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藤膏

釣藤膏

DIAO TE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心經 26%
腎經 7%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釣藤膏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乳香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釣藤膏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起到輔助作用。
  2.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消腫止痛之效,能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與釣藤膏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傷口癒合。

釣藤膏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釣藤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五靈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
  2. 祛風止痙,舒筋活絡:五靈脂亦具祛風止痙、舒筋活絡之效。釣藤膏中常配合其他藥材,如釣藤、乳香、沒藥等,共同發揮舒筋活絡、止痛消腫之功效,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

釣藤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釣藤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消腫生肌:沒藥還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造成的傷口潰爛、難以癒合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釣藤膏中添加沒藥,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恢復。

釣藤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功效為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養血生肌。釣藤膏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而當歸的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作用正好能針對這些症狀。
  2. 補益氣血,增強療效: 釣藤膏中部分藥材如川烏、草烏等性寒,容易損傷脾胃,而當歸則能補益氣血,溫和脾胃,配合其他藥材,更能增強療效,避免寒性藥材對人體造成損害。

釣藤膏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釣藤膏主治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而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並能消腫散瘀,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2.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濃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釣藤膏中其他藥物如釣藤、秦艽等,具有較強的祛風濕作用,但可能難以深入患處。加入麝香,能引導這些藥物直達病竈,發揮最佳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釣藤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禀受虛怯,邪乾心痛,及內吊夜啼,面唇青冷」,核心病機為小兒先天體質虛弱,寒邪內侵或氣機不暢,導致以下症狀:

  1. 邪乾心痛:小兒胸腹疼痛,多因寒凝氣滯、經絡不通所致。
  2. 內吊夜啼:指小兒夜間啼哭不休,伴肢體蜷縮(如「吊」起狀),多因寒痛或驚恐引起。
  3. 面唇青冷:氣血運行不暢,陽虛寒盛之象,反映臟腑受寒或氣滯血瘀。

此方作用以溫通散寒、行氣活血、鎮驚止痛為主,針對小兒「虛中夾寒」「氣滯血瘀」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結構】

  1. 釣藤(鉤藤)

    • 性甘涼,主入肝經,傳統用於熄風止痙,針對小兒夜啼、驚風。現代研究顯示其能舒緩平滑肌痙攣,可能緩解內臟絞痛。
  2. 玄胡索(延胡索)

    • 活血行氣止痛,尤擅內臟氣滯血瘀痛,與當歸協同增強止痛效果。
  3. 當歸(酒洗)

    • 酒製後溫性增強,養血活血,調和氣血,改善「面唇青冷」之血虛寒凝。
  4. 粉草(炙甘草)

    • 炙後甘溫,健脾益氣,緩急止痛,兼調和諸藥。
  5. 乳香

    • 行氣活血、通經止痛,尤善治「心腹血瘀作痛」,經熨斗加熱後去其燥性,保留溫通之力。
  6. 肉桂

    • 溫補命門之火,散寒止痛,針對「虛寒」之本,助陽氣布達以解青冷。
  7. 麝香

    • 芳香走竄,開竅通絡,引藥直達病所,增強行氣活血之效。

【配伍邏輯】

  • 溫通止痛:肉桂、乳香、玄胡索為核心,散寒行氣活血。
  • 調和氣血:當歸補血,炙甘草健脾,緩解「虛怯」體質。
  • 鎮驚舒筋:鉤藤平肝息風,配伍麝香開竅,針對「內吊夜啼」之風動。
  • 劑型設計:煉蜜為丸,甘緩護胃,適合小兒服用;白湯化服助藥力溫行。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溫散寒邪、通暢氣血,消除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與痙攣;同時兼顧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之特性,以鉤藤平肝、甘草健脾,標本兼顧。外用熨法處理乳香,減少刺激性,體現古代對小兒用藥的細膩考量。


總結

釣藤膏之效,在於「溫而不燥,通而不傷」,適用於小兒虛寒性腹痛、夜啼,屬中醫「寒客肝脈」「氣滯血瘀」之證,其組方體現了溫陽活血柔肝鎮驚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釣藤(和鈎)5錢,玄胡索5錢,當歸(酒洗)5錢,粉草(炙)5錢,乳香5錢,肉桂(去粗皮)2錢,麝香1字。
上前四味藥焙乾,肉連不過火,同研為末;以箸葉裹,熨斗盛火熨透乳香,候冷,入乳鉢同麝香細杵,後入前藥末,再杵勻;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1-2丸,空心白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釣藤膏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胰臟炎腹股溝疝氣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釣藤膏,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乳香(用燈心研末)1兩,五靈脂1兩,沒藥1兩,當歸1兩,麝香1字。 主治:小兒稟受虛怯,邪乾心痛,以及內弔夜啼,面唇青冷。

釣藤膏, 出處:《準繩·幼科》卷九。 組成:釣藤(和鉤)5錢,玄胡索5錢,當歸(酒洗)5錢,粉草(炙)5錢,乳香5錢,肉桂(去粗皮)2錢,麝香1字。 主治:百日內嬰兒面青腹痛,夜啼;以及周歲以上嬰兒盤腸內弔,諸疝氣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