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消痞丸

ZHI SHI XI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20%
心經 16%
肺經 12%
大腸經 8%
肝經 8%
腎經 5%
膽經 2%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05

方劑組成解釋

枳實消痞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膽經,善於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方中枳實、厚朴等藥物雖有助於消痞散結,但亦可引發熱結,黃連可清熱解毒,防止熱結加重,維持整體藥性平衡。
  2. 抑制反胃嘔吐:黃連苦寒,可抑制胃火亢盛,對於脾胃虛弱、熱結中焦引起的嘔吐反胃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配合枳實等藥物,協同消痞,達到止嘔消痞的目的。

枳實消痞丸中含有枳實,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痞散結:枳實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濕凝聚所致的痞塊,枳實能起到疏肝理氣、消積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消散痞塊,改善症狀。
  2. 通腑泄熱:枳實還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對於因食積內停、熱結腸胃所引起的痞塊,枳實能起到通腑泄熱、消食導滯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緩解痞塊症狀。

枳實消痞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1. 厚朴善於行氣消積: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燥濕健脾,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枳實消痞丸主治脾胃氣滯、痞塊積聚,厚朴可以幫助消散積聚,促進脾胃氣機運轉。
  2. 厚朴與枳實相輔相成: 枳實為本方君藥,善於破氣消積,厚朴則為臣藥,能增強枳實行氣消積的效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痞散結、和胃止痛的功效。

枳實消痞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在於: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之效,能緩解因脾胃氣逆、痰濁上湧所致的噁心嘔吐。枳實消痞丸主治痞塊積聚,常伴有胸悶氣逆、食慾不振、腹脹滿等症狀,半夏能有效緩解這些伴隨的症狀,提高療效。
  2. 化痰止咳: 半夏有燥濕化痰之效,可化解痰濁,止咳平喘。枳實消痞丸的藥物組成中,常含有厚朴、陳皮等理氣消積藥物,容易造成氣機鬱滯,而半夏能化痰通竅,使藥物更加順暢地運行,達到更好的療效。

枳實消痞丸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麥芽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消食健胃、和脾化積的功效。方中以枳實、厚朴等消導積滯,麥芽佐之,可增強消食化積之效,使藥力更為顯著。
  2. 疏肝理氣:麥芽亦有疏肝理氣之效,可與枳實、厚朴相配合,共同起到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作用,進一步改善痞塊症狀。

故麥芽的加入,既可增強方劑的消食化積作用,又可促進肝氣疏泄,使藥效更加全面。

枳實消痞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培元:枳實消痞丸以消痞散結為主,藥性偏寒涼。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之功效,可中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並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機體康復。
  2. 佐助攻邪:人參能益氣生津,有助於提高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藥效的吸收和發揮。在消痞散結的過程中,人參能起到扶正固本、助攻邪氣的作用,使治療更有效率。

枳實消痞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助消化: 枳實消痞丸主治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益氣和中之功效,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消化,減少食積停滯,使藥效更為顯著。
  2. 補氣固表,防止氣虛: 方中枳實、厚朴等藥物具有消痞散結、行氣消食之功,但其藥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之氣。白朮能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可以防止藥物寒涼之性損傷脾胃,並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安全穩妥。

枳實消痞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消痰止渴: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消痰止渴的功效。枳實消痞丸旨在消痞散結,而脾胃健運是消痞散結的前提,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利於藥物吸收和有效成分發揮作用。
  2. 配合枳實,協調藥性: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善於消痞散結,但寒性較強,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可中和枳實的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

因此,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協調藥性,使枳實消痞丸的功效更加顯著。

枳實消痞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枳實、厚朴等藥性較峻猛,容易傷胃,而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二、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更易於發揮,更有效地消痞散結。同時,甘草還能提高其他藥物的藥效,例如促進枳實的消積化痰作用。

枳實消痞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理氣化痰: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痰的功效。方中枳實、厚朴等藥材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而乾薑可以溫補脾胃,促進藥物運行,防止寒涼之性損害脾胃功能。
  2. 助消痞塊,改善消化:枳實消痞丸主治脾胃氣滯、痰濁凝結所致的胸脅痞滿、脘腹脹痛等症。乾薑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消化,有助於消痞化積,改善消化功能,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主治功效


