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砂煎丸

NAO SHA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八十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20%
肺經 15%
膀胱經 10%
心經 9%
胃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硇砂煎丸]的組成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因為硇砂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硇砂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紅腫、瘡瘍等問題。在[硇砂煎丸]中,硇砂的添加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有助於緩解由毒素引起的健康問題。然而,由於硇砂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引發副作用。

硇砂煎丸方劑中含有芫花,主要原因如下:

  1. 引藥入腎:芫花性寒,善於走下,可引硇砂入腎,增強硇砂利水消腫之效。硇砂性寒,偏於上焦,難以深入下焦,需藉芫花引導,使其藥力直達腎經,治療下焦水腫、膀胱積水等病症。
  2. 增強利水消腫之效:芫花本身亦具利水消腫之效,與硇砂相配,可增強利水消腫之力,更有效地排出體內積水,改善水腫症狀。

硇砂煎丸方劑中包含虻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虻蟲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硇砂煎丸以硇砂為君藥,性寒,可清熱解毒,但易傷陽氣。虻蟲可緩解硇砂的寒性,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提升藥效。
  2. 通經活絡:虻蟲能通經活絡,疏通經脈,使藥力得以暢達病所。硇砂煎丸治療多為氣血凝滯、經絡不通之症,虻蟲的通經活絡作用,可輔助硇砂藥性,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總之,虻蟲在硇砂煎丸中起到緩解寒性、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硇砂煎丸方劑中包含水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水蛭具有破血逐瘀之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清除瘀血阻滯,配合硇砂的消腫止痛作用,可治療因血瘀所致的腫痛、閉經等症狀。
  2. 通經活絡: 水蛭能通經活絡,疏通經脈,改善氣血運行,對於血瘀所致的經絡不通、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硇砂煎丸方劑中加入水蛭,旨在通過活血化瘀、通經活絡,達到治療血瘀相關疾病的目的。

硇砂煎丸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和藥性: 硇砂性寒毒烈,容易損傷正氣。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能緩解硇砂的寒毒,保護臟腑。
  2. 引藥入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引血入經的作用,能將硇砂的藥效引導至病竈部位,提高藥物療效,並減少毒副作用。

因此,硇砂煎丸方中加入當歸,不僅能緩和藥性,還能引藥入血,提高藥效,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硇砂煎丸中加入琥珀,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平肝定驚: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安神定志、平肝熄風之效。硇砂煎丸以治療驚癇、癲狂、心悸失眠等症為主,琥珀可協助平息肝風,安定神志,緩解症狀。
  2. 活血化瘀:琥珀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瘀血消散。硇砂煎丸中其他藥材如硇砂、硃砂等具有較強的毒性,琥珀可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並促進藥效發揮,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主治功效


硇砂煎丸,顧名思義,其主要成分便是硇砂,硇砂是一種礦物質,性寒味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血熱妄行、瘡瘍腫毒等症狀。

再者,芫花是一種草本植物,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

虻蟲,性溫,歸心、肝、大腸經,具有破血消癥、通經、活血化瘀的功效。虻蟲所含的有效成分,在進入人體後,可促進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強血流動力,改善瘀血狀況,緩解疼痛症狀。虻蟲可治療瘀血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經閉、痛經、瘀血腫痛等。

第四味藥,是水蛭,水蛭性寒,歸肝、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血、破血消癥等功效。水蛭中含有豐富的抗凝血酶、組織纖溶酶等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能抑制血小板凝聚,溶解血栓,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狀況,減輕疼痛症狀。

除了上述這幾味藥之外,硇砂煎丸中還含有其他一些中藥成分,如當歸、琥珀等。

當歸,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琥珀,性溫,歸心、肝、脾、腎經,具有安神鎮靜、止血、活血化瘀、清肺熱利咽、化腐生肌以及清熱利尿等多種功效。 硇砂煎丸,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血、破血消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主治產後惡露不排出,心腹部位脹滿,並且疼痛。

