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仙丸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四仙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症狀,如胸痹、心痛、經閉、癥瘕等。桃仁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疏通血脈,消散瘀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二、潤腸通便: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改善腸道蠕動,促進排泄,對於因血瘀導致的便祕,也有改善效果。四仙丸中加入桃仁,不僅有助於活血化瘀,同時能輔助潤腸通便,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病症。
四仙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四仙丸主治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能有效改善因血虛所致的症狀,使經血運行通暢,達到調經止痛的效果。
- 潤燥滑腸: 當歸還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可以改善因血虛所致的便祕等症狀。四仙丸中也常加入其他潤腸通便的藥材,例如白芍、川芎等,與當歸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潤腸通便的效果,改善女性因血虛所致的腸道問題。
總之,四仙丸中加入當歸,正是利用其補血活血、潤燥滑腸的功效,來治療婦科疾病,達到改善女性健康的目的。
四仙丸中包含大黃,主要是由於大黃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與四仙丸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四仙丸的組成以清熱解毒為主,而大黃性寒,可瀉熱通便,清除腸胃積熱,促進毒素排出,與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連翹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的效果。
四仙丸中加入水蛭,並非因為其具有仙藥般的神奇功效,而是基於其破血逐瘀的藥理作用。
水蛭味鹹、性平,入肝經,具有破血逐瘀、通經活絡之效。在四仙丸中,水蛭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癥狀,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閉經等。
水蛭破血逐瘀的作用,在於其能溶解血栓、改善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因此,在四仙丸中加入水蛭,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改善血運,緩解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仙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崩中(崩漏)內有瘀血,小腹急滿痛者」,乃針對婦人血崩或經血不止,伴隨瘀血內阻、氣滯血瘀之證。其特徵為下血暗紫夾塊、小腹脹滿刺痛,按之更甚。古人認為「瘀血不去,新血難安」,故以破血逐瘀為法,使瘀去血自歸經。
組成與方義探析
桃仁(一兩,去皮尖)
- 性味苦甘平,入肝經血分,擅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 破血行滯,散小腹蓄血,《本草綱目》謂其「主血滯風痹,血結瘕瘕」。
當歸(一兩)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為血中聖藥。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與桃仁相配,破瘀不傷血,養血不留瘀。
大黃(一兩,醋浸炙)
- 性味苦寒,入胃、大腸、肝經,生用瀉下,製後偏重活血。
- 醋製緩其峻下之性,增化瘀止血之力,《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
水蛭(一兩,石灰炒)
- 味鹹苦平,有小毒,破血逐瘀力猛。
- 石灰炒減其毒性,專攻「惡血、瘀血、月閉」(《神農本草經》),針對頑固瘀血。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破泄並行:桃仁、水蛭破血散結,直擊瘀血;大黃導瘀下行,兼涼血止血;當歸補血調經,防攻伐太過。
- 以通為止:崩中因瘀者,非單純收澀可治。此方「通因通用」,瘀去則血自止,符合《內經》「通則不痛」之理。
- 製法與服法巧思:全方醋糊為丸,醋湯送服,取酸斂入肝,助藥力直達血分,兼緩峻藥傷正。
總結
四仙丸為治瘀血崩漏之峻劑,藉破血、行滯、補血三法並用,使瘀血去而新血生,小腹急滿自解。然須辨明「瘀血實證」方可用之,若氣虛崩漏或血熱妄行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桃仁1兩(去皮尖),當歸1兩,大黃1兩(醋浸,炙),水蛭(石灰炒)1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醋湯送下,瘀血去後,與鶴頂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四仙丸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及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 四仙丸不宜與溫補、滋膩的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仙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九。 組成:桃仁1兩(去皮尖),當歸1兩,大黃1兩(醋浸,炙),水蛭(石灰炒)1兩。 主治:崩中,內有瘀血,小腹急滿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