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腫神應丸

TA ZHONG SHEN Y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9%
肺經 16%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3%
小腸經 3%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塌腫神應丸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破瘀消癥: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散結之效。塌腫病症多因氣血瘀滯,阻礙經絡而導致,三稜可有效化解瘀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水腫症狀。
  2. 健脾利水:三稜亦有健脾利水之功效,可促進脾胃運化水濕,利水消腫。塌腫病症中,脾虛濕困亦是常見病因,三稜可改善脾胃功能,減少水濕停滯,達到利水消腫之效。

塌腫神應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莪朮具有破血消癥、行氣止痛之功效。塌腫症狀常伴隨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而莪朮可有效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其二,莪朮性溫燥,能溫化寒凝,促進水液代謝。塌腫症狀也常因寒濕凝滯、水液停滯引起。莪朮溫陽化濕,可溫經散寒,利水消腫,從根本上改善塌腫症狀。

因此,塌腫神應丸中加入莪朮,可通過其活血化瘀、溫陽化濕的功效,有效改善塌腫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塌腫神應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消脹: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之效。塌腫多因氣滯血瘀、水濕停滯所致,青皮能疏肝理氣,促進氣血運行,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腫脹症狀。
  2. 健脾利濕:青皮亦具健脾利濕之功,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進而消腫。

故青皮在塌腫神應丸中,可發揮行氣消脹、健脾利濕之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塌腫神應丸中添加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消腫止痛: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功,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水濕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同時,陳皮的辛散之性,能疏通氣機,消散瘀滯,減輕腫脹疼痛。
  2. 調和藥性: 塌腫神應丸中多用溫燥之藥,如蒼朮、茯苓等,陳皮加入後,可中和藥性,避免燥烈傷脾,更利於患者脾胃運化,促進療效。

塌腫神應丸中加入乾漆,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消腫散結:乾漆性苦、辛,微寒,歸肝、脾經。其具有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塌腫所伴隨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塌腫多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所致。乾漆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改善塌腫症狀。

因此,塌腫神應丸中加入乾漆,可以起到綜合治療塌腫的效果。

塌腫神應丸中含有芫花,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芫花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溫肺化飲、利水消腫等作用。

對於塌腫症,其病機多為寒濕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水液停滯、腫脹。芫花可溫經散寒、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水腫,緩解症狀。

塌腫神應丸中包含大戟,主要原因有二:

  1. 瀉水消腫: 大戟性峻,味苦辛,入心、腎經,具有強力瀉水消腫之效。對於水腫、腹水、痰飲等症狀,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尿排毒,達到消腫之效。
  2. 活血化瘀: 大戟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消除腫脹和疼痛。

然而,大戟性烈,毒性較大,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塌腫神應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這是因為硇砂在中醫中有其獨特的藥用價值。硇砂,亦稱白石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特性,常用於治療一些因內外因引起的腫脹症狀。在塌腫神應丸中,硇砂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使腫脹症狀得到緩解。

此外,硇砂在方劑中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能夠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從而使得人體能更快地排出毒素和多餘的水分。其又具備安神的功能,對於因腫脹造成的不適感,也可起到情緒上的調節作用。因此,硇砂的使用不僅僅是針對腫脹的表現,更是一種綜合性的療法,旨在從根本上改善病人的健康狀況,達到調理身體的效果。

塌腫神應丸含有巴豆,這與其治療水腫的機理息息相關。巴豆性峻,味辛,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之效。

塌腫多因水濕停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巴豆入腸,可強力瀉下,驅除體內水濕,並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消散水腫。然而,巴豆毒性較大,需慎用,不可單獨服用,應與其他藥物配伍,以減輕毒性,發揮其消腫作用。

主治功效


塌腫神應丸主治功效分析

塌腫神應丸,方如其名,主治腫脹,尤其針對各種積聚、瘀滯之症。其組成藥物峻猛,多為破氣消癥、活血化瘀之品,治療原理在於攻邪逐瘀,化積散結

方中以三稜、莪朮、硈砂為君藥,三藥皆辛味苦,俱能行氣破瘀,消癥散結,為全方之主體,負責強力攻破體內積聚之邪。其中,三稜善於行氣消癥,破瘀止痛;莪朮則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硈砂更以消癥散結,破癥化瘀見長,三藥合用,攻邪之力倍增。

青皮、陳皮為臣藥,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一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兩藥相配,協調君藥之峻猛,防止傷及正氣,並兼顧脾胃之運化功能,以利於邪氣排出。

乾漆活血通絡,消癥散結,與君藥合力,加強破瘀散結之效。

芫花、大戟、巴豆三藥則為佐使藥,均為峻下逐水之品,尤以巴豆之峻下之力為甚。三藥之用,旨在迅速攻散水濕,尤其針對水腫、飲積等症。其使用需謹慎,需配合其他藥物,以防傷及正氣。

綜上所述,塌腫神應丸之治法,乃是以峻猛之藥力,強力攻破體內積聚之邪,無論是氣積、血積、水積,抑或脾癖癥瘕,均可嘗試。其藥物配伍,既有攻邪之猛藥,又有緩和之佐藥,力求在攻邪逐瘀的同時,保護正氣不受損傷。

《玉機微義》中徐彥純提及此方為「導氣散鬱之劑」,並能「入血分」,亦說明此方之功效在於疏通氣機,活血化瘀,直達病竈。文中更強調用藥之輕重緩急,需根據病情而定,不可一概而論,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此方藥性峻猛,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方能保證療效及安全。

傳統服藥法


三稜1兩,莪朮1兩,青皮1兩,陳皮1兩,乾漆(燒)1兩,芫花7錢半,大戟3錢,硇砂1錢,巴豆霜1錢。
導氣散鬱。
上前藥和一處,用好米醋1大碗,慢火上煮,醋乾為度,取出曬乾,碾為末,醋和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50丸,生薑湯送下,五更服。隨用椒目6兩,蘿蔔子半斤,炒香熟,用手帕盛,於患處熨,如冷再炒,熨至再三,大小便行後才住熨,以溫稀粥補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塌腫神應丸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服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子宮內膜異位症氣喘子宮肌瘤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塌腫神應丸, 出處:《玉機微義》卷二十引《經驗方》。 組成:三棱1兩,莪朮1兩,青皮1兩,陳皮1兩,乾漆(燒)1兩,芫花7錢半,大戟3錢,硇砂1錢,巴豆霜1錢。 主治:導氣散鬱。主治:諸般蟲毒,肚脹如鼓,脾癖癥瘕氣塊,飲積,氣積,水積,血積,上喘氣急,咳嗽倚息不得睡,服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