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湯

WU J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二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脾經 18%
肝經 17%
肺經 15%
大腸經 8%
胃經 7%
膽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雞湯」是一種傳統的滋補養生藥膳,具有補氣養血、益氣補虛、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黃、細辛、人參、甘草、生地黃、杏仁、虻蟲、當歸、白芍、黃芩、桃仁、大棗等。

大黃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等功效。用於治療熱證、血證、腸燥便祕等症。

細辛性味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通竅止痛、溫肺化痰等功效。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肢體麻木、寒濕腹痛等症。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益氣養神、補肺益氣等功效。用於治療氣血兩虧、體虛乏力、食慾不振、失眠多夢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等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瀉痢、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生地黃性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血益氣等功效。用於治療熱病、血熱、陰虛發熱、消渴等症。

杏仁性味甘、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等功效。用於治療咳嗽、氣喘、便祕、口渴等症。

虻蟲性味辛、溫,歸心、肝、大腸經,具有破血消癥、通經、活血化瘀等功效。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瘀血腫痛等症。

當歸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滯等症。

白芍性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血、健脾益氣等功效。用於治療肝氣鬱結、頭痛、眩暈、月經不調、脾胃虛弱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黃疸、痢疾等症。

桃仁性味苦、甘,歸肝、大腸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等功效。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便祕、咳嗽等症。

大棗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養血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氣虛、脾胃虛弱、血虛、失眠等症。

「烏雞湯」組方嚴謹,藥效顯著,具有補益氣血、補氣養血、益氣補虛、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等功效,適用於血虛體弱、氣血兩虧、月經不調、痛經、瘀血腫痛、熱病、血熱、陰虛發熱、便祕、咳嗽等症。

傳統服藥法


烏雞1只,白芷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當歸1兩,桂心2兩,瓜練2兩。
上八味,先理雞如食法,以水2鬥,煮取7升;(口父)咀諸藥,納汁中,更煮取3升,去滓,服7合,日3服。
夜勿食。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細辛、桃仁、杏仁、虻蟲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金瘡、腹內有瘀血等症。人參、甘草、生地黃、當歸、白芍、黃芩等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陰虛血虧等症。大棗具有補益脾胃、和中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心神不寧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女性不孕症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烏雞湯,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烏雄雞1隻(待洗淨,切作塊子),陳皮1錢(去白),良薑1錢,胡椒2錢。 主治:虛弱勞傷,心腹邪氣。

烏雞湯,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烏雞1隻,白芷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當歸1兩,桂心2兩,瓜練2兩。 主治:金瘡,內有瘀血,未及得出,而反成膿。

烏雞湯, 出處:《易簡方便》卷六。 組成:白毛烏骨雞1隻(以糯米喂養7日,勿令食蟲蟻野物,用繩吊死,去毛與腸雜,以1斤爲率),益母草1兩,小黑豆1茶杯。 主治:婦人脾胃虛弱,衝任損傷,血氣不足,經候不調,以致無子者。

烏雞湯,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烏雌雞1隻,大黃3兩,細辛3兩,人參1兩,甘草1兩(炙),地黃3兩,杏仁1兩(去皮雙仁),虻蟲1兩,當歸2兩,芍藥1兩,黃芩1兩,桃仁2兩(去皮,碎),大棗20枚。 主治:金瘡,腹內有瘀血。

烏雞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組成:烏雌雞1隻(除翅羽腸足,以水5升,煎取汁3升),當歸(切,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川芎1兩,芍藥(銼)1兩,黃耆1兩,麥門冬(去心,炒)1兩。 主治:産後血氣衰弱,日漸虛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