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源於其藥性及功效。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大腸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益氣生精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肉蓯蓉,一方面可以 補益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耳鳴等症狀;另一方面,肉蓯蓉的 潤腸通便功效,可以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困難。
因此,內補蓯蓉散中加入肉蓯蓉,可以 雙管齊下,既補腎氣,又潤腸通便,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擅長補腎陽、潤腸通便。二者相配,既可補益血氣,又可促進血行,有利於蓯蓉補腎陽的功效更好地發揮。
- 改善氣血虛弱:蓯蓉補腎陽,可改善腎陽虛導致的氣血虛弱,但單獨使用可能效果不足。加入當歸補血,可協同蓯蓉補氣,雙管齊下,使氣血充盈,進一步改善腎陽虛的症狀。
總而言之,當歸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蓯蓉補腎陽的功效,更能改善氣血虛弱,使方劑更加完善。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蓯蓉性溫,甘草性甘平,兩者搭配可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蓯蓉過於燥熱,更適合人體吸收。
- 緩解副作用: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蓯蓉雖然滋補腎陰,但也有可能引起口乾、便祕等副作用,甘草可以減輕這些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此外,甘草還有益氣健脾、緩解疲勞等功效,可以更全面地提升藥方的療效。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行氣: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蓯蓉等藥材多偏補益,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川芎的加入可起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避免藥物積滯,提高藥效。
- 調和藥性:川芎性溫,可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陽氣,同時也避免溫燥藥物過於燥烈,使藥性更加平和,達到更好的療效。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燥濕:蓯蓉性溫燥,容易引起內熱,而黃芩性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平衡蓯蓉的燥性,避免其過於溫燥而傷陰。
- 瀉火解毒:蓯蓉補益腎氣,但若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濕熱蘊結,黃芩能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有助於化解蓯蓉補腎過程中產生的濕熱,避免其阻礙腎氣的運行。
因此,內補蓯蓉散中加入黃芩,可以有效地調和藥性,使藥物發揮更好的功效。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助陽氣生發: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作用。蓯蓉雖補腎益精,但性寒,容易影響陽氣生發。桂枝的加入可以溫煦脾腎陽氣,促進蓯蓉的補益作用,避免寒涼之性損傷陽氣。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與蓯蓉相配,溫陽而不燥烈,補腎而不寒涼,相互協調,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使補腎益精、溫陽散寒的效果更加顯著。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人參為補氣藥,能補益元氣、生津止渴、固脫生津,而蓯蓉則為滋陰補腎藥,兩者相輔相成,既能補氣益血,又能滋陰補腎,協同作用,有效改善氣虛血虧、腎虛乏力等症狀。
- 增強藥效:人參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蓯蓉的吸收和發揮藥效,共同作用,增強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等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白芍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蓯蓉性溫燥,容易耗傷陰血,白芍可以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緩解蓯蓉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平和。
- 緩解藥性: 白芍能緩解蓯蓉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溫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同時,白芍還能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協調藥性,增強藥效。
內補蓯蓉散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蓯蓉補腎陽:蓯蓉性寒,擅長滋陰補腎,但若腎陽不足,則難以發揮其補腎功效。乾薑性溫,溫中散寒,有助於溫補腎陽,與蓯蓉相輔相成,提升補腎效果。
- 溫脾助運,防止蓯蓉滋膩:蓯蓉性黏膩,服用過量容易導致脾胃不適。乾薑溫脾健胃,可促進脾胃運化,防止蓯蓉滋膩,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綜上所述,乾薑的加入既可溫補腎陽,又可溫脾助運,與蓯蓉相配,發揮協同作用,使補腎功效更加顯著。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助陽:吳茱萸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大腸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二者合用,可溫腎助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
- 溫脾止瀉:蓯蓉雖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但若脾虛陽氣不足,則易導致泄瀉。吳茱萸溫中散寒,可溫脾止瀉,防止蓯蓉過於滋潤而導致瀉下過度,有助於維持腸道功能的平衡。
因此,內補蓯蓉散中加入吳茱萸,不僅能增強補腎壯陽的效果,還能兼顧脾胃功能,使其更利於藥效的發揮。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其苦燥之性,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痰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同時,厚朴的辛溫之性,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心腹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因此,厚朴的加入有助於協同蓯蓉等藥物,共同達到溫補脾腎,化痰止咳,健脾益氣的功效。
內補蓯蓉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之功效。蓯蓉性溫,味甘鹹,滋陰補腎,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可補益氣血,提升機體抵抗力,改善氣虛所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易感冒等症狀。
- 扶正祛邪: 蓯蓉善於滋補腎陰,但單用容易滋膩,而黃耆能補氣固表,可防止蓯蓉滋補過度,造成濕邪內生。同時,黃耆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正氣生髮,幫助蓯蓉更好的發揮扶正祛邪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內補蓯蓉散中添加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蓯蓉性寒,若單獨使用可能寒性過於,易傷陽氣。加入花椒可以溫補脾腎,平衡蓯蓉的寒性,避免其寒性過於,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 助藥力:花椒味辛,具有開通氣血、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蓯蓉的藥力發揮,更好地達到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主治功效
內補蓯蓉散
組成:
- 肉蓯蓉
- 當歸
- 甘草
- 川芎
- 黃芩
- 桂枝
- 人參
- 白芍
- 乾薑
- 吳茱萸
- 厚朴
- 黃耆
- 花椒
功效:
- 補腎益精
- 滋陰養血
- 活血化瘀
- 散寒止痛
- 溫經通絡
主治:
- 傷口出血過多
- 身體虛弱
各組成介紹: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桂枝: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固表。
- 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中止瀉。
- 吳茱萸: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止瀉。
- 黃耆:補氣固表,利水消腫。
- 花椒:溫中散寒,健脾止瀉。
總結:
內補蓯蓉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腎益精、滋陰養血、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功效,主治傷口出血過多、身體虛弱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內補蓯蓉散,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蓯蓉1兩,當歸1兩,甘草(炙)1兩,川芎1兩,黃芩1兩,桂心1兩,人參1兩,芍藥1兩,乾薑1兩,吳茱萸1兩,白芨1兩,厚朴(炙)1兩,黃耆1兩,蜀椒3分(出汗,去目及閉口)。 主治:金瘡出血多,虛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