枳實消痞丸 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綜合多部古籍的記載,枳實消痞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心下虛痞: 心下,指胃脘部位。虛痞,指自覺胃脘部脹滿不適,按之柔軟而不硬,叩之有空虛感,不同於實痞的按之堅硬或有抵抗感。
  • 惡食懶倦: 惡食,指食慾不振,厭惡進食。懶倦,指精神疲憊,身體乏力,四肢倦怠。
  • 右關脈弦: 右關,中醫脈診部位之一,位於右手寸口後第二個部位,對應脾胃。脈弦,指脈象如按琴弦,端直而長,有力度。右關脈弦,提示肝木剋脾土,脾胃功能失調。
  • 胃實痞滿內熱: 此症見於《類證治裁》,指胃中脹滿,伴有內熱的症狀。

治療原理

枳實消痞丸的治療原理,可從病機分析藥物功效兩個方面來理解:

病機分析

古籍中對枳實消痞丸所治病症的病機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 脾虛不運,肝木乘之: 此為主要病機。脾主運化水谷,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則水谷停滯,釀濕生痰,阻滯氣機,導致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同時,肝氣不舒,橫逆犯脾,加重脾胃運化失調,故見右關脈弦。
  2. 陰陽失調,火濕鬱塞: 脾屬陰土,主濕;心屬陽火,主血。脾虛不運,則濕邪內生,阻遏陽氣;心火內鬱,不得宣洩,則火熱與濕邪互結,形成火濕鬱塞的病理狀態。
  3. 肺氣不降,脾氣不運,升降不通: 《醫方考》中提出此觀點,認為痞的成因是肺氣不降,脾氣不運,導致氣機升降失常,不通泰所致。

藥物功效

枳實消痞丸由多味中藥組成,各藥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以下為方中主要藥物的功效分析:

藥物功效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擅清中焦濕熱
枳實行氣導滯,破氣消積,擅治痞滿
厚朴行氣除滿,燥濕消積,降逆平喘
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痞散結
麥芽消食和胃,疏肝健脾,尤擅消麵食積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清熱解毒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方劑配伍特點

枳實消痞丸的配伍,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 攻補兼施: 方中既有枳實、厚朴、黃連等苦寒瀉下、行氣消痞之品,又有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等甘溫補益脾氣之藥。攻補兼施,既能祛除邪氣,又能扶助正氣,使邪去而不傷正。
  2. 寒熱並用: 方中既有黃連之苦寒,又有乾薑之辛熱,寒熱並用,可清熱燥濕,溫中散寒,調和脾胃。
  3. 辛開苦降: 方中枳實、厚朴、半夏辛溫,能行氣開鬱;黃連苦寒,能清熱瀉火。辛開苦降,可恢復脾胃升降之機,消除痞滿。
  4. 消補結合: 方中麥芽消食化積,與人參、白朮等補益藥同用,既能消食導滯,又能補脾益氣,使消而不伐,補而不滯。

總結

枳實消痞丸,是治療脾虛氣滯,兼有濕熱內阻所致的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脈弦的有效方劑。其組方嚴謹,配伍精妙,攻補兼施,寒熱並用,辛開苦降,消補結合,既能消除痞滿,又能健運脾胃,恢復脾胃正常的運化功能。

傳統服藥法


枳實1錢(炒),山楂肉1錢,黃連(炒)1錢,神曲(炒)1錢,甘草(炙)1錢,豬苓1錢,澤瀉8分(去毛),厚朴(薑汁拌炒)8分,砂仁8分(炒),陳皮1錢,人參1錢(去蘆),黃芩1錢(炒),乾薑8分,薑黃8分,白朮(炒)1錢。
上為末,蒸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後白湯送下。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胃腸脹氣胃及十二指腸炎睡眠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枳實消痞丸, 出處:《明醫指掌》卷五。 組成:枳實1錢(炒),山楂肉1錢,黃連(炒)1錢,神曲(炒)1錢,甘草(炙)1錢,豬苓1錢,澤瀉8分(去毛),厚朴(薑汁拌炒)8分,砂仁8分(炒),陳皮1錢,人參1錢(去蘆),黃芩1錢(炒),乾薑8分,薑黃8分,白朮(炒)1錢。 主治:食積,心下虛痞,按之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