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虻蟲丸中含有虻蟲,乃因虻蟲性味辛溫,具有破血逐瘀、消腫止痛之功效。
破血逐瘀:虻蟲能活血化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消腫止痛:虻蟲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炎症等亦有較佳的消腫止痛作用。
因此,虻蟲丸中加入虻蟲,旨在利用其破血逐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虻蟲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效。虻蟲善於破瘀,與桃仁同用,可加強活血化瘀之效,使血脈通暢,促進瘀血消散。
- 改善血循: 虻蟲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桃仁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有助於瘀血消散,加速傷口癒合。
虻蟲丸中添加桑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遺: 桑螵蛸性味甘鹹平,入腎經,具有固澀止遺、補腎縮尿的功效。虻蟲善於驅逐體內濕邪,但容易導致腎氣虛損,出現遺精、滑精等症狀。桑螵蛸可補腎固精,與虻蟲藥性相輔相成,避免藥物副作用。
2. 提升療效: 桑螵蛸不僅可補腎固精,還有收斂止瀉、止汗的作用。在治療濕熱下注、脾虛泄瀉等症狀時,桑螵蛸能加強虻蟲驅風散濕、消腫止痛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虻蟲丸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鎮嘔止眩:代赭石味甘、澀,性平,入肝、脾經,具有鎮靜安神、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虻蟲善於驅除風邪,但可能引發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代赭石可與之相配,協同止嘔,緩解不適。
- 平肝潛陽:代赭石能平肝熄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白芷、川芎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平肝潛陽、止眩暈的作用。同時,代赭石還能協助虻蟲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虻蟲丸中包含水蛭,主要源於兩者的藥性互補:
- 活血化瘀: 虻蟲擅長消腫止痛,而水蛭則以破瘀通絡著稱。兩者搭配,能更有效地活血化瘀,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 引導藥力: 水蛭性寒,善於引導藥力深入病竈,而虻蟲則以其辛溫之性驅散寒邪。兩者配合,能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虻蟲丸中加入水蛭,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使藥力更深入地作用於病患部位,提升治療效果。
虻蟲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可清除體內積熱,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輔助虻蟲消腫止痛,達到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與虻蟲配伍,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綜上,大黃在虻蟲丸方劑中起到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同發揮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虻蟲丸 」,主要成分是:虻蟲,桃仁,桑螵蛸,代赭石,水蛭,大黃, 主治功效是:婦女月經長期不來,有時候熱、有時候冷,反覆不定。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代赭石性平味甘、澀,具有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傳統代劑,如水蛭、虻蟲、桃仁和大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血、破血消癥等功效。
虻蟲性溫,歸心、肝、大腸經,具有破血消癥、通經、活血化瘀的功效。
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等多種功效。
中藥方劑「 虻蟲丸 」,主要成分是:虻蟲,桃仁,桑螵蛸,代赭石,水蛭,大黃, 主治功效是:婦女月經長期不來,有時候熱、有時候冷,反覆不定。
傳統服藥法
虻蟲半兩(炒微黃,去翅足),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螵蛸半兩(微炒),臍螬1兩(微炒),代赭1兩,水蛭半兩(炒令微黃),川大黃1兩(銼,微炒)。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過多者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出血、腹痛等症狀,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虻蟲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虻蟲半兩(炒微黃,去翅足),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桑螵蛸半兩(微炒),臍螬1兩(微炒),代赭1兩,水蛭半兩(炒令微黃),川大黃1兩(銼,微炒)。 主治:婦人月水久不通,灑灑往來寒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