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消丸

XING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脾經 28%
肝經 28%
腎經 13%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醒消丸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醒消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乳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進而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腫脹,乳香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醒消丸中添加乳香,是為了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醒消丸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沒藥味苦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醒消丸主治痰熱壅肺、氣逆喘咳,而沒藥有助於消除肺部的炎症,緩解胸悶、疼痛等症狀,提升藥效。
  2. 引導藥力:沒藥性溫,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肺部,增強藥效。醒消丸中其他藥物如貝母、天花粉等,多屬清熱化痰之品,加入沒藥能起到引藥入肺、提高療效的作用。

醒消丸中添加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開竅醒神:麝香氣味濃烈,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刺激中樞神經系統,達到醒神開竅的效果。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痰濁阻絡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二、活血化瘀: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此外,麝香還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利於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醒消丸功效與主治分析

組成與古代主治

醒消丸由乳香、沒藥、麝香、雄精組成,以黃米飯搗丸。原書記載其功效主治為:「癰腫及翻花起肛,久爛不堪者。」

古文內容分析與治療原理

根據《驗方新編》及《外科全生集》等古籍記載,醒消丸廣泛應用於各種癰疽、瘡瘍、腫毒等外科疾病,並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化腐生肌的功效。

1. 適用病症

  • 癰疽、瘡瘍、腫毒:包括癰、癤、發頤(腮腺炎)、耳後瘡、騎馬癰(會陰部癰疽)、魚肚癰(足底癰疽)、爛腿(小腿潰瘍)、瘰癧(淋巴結核)等。
  • 特點:患處紅腫熱痛,或已潰爛,久不收口,翻花起肛。

2. 治療功效

  • 消腫止痛:古文多次提及醒消丸能迅速「消腫止痛」,如「腫痛不已,立能消腫止痛」、「即止其痛,夜間得睡」、「消其四圍腫硬,痛息毒散患啞」。
  • 化腐生肌:對於潰爛的瘡瘍,醒消丸能促進腐肉排出,加速傷口癒合,如「服後毒水流盡」、「再服醒消丸,消其翻花,軟其硬肛」。
  • 解毒攻毒:醒消丸能針對毒氣攻心引起的症狀,如神昏嘔吐,起到解毒護心的作用。

3. 治療原理

  • 活血化瘀:乳香、沒藥皆為活血化瘀的要藥,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緩解疼痛。
  •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消散癰腫,並能增強乳香、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
  • 清熱解毒:雄精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清除瘡瘍中的熱毒。
  • 協同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化腐生肌之功。

4. 與其他方劑的配合應用

  • 陽和湯:用於治療陰疽(患處色白)。
  • 小金丹:用於治療陰疽或患處色白者。
  • 五通丸:用於治療癰疽,尤其適用於背心、腦後、腰腹等險要部位。
  • 敗毒湯:用於治療癰疽,尤其是根盤較大者。
  • 託毒散:用於癰疽已潰者。
  • 護心散:用於毒氣攻心。
  • 洞天救苦丹:用於瘡瘍潰爛不堪者。
  • 大棗丸:用於瘡瘍後期收功。

5. 劑量與用法

  • 每服三錢,熱陳酒送服。
  • 重症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總結

醒消丸是一首經典的治療癰疽瘡瘍的方劑,具有顯著的消腫止痛、化腐生肌的功效。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並通過與其他方劑的靈活配伍,廣泛應用於各種外科疾病。然而,古方應用需結合現代醫學辨證論治,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乳香(去油)1兩,沒藥(去油)1兩,麝香1錢半,雄精5錢(各研極細),黃米飯1兩。
消腫止痛。
上搗爛為丸,如萊服子大,曬乾忌火烘。
每服3錢,陳酒送下。醉,蓋取汗,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鼻竅紅腫頸間生瘡腹股溝痛下肢生疽缺盆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醒消丸,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乳香(去油)1兩,沒藥(去油)1兩,麝香1錢半,雄精5錢(各研極細),黃米飯1兩。 主治:消腫止痛。主治:癰腫及翻花起肛,久爛不堪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