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心丸

護心丸

HU X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接骨入骱全書》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脾經 27%
心經 18%
腎經 9%
膀胱經 4%
胃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心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之效。對於心血管疾病,乳香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心肌缺血,緩解胸痛等症狀。同時,乳香亦可消腫止痛,減輕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應。

因此,護心丸中加入乳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狀,起到護心作用。

護心丸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心脈循環: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心血管疾病常伴隨血瘀阻滯,導致心脈不通。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肌供血,緩解胸悶、心痛等症狀。
  2. 補益心氣,增強心臟功能: 沒藥還具有補益心氣、安神定志的功效。心氣虛弱者易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沒藥能補益心氣,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臟功能,進而提升整體心血管健康。

護心丸中添加馬錢子的主要原因是其強效的活血化瘀和止痛作用。馬錢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瘀現象,緩解因心血管問題引起的疼痛。此外,馬錢子的消炎效果也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提升護心丸的整體效果。

護心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保護心臟、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在該方劑的組成成分中,包含了「無名異」這一藥材。「無名異」是磁石的一種,根據中醫理論,磁石性寒味咸,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的功效。因此,在護心丸中加入無名異,主要是考慮到其能調節人體內的陰陽平衡,對因心火旺盛或心神不寧所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無名異還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在臨床應用上,它與其他具有滋養心臟、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發揮保護心臟的作用。總體來說,將無名異納入護心丸的配方中,旨在通過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達到強心固本、安神定志的目的,從而全面增強心臟功能及提高生活品質。

護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心脈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脈瘀阻,有助於緩解心悸、胸悶等心臟不適。
  2. 滋養心血,改善心臟功能: 當歸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鐵、維生素等,能滋養心血,增強心臟功能。對於因心血不足引起的虛弱、心慌、失眠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當歸在護心丸中發揮活血化瘀、滋養心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心脈循環,促進心臟健康。

護心丸中加入蘇木,主要是因為蘇木具備以下兩個重要功效:

  1. 活血化瘀:蘇木性味苦、涼,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蘇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從而緩解胸悶、心痛等症狀。
  2. 清熱涼血:蘇木還具有一定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熱度,改善心火旺盛引起的煩躁、失眠等症狀。

因此,護心丸中加入蘇木,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循環,緩解心臟不適,並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

「護心丸」方劑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通絡活血: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瘀止痛之效。心脈不通暢,血瘀阻滯,可導致心痛、心悸等症狀。地龍能疏通心脈,活血化瘀,改善心臟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心痛、心悸等症狀。
  2. 降壓平喘: 地龍具有降血壓、平喘的作用。心臟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氣喘等症狀,地龍能通過擴張血管、改善心臟功能等途徑,起到降壓平喘的作用,改善患者整體狀況。

因此,「護心丸」方劑中加入「地龍」,旨在通過其通絡活血、降壓平喘的功效,改善心臟功能,緩解心痛、心悸等症狀,達到護心養心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心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護心丸為古代治傷要方,專主「金瘡內傷」。其核心作用有二:

  1. 預防性護心:於受杖刑前預服,防止杖擊後「血攻心」(指瘀血內攻、擾亂心神之危症),穩定氣血。
  2. 減痛續傷:針對外力擊打所致之經絡瘀阻、骨肉損傷,能緩解劇痛,促進損傷修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逐瘀通絡為本

  • 乳香、沒藥:相須為用,活血行氣止痛,善治「血氣耗損」之痛,尤長於消散筋骨間瘀滯。
  • 自然銅(醋淬):醋製增強入血分之力,為接骨續筋要藥,引藥力直達傷處,促組織修復。
  • 地龍(焙):通絡力強,焙後緩其寒性,專行「經絡瘀閉」,助氣血流通。

2. 外傷解毒定痛

  • 蜜陀僧(煅):煅後燥濕斂瘡,兼能鎮痛,古方多用於金瘡止血防腐,防止瘀熱化毒。
  • 川椒:溫散止痛,辛麻之性可局部麻痹緩痛,兼防傷處寒凝血滯。
  • 木鱉子(去殼):雖有毒,但去殼製後能散結消腫,穿透力強,助藥力深入瘀結。

3. 劑型與服法之妙

  • 煉蜜為丸:蜂蜜緩和藥性,製丸延緩釋放,使藥效持續作用。
  • 酒送服:酒行藥勢,引諸藥速達病所,增強活血之效。

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言「護心」,實則以「通調血氣」為核心:

  • 氣血雙調:乳沒行氣活血,自然銅、地龍專攻血分,川椒溫通衛氣,使氣行則血行。
  • 標本兼顧:未傷先防(護心防瘀攻),既傷則治(止痛續損),體現中醫「治未病」思維。
  • 適用擴展:除杖傷外,凡跌打內傷、筋骨挫裂伴瘀血腫痛者,或可斟酌用之。

總結

護心丸之效,在於「通、消、護」三者並行:通經絡、消瘀腫、護心神。全方側重「從血治傷」,配合預服時機與溫酒助力,展現古代傷科用藥之精準與巧思。

傳統服藥法


乳香、沒藥、蜜陀僧(煅)、自然銅(醋淬2次)、地龍(焙)、木鱉子(去殼)、川椒各等分。
減輕杖痛,免血攻心。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酒送下。未杖時預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護心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護心丸, 出處:《接骨入骱全書》。 組成:乳香、沒藥、番木鱉、無名異、當歸、蘇木、白頭地龍(去土)、陳蔴灰各等分。 主治:金瘡內傷。

護心丸, 出處:《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牛黃1錢,血竭4錢,辰砂(水飛,爲衣),木耳灰1兩,乳香1兩5錢,沒藥1兩5錢。 主治:湯火之患,毒氣攻心及瘀血上衝,昏暈,跌打損傷危急者。

護心丸,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 護心丸(《仙拈集》卷四。)出處:《仙拈集》卷四。組成:乳香、沒藥、蜜陀僧(煅)、自然銅(醋淬)2次、地龍(焙)、木鱉子(去殼)、川椒各等分。主治:減輕杖痛,免血攻心。 。 主治:減輕杖痛,免血攻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