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黃耆湯

FU ZI HU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6%
腎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2%
大腸經 9%
肝經 7%
三焦經 3%
膀胱經 1%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黃耆湯中包含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氣: 附子為大熱藥,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功。配合黃耆的補氣固表功效,可溫陽補氣,適用於陽氣虛衰、畏寒肢冷、氣虛乏力等症狀。
  2. 驅寒止痛: 附子性熱,可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氣,並能止痛。對於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如腰膝冷痛、腹痛等,具有一定療效。

附子黃耆湯中含有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其補氣作用強大,能增強人體正氣,抵抗外邪侵襲,與附子溫陽補火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扶正固本的目的。
  2. 溫陽化氣: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等功效。黃耆補氣,附子溫陽,兩者合用,既能溫煦脾腎陽氣,又能促進氣血運行,使氣血充盈,從而達到溫陽化氣的效果。

附子黃耆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補陽氣: 附子溫陽救逆,黃芪補氣固表,白朮則健脾燥濕,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易被吸收利用,從而更好地發揮補陽固表之效。
  2. 防止氣虛生濕: 附子黃芪湯偏於溫陽補氣,容易導致體內溼氣鬱積。白朮具有燥溼利水之功,能有效防止補氣過程中溼邪的產生,使補氣效果更加持久穩固。

附子黃耆湯為補益元氣、溫陽固表之經典方劑,其中當歸為重要組分之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善於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在本方中,附子與黃耆共奏溫陽補氣之效,而當歸則能滋養血液,使氣血兩旺,相互協同,增強了方劑的溫補作用。對於氣虛血弱、肢冷脈微之證,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流通順暢,從而改善面色蒼白、手足不溫等症狀。此外,當歸還能調和營衛,配合附子黃耆,共同達到溫補而不燥熱的效果,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血虛有寒等病證。

附子黃耆湯為溫陽補氣之名方,其組成精妙,旨在溫補脾腎,扶正固本。方中黃耆甘溫,擅長補中益氣;附子大辛大熱,能回陽救逆,兩者相合,共奏溫陽補氣之功。而肉蓯蓉的加入,則為此方增色不少。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與大腸經,具補腎助陽、潤腸通便之效。在附子黃耆湯中,肉蓯蓉既可輔助附子溫腎壯陽,又可防止溫補過度導致的燥熱傷津。此外,肉蓯蓉還能增強方中藥物的吸收,使整體療效更加圓滿。因此,肉蓯蓉在附子黃耆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智慧,達到了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效果。

附子黃耆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附子黃耆湯以溫陽補氣為主,但若脾胃濕困,則會影響補氣效果。厚朴加入可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更好地吸收藥力,提高補氣效果。
  2. 調和氣機: 附子溫陽補氣,黃耆補氣生血,若單純使用,易出現氣機鬱滯。厚朴行氣散結,可調節氣機,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氣滯血瘀。

附子黃耆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與附子、黃耆等藥材共同使用,能增強體質,提升機體抵抗力,有效緩解氣虛、血虛、脾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附子性熱,黃耆性溫,兩者藥性偏燥,而人參性溫潤,加入後可緩解藥性燥烈,避免傷津耗氣,使藥力更加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附子黃耆湯為溫陽益氣之經典方劑,其中含附子、黃耆、甘草、生薑、大棗,更輔以桂枝增強溫通經絡之效。桂枝性溫味辛,能發汗解表,溫經通脈,對心脾虛寒、肢體冷痛有顯著療效。在本方中,桂枝與附子相伍,既可助附子溫壯腎陽,又可引藥力達於四肢末梢,改善循環,使全方溫而不燥,補而不滯。黃耆則補氣固表,與桂枝共奏調和營衛之功,適宜於氣虛兼有寒象者。諸藥合用,共奏溫陽益氣、固表散寒之效,適用於陽氣不足、表虛自汗、畏寒肢冷等症。

附子黃耆湯中加入半夏,是為了緩解附子溫燥之性,防止燥邪傷陰

附子性熱,善於回陽救逆,但若單用附子,易傷津耗氣,導致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症狀。半夏性寒,能燥濕化痰,清熱解毒,且其辛散之性可使附子溫燥之氣得以宣散,避免燥邪傷陰。

此外,半夏還有和胃降逆之效,能協調附子黃耆湯的整體功效,使其更利於人體吸收利用。

附子黃耆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黃耆性溫,但仍有寒性,乾薑溫中散寒,能協同附子黃耆,共同溫補陽氣,驅散寒邪,達到溫補脾腎、扶正祛邪的效果。
  2. 助陽化氣: 附子黃耆湯主要用於陽虛氣虛證,乾薑能溫陽化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增強補益效果。

因此,乾薑在附子黃耆湯中起到了溫陽散寒、助陽化氣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附子黃耆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附子性熱,黃耆性溫,皆偏燥烈,易傷陰。甘草性甘,味平,入脾經,能調和藥性,緩解附子黃耆的燥熱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附子、黃耆搭配,能增強其補氣回陽、益氣固表之效。甘草能調和藥性,使附子、黃耆的藥力更為協調,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甘草還具有解毒作用,能減輕附子、黃耆的毒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子黃耆湯」,由附子、黃耆、白朮、當歸、肉蓯蓉、厚朴、人參、桂枝、半夏、乾薑、甘草等十一味藥材組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之,中藥方劑「附子黃耆湯」是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補氣、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功效,適用於虛弱不健全的症狀,以及大病後氣血尚未恢復、身體虛弱、呼吸短促、腹脅疼痛、精神疲倦、飲食不進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附子黃耆湯是一張補氣溫陽的方劑,有一定的溫燥之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症狀,不宜服用此方。

相關疾病


經常疲勞想睡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黃耆湯,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三。 組成:白朮半兩,當歸半兩,桂枝半兩,附子半兩,甘草半兩,芍藥半兩,人參半兩,黃耆3分,生薑1兩半。 主治:婦人病未平復,因夫所動,小腹陰中急痛,腰胯疼,四肢不任舉動,無熱證者。

附子黃耆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 組成:附子1兩,黃耆1兩,白朮1兩,當歸1兩,蓯蓉1兩,厚朴1兩,人參3分,桂心3分,半夏半兩,乾薑半兩,甘草1分。 主治:諸虛不足,及大病後氣血不復,虛贏少氣,腹脅疼痛,精神倦怠,飲食不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