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焙餅子

SONG BEI B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8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1%
肺經 14%
腎經 12%
胃經 9%
大腸經 8%
心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1%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松焙餅子]中的墨成分,墨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出血等症狀。然而,現代已不再將墨作為藥材使用。

松焙餅子方劑中加入芫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散寒濕:芫花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散寒濕、宣肺止咳、通竅止痛之效。松焙餅子主要用於治療寒濕所致的咳嗽、痰多、鼻塞等症狀,芫花可以溫散寒濕,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咳化痰、通竅的效果。
  2. 引藥入肺:松焙餅子方劑以餅子為載體,芫花則可以起到引藥入肺的作用。芫花本身具有開宣肺氣的功效,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肺部,更有效地治療肺部寒濕之症。

松焙餅子方劑中包含青礞石,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化痰、利濕止瀉 的功效。

青礞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其清熱之力強,可有效清除肺熱痰熱,並能化解積痰,對於燥熱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促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青礞石還具有利濕止瀉的作用,能夠化解體內濕熱,減少腸胃積滯,對於濕熱泄瀉、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輔助治療功效。因此,青礞石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松焙餅子整體的療效,使其更適合治療熱痰壅肺、濕熱瀉痢等病症。

「松焙餅子」方劑中包含「大戟」,乃因其具有峻下逐水之效,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等症。

大戟性味苦寒,入脾、腎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之功效。其性峻烈,多用於水濕內停、水腫脹滿、痰飲喘咳等症。方劑中以大戟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其瀉水逐飲之效,並降低其毒性,達到治療目的。

然而,大戟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松焙餅子方劑中含有乾漆,其主要原因為:

  1. 燥濕止癢: 乾漆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乾漆可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祛風止痛: 乾漆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松焙餅子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五靈脂為蝙蝠糞便,性溫,味甘,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松焙餅子方劑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五靈脂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此外,五靈脂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也能輔助松焙餅子方劑更好地消腫止痛,改善病症。

松焙餅子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瘀: 三稜味苦辛,性溫,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之功效。松焙餅子主要用於治療食積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三稜可促進消化,排除積滯,緩解腹脹不適,並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
  2. 溫陽散寒: 三稜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能溫暖脾胃,有助於改善寒凝氣滯,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松焙餅子若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食積,三稜的溫陽散寒作用能提高療效。

松焙餅子方劑中加入莪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消食化積: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消食積、行氣止痛的功效。松焙餅子常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而莪朮能有效促進消化,緩解食積,達到健脾開胃的作用。
  2. 活血止痛: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若食積導致胃脘疼痛,莪朮也能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使患者更加舒適。

綜上所述,松焙餅子方劑加入莪朮,既能消食化積,又能活血止痛,符合其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病症的藥理基礎。

「松焙餅子」方劑中包含「密陀僧」的理由,主要在於其能發揮以下兩點功效:

  1. 收斂止血: 密陀僧性涼,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創傷出血,對於因外傷、燒傷等造成的出血有止血功效,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消腫生肌: 密陀僧亦能消腫生肌,對於創傷後引起的腫脹、潰瘍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

因此,密陀僧在「松焙餅子」方劑中扮演著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外傷、燒傷等症狀。

松焙餅子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松焙餅子本身滋補脾胃,加入陳皮可增強其理氣健脾之效,同時又能化解脾胃濕氣,有助於消化吸收。
  2. 調和藥性,增益功效:陳皮味辛香,可調和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物過於滋膩而難以消化吸收。同時,陳皮亦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松焙餅子整體療效更顯著。

「松焙餅子」方劑中包含牡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潛陽,安神定志: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安神定志的功效。松焙餅子方劑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牡蠣能有效緩解心悸、煩躁,改善睡眠品質。
  2.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 牡蠣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痰多、咳嗽等症狀有一定療效。松焙餅子方劑中,牡蠣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松焙餅子」方劑中加入巴豆,主要是針對其瀉下之效。巴豆性峻烈,味辛、苦,有毒,能逐水消腫、攻積導滯。其毒性可刺激腸道,促使排便,對於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但巴豆毒性強,需慎用,一般需配合其他藥物,以減低其毒性,並由專業醫師指導使用。

