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沒藥散中包含虻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虻蟲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破血逐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虻蟲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配合沒藥等藥材,增強療效: 沒藥散中包含沒藥、乳香等藥材,具有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虻蟲的破血逐瘀功效,可以與沒藥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效果。
總之,虻蟲在沒藥散中的加入,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沒藥散方劑中含有水蛭,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水蛭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其所含的蛭素能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散瘀止痛。
- 消腫止痛:水蛭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能減輕局部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因此,在沒藥散中加入水蛭,能夠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疾病的功效。
沒藥散以「沒藥」為名,自然包含「沒藥」成分,此乃因「沒藥」為此方劑的核心藥材,亦是其藥效的關鍵所在。
「沒藥」味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行氣止痛的功效。其應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其止痛消腫、活血生肌之效,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符。因此,沒藥散以「沒藥」為名,並以其為主要藥材,彰顯其藥效和主治方向。
沒藥散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並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滲透。
- 消腫止痛: 桃仁可以消散腫塊,緩解疼痛,與沒藥、乳香等藥材相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總而言之,桃仁在沒藥散中起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沒藥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産後敗血聚于胸中作痛」,其病機關鍵在於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內停,上攻胸絡,導致氣血壅滯而作痛。古人認為產後氣血虛弱,若調攝不當,易使敗血(瘀濁之血)滯留,阻塞氣機,形成「敗血攻心」或「瘀血衝胸」之證,臨床表現為胸膈刺痛、拒按,甚則呼吸不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沒藥(1兩)
- 性味苦平,主入肝經,長於活血散瘀、止痛消腫。
- 在此方中為君藥,直接針對瘀血停聚胸中之痛,其辛散苦泄之性,能破宿血、通滯塞,尤擅治產後瘀滯作痛。
芎藭(川芎,1兩半)
- 辛溫香竄,為血中氣藥,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開鬱。
- 輔助沒藥加強活血止痛之效,同時調暢氣機,使「氣行則血行」,化解胸中氣血壅滯。
鱉甲(2兩,醋炙)
- 味鹹性平,醋炙後增強軟堅散結、入血分消癥之力。
- 針對產後瘀血日久成結,潛伏胸膈,其功用不僅破瘀,更能滋陰潛陽,防瘀久化熱傷陰。
配伍特點
- 活血與行氣並重:沒藥破血、川芎行氣,符合「瘀血需化,氣滯需疏」之理。
- 攻瘀兼顧陰血:鱉甲於散瘀中寓養陰之意,防辛溫耗血,契合產後「多虛多瘀」體質。
- 醋炙增效:鱉甲醋製後,酸收之性助藥力入肝經血分,增強散瘀止痛之效。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通過活血化瘀為主軸,結合行氣、軟堅,使胸中敗血得散,氣機得暢,疼痛自止。其組方簡練,契合「產後瘀血實證」之病機,而蔥酒調服更助藥力溫通上行,直達病所。
傳統服藥法
沒藥1兩,芎(艹窮)1兩半,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上為細散。
每服1錢,以熱蔥酒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沒藥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沒藥1錢,乳香1錢,雄黃1錢,輕粉半錢,巴豆霜少許。 主治:白口瘡。
沒藥散,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密陀僧1兩,沒藥1兩,乳香1兩,乾胭脂1兩半,膩粉半兩。 主治:止疼痛,令瘡不移。主治:杖瘡。
沒藥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三十。 組成:虻蟲(去翅足)1錢,水蛭(炒)1錢,沒藥1錢,桃仁泥14個。 主治:婦人産後敗血聚於胸中作痛。
沒藥散,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定粉1兩,風化灰1兩,枯白礬3錢(另研),乳香半載(另研),沒藥1字(另研)。 主治:止血住痛。主治:刀箭傷。
沒藥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虻蟲1錢(去足羽,炒),水蛭1錢(炒),麝香1錢,沒藥3錢。 主治:血運,血結,血聚於胸中,或偏於少腹,或連於脅肋;産後血瘀作痛。
沒藥散, 出處:《雞峰》卷十五。 組成:沒藥1兩,延胡索1兩,檳榔1兩,青皮1兩,桃仁1兩,莪朮1兩,當歸1兩,荊三棱1兩,木香1兩,芎1兩,桂1兩,白芷半兩,紅花半兩。 主治:血風氣攻刺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