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正骨散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蘇木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骨折、跌打損傷所引起的瘀血腫痛,蘇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促進骨折癒合:蘇木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促進骨細胞的生長和修復,加速骨折癒合。
正骨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骨折或脫臼後的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和腫脹。
- 補血益氣:當歸亦有補血益氣之效,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促進骨骼的生長和修復,有助於骨折後體質的恢復。
因此,正骨散中加入當歸,不僅能促進傷口癒合,也能增強體質,加速骨折的恢復。
正骨散為傳統中醫用於骨折、扭傷後期的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促進骨傷愈合與功能恢復。無名異,又稱磁石,性質寒涼,味甘咸,入腎經。在正骨散中,無名異以其獨特的礦物質成分,發揮補腎益髓、強筋健骨之效,能加速骨骼再生,增強骨密度。此外,無名異還具安神定驚作用,可緩解患者因傷痛引發的焦慮與失眠。配合方中其他草藥,如川芎、當歸等,共奏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之功,使傷處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供應充足,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康復過程。無名異在正骨散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藥對骨骼系統疾病治療的深刻理解與智慧結晶。
正骨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骨折或跌打損傷時,局部組織易出現瘀血腫脹,沒藥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接骨生肌: 沒藥還具有生肌接骨之效。骨折或骨裂時,使用沒藥可促進骨骼癒合,加速傷口修復,幫助骨骼再生。
因此,正骨散中加入沒藥,能有效地促進骨折癒合,並減輕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正骨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骨折、跌打損傷後,常伴隨瘀血腫痛,乳香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有利於骨折癒合。
-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減輕骨折後造成的組織損傷,並減緩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正骨散中加入乳香,可以有效地促進骨折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正骨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正骨散》出自古代傷科方書,主治「打撲傷折,筋攣骨損」。此症泛指外力撞擊、跌打損傷所致之骨折、筋脉拘攣或骨質損傷。方劑設計以活血化瘀、接骨續筋、行氣止痛為核心,適用於急性外傷後之局部腫痛、活動受限,尤其強調促進骨骼修復與緩解筋肉痙攣。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土鱉(大者)10個
- 角色:君藥,主攻破血逐瘀。
- 原理:土鱉蟲性咸寒,擅入血分,能破積血、通經絡,為古代傷科接骨要藥。其生物活性成分可刺激局部微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為後續藥物作用奠定基礎。
2. 母丁香1個(有窠者)
- 角色:臣藥,溫通散結。
- 原理:丁香辛溫,具走竄之性,能溫散寒凝氣滯。外傷後氣血瘀阻易兼寒凝,丁香可助行氣活血,並以其芳香性引藥透達病所。
3. 巴豆1粒(取霜)
- 角色:佐藥,峻下逐瘀。
- 原理:巴豆霜為巴豆去油後之產物,毒性大減而存其峻烈之性。此處用量極微,意在「以通為用」,借其迅猛開破之力,速除經絡深層瘀滯,促進損傷組織代謝。
4. 沒藥1分
- 角色:臣藥,散瘀定痛。
- 原理:沒藥苦平,與血竭並列傷科聖藥,能散宿血、消腫生肌。其揮發油成分可抑制炎性介質,減輕疼痛,協同土鱉蟲增強化瘀之效。
5. 自然銅(煅,酒淬3次)1錢
- 角色:君藥,接骨續筋。
- 原理:自然銅為礦物藥,煅製後質地疏鬆,酒淬可增其活血之性。中醫理論謂「銅能接骨」,現代研究亦發現其所含鐵、銅元素可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加速骨折癒合。
6. 麝香(當門子)1分
- 角色:使藥,開竅通絡。
- 原理:麝香辛香走竄,無處不達,能穿透組織屏障,引諸藥直達筋骨損傷處。其活血通經之力尤強,可迅速緩解筋脉拘攣。
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以**「破瘀—行氣—接骨—通竅」**為主軸,體現古代傷科「急則攻邪」的治療邏輯:
- 攻逐瘀血:土鱉、巴豆霜、沒藥聯手破除新舊瘀血,為骨骼修復掃除障礙。
- 溫通行氣:母丁香調暢氣機,防止血瘀兼氣滯。
- 促進骨癒:自然銅直接針對骨損,提供礦物基礎。
- 引藥達所:麝香作為藥引,確保藥效穿透力。
服法設計亦具巧思:以酒送服,既助藥勢上行,又藉酒性溫通血脈;漱口後服藥,避免口腔殘留影響藥效吸收,體現古人用藥之精細。
此方體現中醫**「標本兼治」**思維,短期內破瘀止痛,長期則接骨續筋,適用於外傷早期(瘀血未化、骨位已正)之階段性治療。
傳統服藥法
土鱉(大者)10個,母丁香1個(有窠者),巴豆1粒(取霜),沒藥1分,自然銅(煅,酒淬3次)1錢,麝香(取當門子1分)1粒。
上為細末。
每用1字,先以酒漱口淨,吐去,次以酒1口送藥下,再咽1口。暖室住歇,以手扶損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正骨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八引《煙霞聖效》。 組成:麻黃(去節)、木賊(去節)、甘草各等分。 主治:活血定痛,正骨續筋。主治:傷折骨損疼痛。
正骨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組成:蘇木4兩(細銼),當歸4兩(洗,焙),白莴苣子2兩,無名異1兩,沒藥半兩(别研),乳香半兩(别研)。 主治:打撲傷折,筋攣骨損。
正骨散, 出處:《醫統》卷七十九。 組成:土鱉(大者)10個,母丁香1個(有窠者),巴豆1粒(取霜),沒藥1分,自然銅(煅,酒淬3次)1錢,麝香(取當門子1分)1粒。 主治:跌打傷重,損折不能動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