松焙餅子方劑中加入大棗,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補益脾胃: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松焙餅子多為健脾開胃之方,加入大棗可增強其補脾益氣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

二、和中緩急: 大棗性溫,可緩解寒涼藥性,使方劑更加平和,不至於過於寒涼傷脾胃。松焙餅子中可能含有其他性寒涼的藥材,加入大棗可起到和中緩急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松焙餅子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散寒: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松焙餅子本身也具有溫補脾胃的功效,與丁香搭配,可增強溫中散寒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二、行氣止痛: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阻滯經脈所致的胃痛、腹痛等症狀。松焙餅子中加入丁香,可加強其行氣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松焙餅子」方劑中使用「硇砂」,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硇砂性寒,味鹹,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松焙餅子多用於治療濕痰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硇砂能有效清除肺中積痰,使呼吸通暢。
  2. 消腫止痛: 硇砂亦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痰濕阻滯所引起的胸痛、咽痛等症狀。

然而,硇砂屬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不可自行配製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松焙餅子方劑中包含虻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虻蟲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虻蟲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消炎解毒,治療外傷: 虻蟲亦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感染、潰瘍、腫痛等症。松焙餅子方劑中常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增強其療效。

「松焙餅子」方劑中含有「斑蝥」,其原因如下:

  1. 破積消癥:斑蝥性寒,具有破積消癥之效,能攻破體內積聚的病邪,對於癥瘕積聚、瘰癧結核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2. 通經活絡:斑蝥具有通經活絡之功,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斑蝥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松焙餅子」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証治準繩‧幼科》引《保生信效方》及《幼幼新書》記載,中藥方劑「松焙餅子」主治「一切塊癖積滯,氣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以下將針對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松焙餅子」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1. 塊癖積滯: 指體內出現有形的腫塊,如癥瘕積聚等,這些腫塊可能是由於氣滯、血瘀、痰凝等原因所致,病程可長達十數年甚至二十年之久。
  2. 氣血瘕聚: 指氣血運行不暢,凝聚於某處而形成的腫塊。氣滯則血瘀,血瘀則氣滯,兩者互為因果,久而久之則形成瘕聚。

治療原理分析

「松焙餅子」的組成為墨、芫花、青礞石、大戟、乾漆、五靈脂、三稜、茍朮、密陀僧、陳皮。綜合各藥材功效,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方中墨、五靈脂、三稜均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滯,從而達到消散癥瘕積聚的目的。大戟則能破癥瘕積聚,進一步增強消癥散結之效。
  2. 行氣導滯,理氣和中:芫花能行氣解表,陳皮能理氣和中,兩者合用,能促進氣機暢通,使氣行則血行,有利於瘀血的消散和癥瘕的軟化。
  3. 祛濕化痰,軟堅散結:茍朮能健脾燥濕,密陀僧能潤肺止咳,兩者合用可祛除體內濕氣,化解痰濁,從而達到軟堅散結的目的。青礞石則能平肝熄風、利水通淋,有助於排除體內積液,進一步促進積滯的消散。
  4. 殺蟲解毒,輔助治療:大戟還具有殺蟲滅蟎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蟲積所致的癥瘕積聚。乾漆則能祛痰止咳、消炎抗菌,有助於控制感染,輔助治療。

綜上所述,「松焙餅子」通過活血化瘀、行氣導滯、祛濕化痰、軟堅散結等多種途徑,共同作用於病竈,達到消散癥瘕積聚、治療氣血瘕聚的目的。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學「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理論,以及活血化瘀、行氣導滯、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松焙餅子,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保生信效》。 組成:細墨半兩(焙),芫花(醋浸,炒焦赤)半兩,青礞石半兩,大戟半兩,乾漆(炒)半兩,五靈脂半兩,荊三棱半兩,蓬莪朮半兩,密陀僧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牡蠣(燒)半兩,巴豆1兩(去皮,用濕紙三層裹燒),大乾棗14個(去核,燒存性),白丁香1分,硇砂(研)1分,虻蟲(去翅足)1分,斑蝥(去翅足)1分。 主治:一切塊癖積滯、氣血瘕聚等10-20年者;大人、小兒久痢膿血、休息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