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氣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七氣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胃脘冷痛、嘔吐泄瀉、四肢冰冷等。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恢復陽氣,改善患者的寒症。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七氣湯中其他藥材如附子、肉桂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乾薑與之配合,可以互相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乾薑還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提高藥物的利用率。
七氣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七氣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肺氣壅盛,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黃芩可清肺熱,解表散邪,緩解熱證。
- 燥濕止瀉: 黃芩亦能燥濕止瀉,對於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七氣湯除了治療外感風熱,也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黃芩有助於清熱燥濕,改善濕邪對肺部的影響。
七氣湯中包含厚朴,主要是利用其行氣燥濕的功效。
厚朴味苦辛,性溫,入脾、肺經。其性燥,能化痰消痞,行氣除濕,對於氣機鬱滯、濕邪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七氣湯本身也以行氣解鬱為主,而厚朴的加入則可以加強其行氣燥濕的功效,更有效地化解氣機鬱滯,改善患者的症狀。此外,厚朴亦能健脾燥濕,對於脾胃虛弱、溼氣較重者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七氣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七氣湯主要用於治療肺氣上逆,氣逆喘咳,痰多而黏,以及因肺氣上逆而導致的嘔吐等症。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肺氣上逆所致的嘔吐,並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止咳化痰。
- 燥溼化痰: 七氣湯中還加入了其他燥溼化痰的藥物,如麻黃、杏仁等。半夏不僅能降逆止嘔,也能燥溼化痰,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肺氣上逆,氣逆喘咳,痰多而黏的目的。
七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諸藥: 七氣湯為治氣虛、脾胃虛弱之方,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且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使各藥材藥性協調,避免寒涼傷胃。
- 甘草瀉心火: 甘草有瀉心火之功效,可清心火、除煩熱,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有助於治療氣虛、心煩、口渴等症狀。
甘草在七氣湯中,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發揮清心火、緩和藥力的功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七氣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可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七氣湯本身用於治療外感熱邪引起的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天花粉的加入可以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症狀。
- 利尿消腫: 天花粉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對於外感熱邪導致的痰多、胸悶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七氣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肝氣鬱結: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其酸收斂肝氣,苦泄肝火,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口苦、煩躁等症狀,與七氣湯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共同發揮疏肝解鬱之功。
- 養血柔肝: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能滋養肝血,緩解肝氣虛弱所導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在七氣湯中,白芍與當歸、川芎等藥物相互配合,增強補血活血、養肝柔肝的效果。
七氣湯中包含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補腎: 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涼血止血的功效。七氣湯主治氣虛血燥、肺腎陰虛等症,地黃能滋補腎陰,改善陰虛體質,緩解氣虛症狀。
- 配伍協調: 七氣湯以補氣養血為主,地黃的滋陰作用能與其他藥材的補氣功效相輔相成,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燥熱。同時,地黃的涼血止血作用也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緩解氣虛所導致的出血症狀。
七氣湯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功效。七氣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氣逆喘咳,而花椒可以溫肺散寒,止咳平喘,緩解胸痛,起到協同作用。
- 助陽氣,改善寒性體質: 花椒入腎經,有助於溫腎壯陽,提升陽氣,改善寒性體質。七氣湯患者往往體質偏寒,花椒的加入可以溫補陽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恢復健康。
七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脹: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之效。七氣湯主治胸悶氣短、腹脹不舒等症,枳實有助於疏通氣機,消散胸腹之脹滿,改善呼吸不暢。
- 降逆止嘔: 枳實可降氣止嘔,對於因氣機上逆導致的嘔吐症狀有緩解作用。七氣湯常用於治療氣逆上衝,導致的胸悶氣短、咳嗽氣喘等,枳實可配合其他藥物,協同降氣止嘔,使氣機平復。
七氣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補益元氣、生津養血,對於氣虛所致的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神疲倦怠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七氣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氣虛乏力、汗出惡風等症,人參的補氣功效可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 調和藥性: 七氣湯中含有麻黃、桂枝等辛溫發散之藥,容易耗傷津液。人參能補益氣血,起到滋陰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麻黃、桂枝等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七氣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其溫中散寒之功,可溫暖脾胃,驅除寒邪,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而其降逆止嘔之功,則可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在七氣湯中加入吳茱萸,可起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諸多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七氣湯」由多種中藥組成,每種中藥都具有獨特的藥效,相互配合,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天花粉用於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另外也有抗癌作用、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細胞內的複製,減少免疫細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細胞數。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中藥方劑「七氣湯」主要成分是:乾薑,黃芩,厚朴,半夏,甘草,天花粉,白芍,地黃,花椒,枳實,人參,吳茱萸,。主治功效是:
- 七情鬱結:指七種情緒 (喜、怒、哀、懼、愛、惡、欲) 過度或長期壓抑,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
- 五臟六腑互相刑剋:是指五臟 (肝、心、脾、肺、腎) 和六腑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之間的相互制約和抑制關係失衡,導致臟腑功能失調。
- 陰陽不和:指人體陰陽兩氣失去平衡,陰盛則陽虛,陽盛則陰虛,導致臟腑功能失調。
- 吐利交作:指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是脾胃功能失調的表現。
- 四肢厥冷:指四肢寒冷,是陽氣不足的表現。
傳統服藥法
乾薑1兩,黃芩1兩,厚朴1兩,半夏1兩,甘草1兩,栝樓根1兩,芍藥1兩,乾地黃1兩,蜀椒3兩,枳實5枚,人參1兩,吳茱萸5合。
嚼碎。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氣湯具有和解表里、調和陰陽的作用,但是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氣湯,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人參、甘草、肉桂、陳皮。 主治:氣鬱。
七氣湯, 出處:《風痨臌膈》。 組成:吳萸5錢,木瓜5錢,食鹽5錢。 主治:七情鬱結,五臟六腑互相刑克,陰陽不和,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七氣湯,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半夏1錢半,人參半兩,甘草半兩,生薑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半兩,紫蘇子1錢。 主治:虛冷上氣,七氣。
七氣湯,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乾薑1兩,黃芩1兩,厚朴1兩,半夏1兩,甘草1兩,栝樓根1兩,芍藥1兩,乾地黃1兩,蜀椒3兩,枳實5枚,人參1兩,吳茱萸5合。 主治:憂氣、勞氣、寒氣、熱氣、愁氣,或飲食爲膈氣,或勞氣內傷,五臟不調,氣衰少力。
七氣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一引《澹寮》。 組成:青皮1兩,陳皮1兩,桔梗1兩,蓬莪朮1兩,辣桂1兩,藿香1兩,益智仁1兩,香附兩半,甘草(炙)3分,半夏(制)3分。 主治:七情相乾,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痛,挾冷作痛,面色或白或青,四肢冷甚。
七氣湯,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青皮(去白,炒)1兩,陳皮(去白)1兩,三棱(濕紙裹,煨)1兩,北梗(去蘆)1兩,肉桂(去粗皮)1兩,藿香(去枝)1兩,益智(去殼,炒)1兩,香附子(炒)1兩,甘草(炙)1兩,半夏(湯泡)1兩,赤芍藥1兩,烏藥1兩,獨活(去蘆)1兩,羌活(去蘆)1兩,降真香1兩。 主治:積年久損,入經絡,服藥無效,腰背拘急,咳嗽痰涎,風勞發動,日漸羸瘦,每到秋來,損病復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