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直湯

QU Z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20%
腎經 19%
脾經 15%
肺經 6%
胃經 6%
心包經 5%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曲直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之陰,固澀精氣。曲直湯主治腎虛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山茱萸可補腎固精,有助於改善症狀。
  2. 收斂止瀉:山茱萸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治療腎虛所致的脾虛泄瀉。曲直湯中加入山茱萸,除了補腎固精之外,也能輔助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腹瀉。

因此,山茱萸在曲直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既能補腎固精,又能收斂止瀉,有效地治療腎虛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

曲直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曲直湯主要用於治療熱證,如熱病、發熱、口渴、便祕等,知母可清熱瀉火,降低體內熱度,緩解症狀。
  2. 配伍增效: 知母與曲直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芩、石膏等,具有協同作用。知母的滋陰潤燥,可以緩解石膏、黃芩等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傷陰耗津。同時,知母能助黃芩、石膏清熱瀉火,增強藥效。

曲直湯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曲直湯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解除氣血阻滯,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曲直湯中加入乳香,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緩解胸脅脹痛。

曲直湯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曲直湯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癥瘕積聚,疼痛拒按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血行不暢,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沒藥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功效,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進而消散瘀血,減輕疼痛。曲直湯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桃仁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與沒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曲直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曲直湯主治癥結氣滯,血脈瘀阻,導致的腹痛、腰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緩解疼痛,並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身體恢復正常功能。
  2. 補益氣血,扶正祛邪: 當歸藥性平和,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益氣血,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曲直湯的組成中,一些藥物可能具有較強的瀉下或攻邪作用,而當歸可以起到緩解藥性,保護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峻猛的作用,使藥效更平和穩定的作用。

曲直湯中加入丹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之效。曲直湯常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胸痛、心痛、脅痛等症狀,丹參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丹參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輔助清熱涼血,緩解因血瘀所致的炎症反應。曲直湯中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

丹參的加入,使曲直湯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面更為全面,有助於治療各種血瘀阻滯所致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曲直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藥物功效

曲直湯由以下藥物組成:

  • 山茱萸(一兩,去淨核):補腎固澀、收斂止瀉、開通、逐寒濕痹。
  • 知母(六錢):滋陰降火、潤肺燥咳、瀉熱。
  • 生明乳香(三錢):活血化瘀、消腫定痛。
  • 生明沒藥(三錢):散寒止痛、行氣解鬱。
  • 當歸(三錢):養血調經、活血祛瘀。
  • 丹參(三錢):活血通絡、涼血消癰。

古代主治

肝虛腿疼,左部脈微弱者。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的記載與案例分析,曲直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肝虛致疼:《內經》有云:「過怒則傷肝」,傷及肝經之氣血,而非僅指肝氣鬱結。肝血虛弱,脈象隨之微弱。肝主疏泄,內藏相火。肝虛則疏泄失常,相火不能正常運行於全身,鬱於經絡,與氣血凝滯,發為熱與疼。

  2. 山茱萸的妙用:山茱萸在本方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僅能補肝,還能開通、逐寒濕痹。根據《神農本草經》,山茱萸能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可見其兼具酸斂與開通之效。張錫純更指出山茱萸「最善救脫斂汗」,其功用之妙,令人稱奇。

  3. 知母瀉熱:肝虛相火鬱於經絡而發熱,知母可滋陰降火、瀉熱,以緩解熱痛症狀。

  4. 活血通絡:乳香、沒藥、當歸、丹參皆為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藥,可協同山茱萸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凝滯,進而止疼。

  5. 脈象與療效:張錫純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患者服藥後,若左脈仍不起,可加續斷或生黃耆以助氣分;若覺涼,則可減知母。這表明脈象的變化與療效密切相關。

案例分析

張錫純在書中列舉了幾個使用曲直湯治療的案例:

  • 案例一:患者因大怒後出現腿疼,左脈微弱,自覺疼處發熱。張氏認為此為肝虛,相火鬱於經絡所致。用曲直湯補肝瀉熱,活血通絡,十劑後熱退疼止,步履如常。
  • 案例二:患者左臂發熱痠軟,左脈微弱。張氏診斷為肝氣虛弱,相火鬱於左臂經絡。用曲直湯加生黃耆、赤芍,以壯旺肝氣,流通經絡。兩劑後左脈起,十劑全愈。
  • 案例三:患者兩脅下連腿作疼,小便艱澀,左脈微弱。張氏認為此亦為肝虛所致,肝氣不暢,影響腎的氣化功能。用曲直湯加生黃耆、續斷,以補肝行氣。一劑後疼痛減半,小便順利,二十餘劑後脅腿疼痛皆愈,小便通利。

總結

曲直湯以山茱萸補肝為君,知母瀉熱為臣,乳香、沒藥、當歸、丹參活血通絡為佐,共奏補肝瀉熱、活血通絡之功。臨床應用於肝虛腿疼,左部脈微弱者,以及肝虛所致的脅痛、手臂發熱等症,皆有良效。其治療原理在於補益肝經氣血,疏泄鬱滯之相火,並兼以活血通絡,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張錫純的臨床經驗更進一步證實了此方的療效,並強調了脈象變化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

傳統服藥法


萸肉1兩(去淨核),知母6錢,生明乳香3錢,生明沒藥3錢,當歸3錢,丹參3錢。
服藥數劑後,左脈仍不起者,可加續斷3錢,或更加生黃耆3錢,以助氣分亦可;覺涼者,可減知母。
"1.腿疼:一人,年三十許,當大怒之後,漸覺腿疼,日甚一日,兩月後,臥床不能轉側。醫者因其得之惱怒之余,皆用舒肝理氣之藥,病轉加劇。後愚診視,其左脈甚微弱,自言凡疼甚之處皆熱。為制此湯,以萸肉補肝,以知母瀉熱,更以當歸、乳香諸流通血氣之藥佐之,連服十劑,熱愈疼止,步履如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曲直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萸肉1兩(去淨核),知母6錢,生明乳香3錢,生明沒藥3錢,當歸3錢,丹參3錢。 主治:肝虛腿疼,左部脈微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