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通經丸

地黃通經丸

DI HUANG TONG J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七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9%
心經 21%
肺經 21%
大腸經 8%
脾經 8%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通經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女性的月經問題以及改善氣血循環。其核心成分之一的生地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生地黃乃是傳統中醫中的補血良藥,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夠有效滋陰清熱,養血潤燥。其特有的甘涼之性,可以幫助調和體內的陰陽之氣,使女性在生理期間保持身體的平衡,減少經痛和不適。

此外,生地黃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微血管的通透性,有助於經血的暢通,進一步改善經期不規則的情況。生地黃所含的豐富營養素可促進細胞再生與修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輔助調理因其他健康問題引起的月經紊亂。綜合來看,生地黃在地黃通經丸中佔有重要位置,展現了其對於女性健康的深遠影響。

地黃通經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活血通經、調理月經不順等症狀。其中,虻蟲是其成分之一,其加入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虻蟲具有通絡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改善因血瘀所引起的疼痛和經絡不暢的情況。此外,虻蟲本身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形成協同作用,從而增強整體方劑的效果。由於虻蟲性熱,可幫助去除體內的寒濕,進一步促進經血的正常流動。當與其他活血藥材如地黃、當歸等搭配時,能夠更加有效地調理女性生理功能,減輕痛經和其他不適。因此,虻蟲在地黃通經丸中的使用,既是根據其藥性特點,也是基於對於方劑整體療效的考量。

地黃通經丸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水蛭,主要是因為水蛭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和通經活絡。水蛭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夠幫助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減輕由於血液不暢所引起的痛經、閉經等症狀。此外,水蛭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地消除淤血,緩解疼痛,使氣血運行更為順暢。因此,在地黃通經丸中添加水蛭,能夠增強其療效,快速恢復女性的生理健康。除了水蛭外,這個方劑中的其他成分如地黃等藥材,則能滋補肝腎,進一步增強整體效果。綜合起來,地黃通經丸不僅能夠改善經絡的通暢,還能從根本上調理身體的內部環境,達到治療的目的。

地黃通經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和經期,緩解痛經症狀。其中,桃仁作為方劑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效。桃仁性微溫,味甘苦,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通便潤腸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痛經往往與氣滯血瘀有關,桃仁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瘀血所造成的經血不暢,從而減輕痛經及經期不適。

此外,桃仁還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效能,協同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其所含的油脂成分,有助於潤滑腸道,進一步減少因腸道不暢所引起的腹部不適。因此,在地黃通經丸中選用桃仁不僅是基於其活血的特性,也考慮到其對整體療效的增強作用,讓這一方劑在調經上取得更好的效果。這就是桃仁在地黃通經丸中被選用的重要原因。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黃通經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婦人良方》,主治婦女經血驟然閉止(「經候頓然不行」),瘀血上衝心腹致劇痛(「上攻心腹欲死」),或因長期經血不暢,瘀積成塊(「積結漸漸成塊」),形成臍腹硬結如倒扣杯狀(「臍腹下如覆杯」),日久甚至演變為「肉癥」(類似現代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癥瘕積聚)。亦適用於產後惡露排出不暢,瘀阻胞宮所致臍腹疼痛(「産後惡露,臍腹作痛」)。

其病機核心為 「瘀血內結,衝任阻滯」,臨床表現以 驟然閉經、瘀痛、癥塊 為特徵,屬血瘀實證,故治法以破血逐瘀為主,輔以養血調經。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 生地黃(或熟地黃)3兩

    • 若用 生地黃,取其涼血滋陰、清熱活血之效,防止瘀久化熱傷陰,適用於瘀熱互結之證。
    • 若用 熟地黃(如《婦人良方》所載),則偏重滋補肝腎、養血填精,兼防破血藥過猛傷正,適用於血虛兼瘀者。
    • 作用:奠定「祛瘀不傷血」的基礎,調和攻補。
  • 虻蟲50個、水蛭50個

    • 二者均為蟲類藥,善 搜剔絡脈、破血逐瘀,力峻而專攻頑固瘀血。
    • 虻蟲「性剛而猛」,偏攻瘀血「上焦」;水蛭「性陰而緩」,善消「下焦」蓄血。二者配伍,上下並行,增強破血散結之效。
  • 桃仁50個

    • 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既助蟲藥化瘀,又防瘀熱燥結於腸道,符合「瘀血得下,腑氣宜通」之理。

2. 劑型與服法設計

  • 煉蜜為丸:蜜丸緩和藥性,避免蟲類藥過猛傷胃,適合久瘀需漸消之證。
  • 酒送服:酒性辛溫,通行血脈,助藥力直達病所。
  • 漸進加量(5丸增至7丸):反映古人用藥謹慎,依病情調整劑量,確保療效與安全性平衡。

3. 治療機轉

此方以 「破血逐瘀為主,養血潤燥為輔」

  1. 蟲藥攻堅:虻蟲、水蛭直搗瘀結,破除經絡、胞宮之蓄血;
  2. 桃仁協同:擴大活血範圍,兼防瘀熱互結;
  3. 地黃護正:滋養陰血,避免攻伐過度耗傷正氣。

整體形成「攻不傷正,瘀去新生」的配伍思路,尤其適合 瘀血痼結成癥產後惡露瘀阻 等重症,體現中醫「峻藥緩攻」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3兩,虻蟲50個,水蛭50個,桃仁50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酒送下。未效,加至7丸。
方中生地黃,《婦人良方》作「熟地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涼血的功效,陰虛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通經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生地黃3兩,虻蟲50個,水蛭50個,桃仁50個。 主治:經候頓然不行,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積結漸漸成塊,臍腹下如覆杯,久成肉癥;産後惡露,臍腹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