綜上所述,硇砂煎丸是一種活血化瘀、通經下血、破血消癥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排出、心腹部位脹滿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硇砂半兩(研如粉,入後皂莢汁中同煎至1升,下酒5升再煎至1升,下童子小便3升,不住手攪煎至半升住火),皂莢10挺(內5挺以水5升浸1宿,去皮,每挺為3截,用生薑5兩,取自然汁蘸,炙薑汁盡為度,去子搗,內5挺灰火煨熟,去皮椎碎,於前浸皂莢水中,揉洗,生絹濾去滓,入鐺內煎),檳榔1兩(生用),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兩(生用),地龍(去土炒)1兩,天麻半兩(生用),半夏2兩(湯洗7遍,焙乾生用)。
加麝香、龍腦為丸更妙。
通百脈,暖下元,解風結,潤身體,暢四肢,墜痰涎,明耳目。
上八味,將七味搗羅為末,入硇砂煎中,於火上攪勻,硬軟得所,取出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稍硬,更入熟蜜和丸,焙乾,用瓷器盛,勿令透氣。
每服15-20丸,男子忽腳膝軟,頭旋惡心,不畏飲食,心間脹滿,行履不得,用豆淋酒並童子小便送下;男子忽腳膝風痛,行履不得,口乾舌澀,只豆淋酒送下;並空心日午2服;男子乾腳氣發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排尿困難麻疹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小便顏色偏黃多痰惡露不下

相同名稱方劑


硇砂煎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四。 組成:黑附子2個(各重5錢半以上,炮,去皮臍,剜作甕子),木香3錢,破故紙1兩(隔紙微炒),蓽撥(真者)1兩,硇砂3錢。 主治:消磨積塊。主治:積塊痃癖,一切凝滯。

硇砂煎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施園端效方》。 組成:硇砂2錢,檳榔1錢,牡蠣半兩(燒),滑石半兩,海金砂半兩,川楝子半兩,麻子仁(别研)半兩。 主治:男子陽衰陰盛,下元真虛,膀胱小腸氣塊墜痛,諸方不癒者。

硇砂煎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硇砂1兩(細研),狗膽2枚,芫花1兩(微炒,以上3味用頭醋2升熬如稠膏),虻蟲半兩(微炒,去翅足),水蛭半兩(炒令黃),麒麟竭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琥珀半兩。 主治:産後惡露不下,心腹脹,疼痛。

硇砂煎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硇砂1兩(細研),乾漆1兩,川大黃1兩(以上3味并搗羅爲末,以無灰酒1升,以慢火熬成膏,次入後藥),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沒藥1兩,五靈脂1兩,狗膽1枚,斑蝥10枚(糯米拌炒令黃,去翅足),水蛭10枚(炒令微黃),巴豆7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主治:婦人積年血氣,癥痞不消,四肢黃瘦,腹脅妨痛,經絡不通。

硇砂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硇砂半兩(水煎爲霜用),附子(去皮臍,1半炮,1半生),沉香2兩(銼),天雄2兩(如附子脩制),木香2兩,巴戟天2兩(去心),肉蓯蓉2兩(酒浸,切焙),牛膝2兩(酒浸,切焙),茴香子2兩(炒),桂2兩(去粗皮),檳榔2兩(銼),當歸2兩(切,焙),補骨脂2兩(炒),乾薑2兩(1半生,1半炮),阿魏(用米醋1升化,以布濾過)2兩,楝實(去核取肉,别杵)3兩。 主治:補益元臟,和一切氣。主治:男子脾腎風勞。

硇砂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組成:硇砂半兩(研如粉,入後皂莢汁中同煎至1升,下酒5升再煎至1升,下童子小便3升,不住手攪煎至半升住火),皂莢10挺(內5挺以水5升浸1宿,去皮,每挺爲3截,用生薑5兩,取自然汁蘸,炙薑汁盡爲度,去子搗,內5挺灰火煨熟,去皮椎碎,于前浸皂莢水中,揉洗,生絹濾去滓,入铛內煎),檳榔1兩(生用),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兩(生用),地龍(去土炒)1兩,天麻半兩(生用),半夏2兩(湯洗7遍,焙乾生用)。 主治:通百脈,暖下元,解風結,潤身體,暢四肢,墜痰涎,明耳目。主治:腳弱浮腫,大小便赤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