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抵當丸中包含水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水蛭具有很強的活血化瘀功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栓溶解,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有顯著療效。抵當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絡、心脈不通引起的胸痺、心痛等症,而水蛭的活血化瘀作用恰能有效改善血流通暢,緩解疼痛。
- 通經活絡:水蛭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通經活絡,舒筋活絡,對於經絡不通、肢體麻木等症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抵當丸中加入水蛭,可有效改善經絡循環,促進氣血運行,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抵當丸中包含虻蟲,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虻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抵當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虻蟲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通經絡: 虻蟲具有通經絡、散瘀阻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跌打損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抵當丸中加入虻蟲,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提升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療效。
抵當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微溫,入心、肺、大腸經。其活血化瘀的特性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利於治療胸痹、心痛等症。此外,桃仁的潤腸通便作用有助於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毒。
抵當丸主要用於治療胸痹、心痛、胸悶、氣短等症,其組成中加入桃仁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抵當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清除腸道積熱,緩解便祕,對於抵當丸治療的熱證便祕、濕熱蘊結等症狀具有重要作用。
- 清熱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清除體內毒素,對於抵當丸治療的濕熱、毒邪等因素所致的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大黃在抵當丸中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夠相輔相成,發揮更大的藥效。
主治功效
抵當丸主治功效分析
抵當丸,又名抵當湯,出自《傷寒論》,主要成分為水蛭、虻蟲、桃仁、大黃。從古文記載的病案來看,抵當丸主治「下焦蓄血」證,表現為少腹硬滿或急結、疼痛,小便自利,甚則發狂、如狂,喜忘等。現代中醫常將其應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產後惡露不盡、月經不調、癥瘕積聚等,以及血瘀所致的其他疾病。
治療原理分析:
抵當丸的治療原理,可以從「活血化瘀,破癥通經」八個字來概括。
- 水蛭、虻蟲: 此二味藥為蟲類藥,皆入血分,具有強大的破血逐瘀之力。水蛭「活血散血」、「去積瘀堅瘕」,虻蟲「能通血閉,行瘀血」,二者合用,可以直達病所,攻逐瘀血,消散癥瘕。正如《本經逢原》所說:「樗雞,厥陰經藥也。能活血散血,治目翳。」,樗雞即虻蟲,指出其入厥陰肝經,能活血散血。
- 桃仁: 桃仁「活血祛瘀」,並能「潤燥滑腸」,既能增強活血化瘀之力,又能協助大黃通腑瀉下,使瘀血從大便排出。
- 大黃: 大黃「瀉下攻堅」、「清熱解毒」,既能瀉下瘀血,又能清除瘀血化熱所產生的熱毒。大黃與桃仁、水蛭、虻蟲相配伍,共奏破血逐瘀,通經散結之功。
古文記載中的應用:
「傷寒有熱,下焦蓄血,少腹滿,小便自利者。」(《祖劑》) 這是抵當丸的經典主治。少腹滿是瘀血阻滯的表現,小便自利則說明病位在血分,而非水分。
「婦人病溫已十二日,診之,其脈六七至而澀,寸稍大,尺稍小,發寒熱,頰赤口乾,不了了,耳聾。問之,病後數日,經水乃行,此屬少陽熱入血室也。……與抵當丸,微利,臍下痛痊。」(《本草衍義》、《本草綱目》) 此案為「熱入血室」證,雖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但因瘀血阻滯,仍需用抵當丸攻逐瘀血,方能痊癒。
「或血瘀於內,而喜忘如狂,代抵當丸。」(《類證治裁》) 瘀血上擾心神,則可出現精神症狀,如喜忘、發狂等,抵當丸可破血下瘀,使神志恢復正常。
「後遇同病者,以為從前之柴物湯,一時偶然之效,故不敢用,仍用通經丸、抵當丸之類,頻攻血塊,但唯增刺痛,而不能瀉下,因用柴物加莪朮、蘇木、鬱金等,則下白物六七塊,調理數日全愈。」(《皇漢醫學》) 此案說明抵當丸對於血塊、瘀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需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藥。
「產後惡露不盡,凝結為塊,有成宿患者,平素用藥,其效難收。當再孕分娩後,用此方,不過十日,其塊盡消。」(《皇漢醫學》) 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內停,可用抵當丸活血化瘀,消散瘀塊。
「結在內者,手足之脈必相失,宜此方。」(《皇漢醫學》引《醫學綱目》) 血瘀嚴重,可影響脈象,出現脈象「相失」的情況,此時可用抵當丸活血通脈。
「經停九月,腹中有塊攻痛,自知非孕。……當予抵當丸三錢,開水送下。入夜,病者在床上反復爬行,腹痛不堪,果大罵醫者不已。天將旦,隨大便,下汙物甚多,其色黃白紅夾雜不一,痛乃大除。」(《經方實驗錄》) 此案為瘀血癥瘕,表現為腹痛、腹塊,抵當丸破血逐瘀,排出瘀滯,則痛塊自消。
總結:
抵當丸是一首破血逐瘀的峻劑,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破癥通經功效。其主治病證為下焦蓄血,臨床表現多樣,可見少腹疼痛、月經不調、癥瘕積聚、精神異常等。在辨證準確的前提下,抵當丸可以有效治療瘀血所致的各種病證。
傳統服藥法
水蛭20個(熬),虻蟲20個(去翅足,熬),桃仁25個(去皮尖),大黃3兩。
搗分四丸。
每服1丸,以水1升,煮取7合服之。(日卒)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抵當丸, 出處:《雲岐子注脈訣》。 組成:大黃半兩,水蛭(炒制)半兩,虻蟲3錢。 主治:腸癰,關內芤脈,或吐血。
抵當丸, 出處:《傷寒論》。 組成:水蛭20個(熬),虻蟲20個(去翅足,熬),桃仁25個(去皮尖),大黃3兩。 主治:傷寒有熱,下焦蓄血,少腹滿,小便自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