩性寒,味苦,能清熱瀉火,燥濕解毒,可防止滋陰藥過於滋膩而生痰濕,同時可預防因補血過度而引起血熱妄行的情況,使方劑效力更加平和,達到滋陰補血、清熱除濕的功效。

乾地黃當歸丸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由乾地黃、當歸兩味藥材組成,旨在滋補肝腎、養血調經。木耳雖非該方主藥,但在某些變體配方中可能會加入,以增強其滋陰潤燥之效。木耳富含膠質,性平味甘,入胃、腸、肝經,具有補血益氣、滋陰潤肺的功效。在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木耳,可以輔助乾地黃與當歸的滋補作用,對於改善肝腎不足、血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皮膚乾燥等症狀有良好效果。此外,木耳還能促進消化吸收,對脾胃虛弱者亦有益處,使整體療效更趨全面。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 桂枝性溫,可溫陽散寒,有助於地黃、當歸等藥材的藥力發揮。乾地黃當歸丸以滋陰補血為主,而桂枝的溫陽之性,可以防止藥性過於寒涼,避免滋陰過度,反而損傷陽氣。
  2. 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 桂枝入血分,可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使滋陰補血的功效更有效地發揮。乾地黃當歸丸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證,而桂枝的調和氣血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快地滲透到血脈,改善血虛的症狀。

乾地黃當歸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由乾地黃、當歸等多種草藥精製而成,其中蟅蟲(即土元)的加入,具有特殊療效。蟅蟲性寒味鹹,入肝、脾經,擅長破血逐瘀,通絡止痛。方中蟅蟲與乾地黃相輔相成,乾地黃滋陰補血,蟅蟲則活血化瘀,二者結合,可增強方劑對婦科病、瘀血內阻所致疼痛及出血症狀的治療效果。當歸補血活血,三者共同作用,使乾地黃當歸丸在調理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等方面的療效更顯著。此方劑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材相互配合以達至最佳療效的智慧。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地黃、當歸等滋陰補血藥材搭配,能促進血行,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藥效,使補血之效更佳。
  2. 疏通經絡: 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狀況,配合地黃、當歸滋陰補血,有助於氣血充盈,改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川芎的加入,使乾地黃當歸丸的功效更全面,既能滋陰補血,又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提升藥效。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方中以乾地黃、當歸滋陰補血,但若血瘀阻滯,則滋陰補血難以發揮效用。桃仁的加入,可活血化瘀,促進血行,使滋陰補血藥物更易發揮作用。
  2. 潤腸通便: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便祕,配合滋陰補血藥物,可起到更好的調理效果。

總而言之,桃仁的加入,既能活血化瘀,促進血行,又能潤腸通便,使乾地黃當歸丸的療效更佳。

乾地黃當歸丸方中加入水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水蛭具有破瘀通經、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配合地黃、當歸等藥材,增強活血化瘀的療效。
  2. 潤燥通便: 水蛭能潤燥通便,改善便祕症狀,尤其對於因血瘀導致的便祕效果顯著,與乾地黃、當歸共同作用,使藥效更佳。

乾地黃當歸丸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由乾地黃、當歸等多種草本精華組成,其中虻蟲的加入頗具特色。虻蟲,味鹹性平,歸肝、脾經,具有破血逐瘀、通絡止痛之效。在該方中,其作用主要為輔助乾地黃與當歸行血補血,增強其活血化瘀之力。尤其對於因血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痛經、閉經或是跌打損傷後的瘀血不散,虻蟲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吸收,使藥效更加全面。然而,由於虻蟲藥性峻猛,用量需謹慎,一般僅適量加入,以免過度活血造成出血風險。總體而言,虻蟲在乾地黃當歸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乾地黃當歸丸中加入蒲黃,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

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效。乾地黃當歸丸以滋陰補血為主,而蒲黃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使藥效更好地發揮。同時,蒲黃的止血作用,可防止滋陰補血過程中出現的出血現象,提高藥物安全性。因此,蒲黃的加入,不僅增強藥效,更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主治功效


乾地黃當歸丸

乾地黃當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當歸、甘草、川牛膝、白芍、乾薑、澤蘭、人參、牡丹皮、丹參、花椒、白芷、黃芩、木耳、桂枝、蟅蟲、川芎、桃仁、水蛭、虻蟲、蒲黃等。

方劑組成

  • 生地黃: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當歸:味甘、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牛膝:味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白芍:味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乾薑: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澤蘭: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的作用。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木耳:性平、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止血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蟅蟲: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壯陽益精、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水蛭:善於活血化瘀,消散瘀血,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產後腹痛等瘀阻經脈所致的病症。
  • 虻蟲:性溫,歸心、肝、大腸經,具有破血消癥、通經、活血化瘀的功效。
  • 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主治功效

乾地黃當歸丸主治月經不順,有時一個月來一次,有時隔一個月才來,有時月經量多有時量少,有時淋漓不斷,或者來月經時腰腹疼痛難忍,全身虛弱,不想吃東西,心腹疼痛,有青、黃、黑色水下,或者像清水一樣,不想動,全身沉重,只想睡覺,想吃酸的東西,身體虛弱,面色黃瘦。

總結

乾地黃當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活血化瘀、補氣養血、調經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該方劑由多種中藥組成,各具功效,相互配合,起到協同治療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方劑應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切不可擅自用藥。

傳統服藥法


乾地黃3兩,當歸1兩半,甘草1兩半,牛膝1兩6銖,芍藥1兩6銖,乾薑1兩6銖,澤蘭1兩6銖,人參1兩6銖,牡丹1兩6銖,丹參1兩,蜀椒1兩,白芷1兩,黃芩1兩,桑耳1兩,桂心1兩,蜇蟲40枚,芎窮1兩18銖,桃仁2兩,水蛭70枚,虻蟲70枚,蒲黃2合。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15丸,空心酒送下,漸加至30丸,以知為度。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本方主治中「四體虛弱」,原作「四體虛吸」,據《聖濟總錄》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乾地黃當歸丸具有活血調經、養血補血的功效,但孕婦、月經過多、出血過多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神經性厭食症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月經稀少閉經食慾不振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乾地黃當歸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乾地黃3兩,當歸1兩半,甘草1兩半,牛膝1兩6铢,芍藥1兩6铢,乾薑1兩6铢,澤蘭1兩6铢,人參1兩6铢,牡丹1兩6铢,丹參1兩,蜀椒1兩,白芷1兩,黃芩1兩,桑耳1兩,桂心1兩,(庶蟲)蟲40枚,川芎1兩18铢,桃仁2兩,水蛭70枚,虻蟲70枚,蒲黃2合。 主治:月水不通,或1月再來,或隔月不至,或多或少,或淋瀝不斷,或來而腰腹刺痛不可忍,四體虛弱,不欲食,心腹堅痛,有青黃黑色水下,或如清水,不欲行動,舉體沉重,惟思眠卧,欲食酸物,虛乏黃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