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炭皮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炭皮丸主要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達到通經活絡、止痛的效果。
- 引藥入血: 川芎性溫,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血分,提高藥效。炭皮丸中其他藥物如炭皮、地榆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加強藥效。
炭皮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氣化水: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發汗解表之效。炭皮丸旨在溫腎壯陽、固澀止遺,而桂枝可溫陽散寒,助氣化水,利水消腫,輔助腎陽之恢復,達到溫腎固澀之效。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炭皮丸以炭皮為君藥,性寒,入腎經,可收斂固澀,止遺泄。加入桂枝,其溫性可緩和炭皮的寒性,防止寒性過重而傷陽氣,同時,桂枝的辛溫之性可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炭皮丸方劑中添加乾薑,主要是為了其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的功效。
炭皮丸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而乾薑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嘔止瀉的作用。
它可以溫暖脾胃,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並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腹痛,達到止瀉的效果。因此,乾薑在炭皮丸中起到 溫中散寒,固護脾胃 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炭皮丸方中使用乾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收斂止痛:乾漆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收斂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其收斂作用可止血止痛,生肌作用則有助於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乾漆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炭皮丸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乾漆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治療。
炭皮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炭皮丸以治濕熱下注、小便淋漓、尿道灼痛等症為主,白朮可健脾燥濕,利水通淋,使濕熱之邪得以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 補氣固表: 白朮亦能補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濕熱之邪入侵,避免疾病反覆。炭皮丸治療濕熱下注,需以固本培元為輔,白朮的補氣作用,可使治療效果更佳。
炭皮丸方劑中加入花椒,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之效。炭皮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困脾、脘腹冷痛、泄瀉等症,花椒可溫中散寒,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
-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花椒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氣血流通,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炭皮丸中加入花椒,可增強藥物的止痛效果,並有助於緩解寒溼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炭皮丸中加入黃芩,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炭皮丸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癰疽瘡瘍,黃芩可以清熱解毒,降低體內熱毒,減輕病情。
二、燥濕止癢: 黃芩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炭皮丸中,黃芩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燥濕止癢的功效,緩解瘡瘍的瘙癢症狀。
總而言之,黃芩在炭皮丸中發揮了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瘡瘍的發展,促進了病情的恢復。
炭皮丸中添加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肝氣鬱結,養血柔肝: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炭皮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白芍可緩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暢,從而達到止痛、和緩肝氣的作用。
- 配合炭皮,清熱解毒:炭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強,易傷脾胃。白芍性微寒,但兼具養血柔肝之功,可緩解炭皮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炭皮丸中加入土瓜根,主要是因為土瓜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土瓜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所含的皁苷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此外,土瓜根還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減輕肺熱所致的痰液粘稠、咳痰不暢等症狀。因此,在炭皮丸的組成中加入土瓜根,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病症。
炭皮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炭皮丸主治熱毒壅盛、腸胃燥熱所致的便祕,而大黃可有效瀉除腸胃積熱,促進排便,達到通便涼血之效。
-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局部供血,進而緩解便祕引起的腹痛、肛門灼熱等不適症狀。
總而言之,大黃在炭皮丸方劑中發揮著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便祕等病症。
炭皮丸方中使用虻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虻蟲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炭皮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虻蟲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通絡止痛: 虻蟲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解除痺痛。炭皮丸方中亦有其他通絡止痛藥物,如川芎、乳香、沒藥等,虻蟲的加入可增強其通絡止痛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炭皮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千金翼方》及《備急千金要方》的記載,炭皮丸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因情緒抑鬱(憂恚)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其核心病機為氣機鬱滯、血行不暢、寒熱錯雜。
主治症狀分析:
- 心下支滿,膈氣腹熱: 顯示氣機壅滯於胸腹,鬱而化熱。
- 月經不利: 表明氣滯血瘀,衝任失調。
- 血氣上搶心: 說明氣血逆亂,上衝於心。
- 欲嘔不可眠: 提示肝胃不和,胃氣上逆,神魂不安。
- 懈怠不勤: 反映氣血不足,精神倦怠。
治療原理分析:
炭皮丸的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理、法、方、藥」的完整體系。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疏肝解鬱,理氣活血:
- 川芎:辛溫香竄,為「血中之氣藥」,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開鬱,為君藥。
- 桂枝:溫通經脈,助川芎行氣活血之力。
- 乾漆:雖在方中劑量較小,亦有破血通經之功。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 乾薑:辛熱,溫中散寒,溫運脾陽。
- 白朮:甘苦溫,補氣健脾,助乾薑運化水濕。
- 花椒:辛熱,溫中止痛,燥濕散寒,與乾薑、白朮協同,增強溫中健脾之力。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 黃芩: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膈氣腹熱」之症。
- 土瓜根: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與黃芩協同,清解鬱熱。
- 大黃:苦寒,瀉下攻積,清熱瀉火,導熱下行,並能涼血止血,兼顧「血氣上搶心」及潛在的出血傾向。
養陰柔肝,緩急止痛:
- 白芍:苦酸微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制約諸辛溫燥熱之品,防止耗傷陰血。
綜合來看:
炭皮丸以活血行氣為主,兼顧溫中散寒、清熱解毒、養陰柔肝,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溫清並用之效。針對婦女情志不舒導致的氣血失調、寒熱錯雜之證,有較好的療效。其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以及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的治療原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原文的記載中雖然方名為[炭皮丸], 但藥方組成中並無炭皮這味藥材, 只有在《備急千金要方》中特別提到《千金翼》有炭皮,作炭皮丸。 因此可以推測, 炭皮可能是一種炮製方法或者為後世加減修改, 真正的藥方組成仍應以上述十二味藥為主。
傳統服藥法
炭皮1分,芎藭1分,桂心1分半,乾薑1分半,乾漆(熬)1分半,白朮1分半,蜀椒(汗)半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土瓜根半兩,大黃(炙令煙出)半兩,虻蟲半兩(去翅足,熬)。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白飲送下,日3次,不知,稍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炭皮丸, 出處:《千金翼》卷五。 組成:炭皮1分,川芎1分,桂心1分半,乾薑1分半,乾漆(熬)1分半,白朮1分半,蜀椒(汗)半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土瓜根半兩,大黃(炙令煙出)半兩,虻蟲半兩(去翅足,熬)。 主治:婦人憂恚,心下支滿,膈氣腹熱,月經不利,血氣上搶心,欲嘔不可眠,懈怠不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