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百勞丸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補血活血之功效,與方劑整體目的相符。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百勞丸主治勞傷虛損、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而當歸補血活血,可改善患者氣血虛弱,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此外,當歸還有調經止痛的功效,可緩解患者因氣血不足引起的月經不調等症狀。
百勞丸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與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作用。在百勞丸中,乳香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因氣血瘀阻導致的疼痛,例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同時,乳香也能促進傷口癒合,起到修復受損組織的作用。因此,乳香作為百勞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相關疾病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百勞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補腎壯陽: 沒藥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氣活血之效。百勞丸作為治療勞損、虛弱的方劑,加入沒藥可補益腎氣,增強體力。
- 活血止痛: 沒藥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因勞損導致的肌肉痠痛、腰膝酸軟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活血藥物相配合,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百勞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百勞丸本身多用於治療體虛勞損,氣血不足,心神不寧等症狀,人參可有效補益氣血,提升身體抵抗力,緩解疲勞,改善精神狀態。
- 扶正固本: 人參作為補氣第一藥,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可增強患者自身抵抗力,抵抗疾病入侵,促進疾病恢復。百勞丸中加入人參,可起到固本培元,提高療效的作用。
百勞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積聚導致的勞倦乏力、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 通便排毒: 大黃亦有通便排毒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積聚的毒素,改善因便祕導致的頭昏腦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百勞丸中加入大黃,旨在通過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等功效,達到改善勞倦乏力、心煩失眠等症狀的目的。
百勞丸中加入虻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血通絡: 虻蟲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百勞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而虻蟲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虻蟲的毒性可引發局部的炎症反應,進而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百勞丸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與虻蟲配合,可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尤其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局部腫痛,具有顯著療效。
因此,百勞丸中加入虻蟲,是為了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等病症的目的。
百勞丸中加入水蛭,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百勞丸常用於治療勞傷、筋骨疼痛等症,水蛭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改善病患的症狀。
- 消腫止痛:水蛭富含水蛭素,具有抗凝血、溶栓、抗炎、抗菌等作用。在百勞丸中,水蛭能有效消炎止痛,減少炎症反應,緩解因勞損引起的腫痛。
總之,百勞丸中加入水蛭,是為了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改善病患的勞傷、筋骨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勞丸》傳統功效與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慎柔五書》,主治「一切勞瘵積滯」,尤其針對病程遷延、氣血瘀阻日久形成的「疾不經藥壞症」,即勞損虛癆(如肺癆)兼見瘀血、痰濕、積滯等實邪停聚之證。其核心在於「攻逐瘀積」,藉峻藥通下瘀血、攻逐痰滯,以開邪出路,使「惡物」(如瘀血、痰濁)排出,後以白粥調養胃氣,緩和藥性。
「百勞水」(甘瀾水)為煎藥或送服載體,取其輕揚之性,助藥力上行下達,避免停滯中焦。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攻補兼施」為框架,結合「蟲類搜剔」與「行氣活血」,結構可分三層:
1. 破血逐瘀,通絡攻積
- 蟲類藥(虻蟲、水蛭):
峻猛走竄,直入血絡,搜剔深伏瘀血。《本草綱目》言虻蟲「逐瘀血,破血积」,水蛭「通利水道,破血瘕」。二者相須,針對勞瘵久病入絡的「乾血瘀」(瘀久化熱,結為癥塊)。 - 大黃:
瀉下通腑,導瘀熱從二便出,兼涼血活血(《本經》謂其「下瘀血,血閉」),與蟲藥協力開通瘀結。
2. 活血定痛,調和氣血
- 乳香、沒藥:
活血散瘀兼行氣止痛,針對瘀阻引起的疼痛(如胸脅刺痛、癥瘕結聚)。 - 當歸(炒):
補血活血,防攻逐過猛耗血,炒用減其潤性,增溫通之力。
3. 益氣扶正,固護本源
- 人參:
大補元氣,撐扶正氣以耐受攻伐,避免峻藥傷正。《慎柔五書》版本加「桃仁」增強潤燥化瘀,《張氏醫通》加「梔子」清解瘀熱,皆因地制宜之變通。
三、推理方義與臨牀思維
此方體現「瘀去新生」之法,適用於「虛中夾實」的勞瘵重症:
- 病機假說:久病耗氣,氣虛推動無力 → 血行遲滯成瘀 → 瘀久化熱,痰瘀互結 → 癆嗽、羸瘦、肌膚甲錯等「乾血勞」見症。
- 治法邏輯:
以蟲藥「搜剔」、大黃「通降」為君,破除有形之積;輔以乳沒調氣、當歸養血,人參固本,使攻邪不傷正。後用白粥十日,既護胃氣,亦防藥後虛煩。
四、與現代病症的對應聯想
古人所言「勞瘵積滯」,若以現代醫學類比,或近似於:
-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後期伴纖維化)
- 臟器瘀血性病變(肝硬化代償期、腹腔黏連)
- 腫瘤化療後氣虛血瘀證
然須辨證為「正虛邪實」方可斟酌,非通治之方。
此方峻烈,唯體實瘀甚者宜之,若純虛或陰虧燥熱者恐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當歸(炒)1錢,乳香1錢,沒藥1錢,人參1錢,大黃4線,虻蟲14枚(去翅足),水蛭14枚(制)。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都作1服,可100丸,五更百勞水送下。取惡物為度,服白粥10日。百勞水者,勺揚100遍,即甘瀾水。
(《慎柔五書》卷四)。《慎柔五書》有桃仁。《張氏醫通》有梔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大黃有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勞丸, 出處:陳大夫引張仲景方(見《醫學綱目》卷五)。 組成:當歸(炒)1錢,乳香1錢,沒藥1錢,人參1錢,大黃4錢,虻蟲14枚(去翅足),水蛭14枚(制)。 主治:一切勞瘵積滯,疾不經藥壞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