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焙餅子

SONG BEI B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1%
肺經 14%
腎經 12%
大腸經 10%
胃經 7%
心經 4%
膀胱經 4%
小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松焙餅子 中藥方劑

松焙餅子 中藥方劑是一種複方中藥,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

  1. 活血化瘀: 本方中含有大黃、桃仁、紅花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可治療各種瘀血癥狀,如瘀血疼痛、瘀血腫脹等。

  2. 行氣止痛: 本方中含有川芎、香附、木香等成分,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治療各種疼痛症狀,如頭痛、腹痛、痛經等。

  3. 清熱解毒: 本方中含有黃連、板藍根、金銀花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各種熱毒症狀,如發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4. 消食導滯: 本方中含有山楂、麥芽、神曲等成分,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可治療各種消化不良症狀,如食積、腹脹、腹瀉等。

  5. 補氣健脾: 本方中含有黃芪、黨參、白術等成分,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可治療各種氣虛脾虛症狀,如乏力、倦怠、食慾不振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墨: 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臨牀上,墨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

  2. 芫花: 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芫花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

  3. 青礞石: 性寒,味酸,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化石消積等功效。青礞石常被用於治療熱淋、尿路結石、小便不通、消化不良等症狀。

  4. 大戟: 性溫,味苦辛,入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功效。大戟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臌脹、胸脅停飲、便祕積聚、水腫脹滿等症狀。

  5. 乾漆: 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乾漆常被用於治療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狀。

  6. 五靈脂: 性溫,味苦、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功效。五靈脂常被用於治療婦女血瘀崩漏、瘀血疼痛、蛇及蠍、蜈蚣咬傷、月經不調、赤帶不絕、胎前產後血崩、血氣諸痛等症狀。

  7. 三稜: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功效。三稜常被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諸痛證、反胃噁心、藥食不下、食積腹脹、跌打損傷等症狀。

  8. 莪朮: 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莪朮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症狀。

  9. 密陀僧: 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具有驅蟲殺蟲、止血、清熱解毒、固表止汗、消食化積、燥濕、利水消腫、外用等功效。密陀僧常被用於治療蛔蟲、蜣螂、蟯蟲等寄生蟲感染、外感火熱之證和內生痰熱之證、氣虛或陰虛導致的汗出過多、動輒汗出等症狀、小兒乳食不消、腹脹腹痛、吐瀉泄瀉等症狀、小兒驚風、疳積、痘瘡等症狀、水腫、腹水等症狀、瘡瘍初起、紅腫疼痛者、瘡瘍潰爛、膿水不止者、燒傷燙傷、皮膚潰爛者等症狀。

  10.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陳皮常被用於治療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咳嗽症狀、脾胃氣滯證、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狀、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症狀、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等症狀。

  11. 牡蠣: 性微寒,味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牡蠣常被用於治療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狀、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健脾益胃、和胃降逆之功、濕熱痢疾、黃疸、尿赤等症狀。

  12. 巴豆: 性辛溫,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巴豆常被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13. 大棗: 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大棗常被用於治療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腸道菌羣、腸道消化吸收、腸道功能、經理氣、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14. 丁香: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丁香常被用於治療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15. 硇砂: 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解毒生肌等功效。硇砂常被用於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虛火上炎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大戟、乾漆、五靈脂、三稜、莪朮、密陀僧、虻蟲、斑蝥等活血化瘀、消積散結之品為主,配以墨、芫花、青礞石、大棗、丁香、硇砂等引血行氣、活血化瘀之品,共奏活血化瘀、消積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松焙餅子,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保生信效》。 組成:細墨半兩(焙),芫花(醋浸,炒焦赤)半兩,青礞石半兩,大戟半兩,乾漆(炒)半兩,五靈脂半兩,荊三棱半兩,蓬莪朮半兩,密陀僧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牡蠣(燒)半兩,巴豆1兩(去皮,用濕紙三層裹燒),大乾棗14個(去核,燒存性),白丁香1分,硇砂(研)1分,虻蟲(去翅足)1分,斑蝥(去翅足)1分。 主治:一切塊癖積滯、氣血瘕聚等10-20年者;大人、小兒久痢膿血、休息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