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活絡效靈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活絡效靈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當歸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疼痛和麻木。
-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新陳代謝,對於長期患病、體虛乏力者,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活絡效靈丹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兼顧了補益氣血,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整體體質。
活絡效靈丹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丹參味苦甘,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之功效。活絡效靈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丹參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幫助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清熱涼血: 丹參兼具清熱涼血的功效,對於一些伴隨熱毒的瘀血證,如跌打損傷伴發紅腫熱痛等,丹參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活絡效靈丹」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消腫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乳香還能舒筋活絡、散瘀止痛,對於因血瘀、氣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活絡效靈丹」方劑中加入乳香,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活絡效靈丹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傷口感染,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活絡效靈丹中加入沒藥,有助於提升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和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活絡效靈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專治「氣血凝滞」所致諸症,其主治範疇包含:
- 痃癖癥瘕:氣血瘀結形成之腹中積塊,時聚時散(痃癖)或固定不移(癥瘕)。
- 痛症:心腹疼痛、腿臂疼痛,屬瘀血阻絡之「不通則痛」。
- 瘡瘍:依辨陰陽調整配伍,陽證(紅腫熱痛)或陰證(白硬漫腫)皆可化裁使用。
- 經絡臟腑積滯: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之「經絡湮瘀」,甚或臟腑功能失調,皆可藉活血通絡改善。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對:
- 當歸:養血活血,補而不滯,為血中氣藥,調和血脈。
- 丹參:「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兼具活血祛瘀、涼血安神之效。
- 乳香、沒藥:均為樹脂類藥物,生用散血化瘀力強,且具通絡止痛之效,二者相須為用,破除經絡瘀阻。
加減法之配伍思維:
- 引經藥:如腿痛加牛膝引藥下行,臂痛加連翹走上焦,針對病位強化藥力。
- 辨證加減:
- 婦科瘀痛:桃仁破血、五靈脂散瘀,針對胞宮血瘀。
- 瘡瘍陰陽異治:陽證加清熱解毒藥(金銀花、連翹),陰證加溫通藥(肉桂、鹿角膠),體現「同病異治」原則。
- 瘡瘍久不收口:加黃耆補氣托毒,促進生肌(原方未列,但臨床常見此法)。
作用機制:
- 全方以「通」為要,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局部氣血窒滯狀態。乳香、沒藥之辛香走竄,能深入血絡散瘀;當歸、丹參則調血養血,避免攻伐傷正。
- 酒送服散劑,借酒性溫通助藥力,增強化瘀效果。
適用現代疾病之理路
如冠心病(胸痹屬血瘀)、宮外孕(少腹瘀阻)、腦血栓(經絡瘀塞),皆與「微循環障礙」或「組織缺血」相關。此方改善血流動力學、抗血栓形成,契合「血瘀證」本質,故能異病同治。
傳統服藥法
當歸5錢,丹參5錢,生明乳香5錢,生明沒藥5錢。
腿疼,加牛膝;臂疼,加連翹;婦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帶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靈脂;瘡紅腫屬陽者,加金銀花、知母、連翹;瘡白硬屬陰者,加肉桂、鹿角膠;瘡破後生肌不速者,加
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水煎服。若作散,1劑分作4次服,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絡效靈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活絡效靈丹,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當歸5錢,丹參5錢,生明乳香5錢,生明沒藥5錢。 主治: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主治:氣血凝滯,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內外瘡瘍,臟腑積聚,經絡湮瘀。現常用於冠心病,宮外孕,腦血栓形成、急性闌尾炎、坐骨神經痛、腦震蕩後遺症等有血瘀氣滯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