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大黃散

牛膝大黃散

NIU XI DA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15%
脾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7%
小腸經 7%
膀胱經 4%
肺經 4%
胃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膝大黃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治療因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引藥下行:川牛膝性味甘苦微寒,入肝腎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大黃等藥材的藥力引導至下焦,加強其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效果。

牛膝大黃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牛膝大黃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可有效清熱瀉火,軟堅通便,使大便通暢。
  2. 活血化瘀: 大黃除了瀉熱通便外,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牛膝大黃散中加入大黃,可輔助牛膝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

因此,大黃在牛膝大黃散中起到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牛膝大黃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用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其中,庵閭子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性溫味辛,歸肝、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之效。在牛膝大黃散中,庵閭子的作用不可或缺,它能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方劑整體的療效。庵閭子溫通經絡,可促進血液循環,對因寒凝血滯所致的疼痛有良好緩解作用;同時,其辛溫之性,能助陽散寒,對腎虛腰痛亦有裨益。與牛膝、大黃等藥相配,不僅能增強清熱利濕之力,還能調和藥性,使整個方劑寒熱並濟,攻補兼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膝大黃散中加入土瓜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土瓜根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效。此方以牛膝、大黃瀉火通便,土瓜根則輔助清熱利濕,更能有效消除濕熱,改善小便不利、尿道灼熱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土瓜根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此方中牛膝活血通絡,大黃瀉火解毒,土瓜根則配合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局部瘀血腫痛,促進炎症消退。

綜上所述,土瓜根加入牛膝大黃散,不僅可增強清熱利濕之力,更能協同活血化瘀,共同達到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尿道灼痛等症狀的效果。

牛膝大黃散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瞿麥性甘寒,入心、小腸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方中牛膝、大黃皆為瀉下通便之品,易傷津耗液,而瞿麥則可清熱利濕,補益津液,避免藥性過於峻猛,損傷脾胃。

2. 通淋排石: 瞿麥善於通利水道,排石解毒,與牛膝、大黃共同配合,可加強利水通淋之效,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結石等症具有較佳的療效。

牛膝大黃散方中加入桃仁,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桃仁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與牛膝、大黃等藥物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潤腸通便:桃仁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配合大黃等瀉下藥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達到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

總之,桃仁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時也有助於潤腸通便,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牛膝大黃散中加入水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水蛭具有破瘀通經、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化解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狀況,有助於緩解疼痛和腫脹。
  2. 引導藥力:水蛭性寒,善於引導藥力下行,配合牛膝、大黃等藥材,能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更有效地治療下焦瘀血、濕熱等病症。

因此,水蛭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活血化瘀,更能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牛膝大黃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瀉火、活血通經。其中含有虻蟲,這是一種具有特殊藥理作用的中藥材。虻蟲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通經、消腫和解毒的效果,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

虻蟲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尤其適合用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疾病。此外,虻蟲也能增強腸道的蠕動,協助大黃等其他成分的排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合來看,虻蟲的加入不僅提高了牛膝大黃散的療效,還能針對具體的病症進行調治,顯示了中醫方劑配方的複雜性與合理性。

牛膝大黃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通血脈,促進藥力流通: 肉桂性溫,可溫通血脈,促進藥力流通,幫助牛膝、大黃等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溫陽散寒,調和藥性: 牛膝、大黃偏寒涼,容易損傷陽氣,加入肉桂可以溫陽散寒,避免藥性過寒,平衡藥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婦人經水三年不通」,即嚴重的閉經病症。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瘀血內阻、氣血不通所致,患者可能伴隨少腹硬滿疼痛、面色黯滯、舌質紫暗等瘀血徵象。方以破血逐瘀、通經導滯為核心,專攻久瘀頑結之證。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一)組方邏輯推論

  1. 破血逐瘀為主

    • 水蛭、虻蟲:為蟲類藥,善攻深層瘀血,張仲景《金匱要略》大黃䗪蟲丸即用此二藥治「乾血勞」,顯示其破除久瘀之效。
    • 桃仁、大黃:桃仁活血潤腸,大黃瀉下通瘀,二者合用以化瘀通腑,導瘀下行(即「釜底抽薪」法)。
    • 牛膝:引血下行,兼能活血,助藥力直達下焦胞宮。
  2. 清熱利濕輔助

    • 瞿麥穗:利水通淋,清血分濕熱,防瘀久化熱。
    • 土瓜根、庵閭子:清熱活血,散結消腫,助通經絡。
  3. 溫通行氣為佐

    • 肉桂:辛溫通行血脈,反佐寒涼藥(如大黃),避免冰伏瘀血,符合「寒熱並用」之配伍思維。

(二)功效推理

全方以「峻下瘀血」為核心,結合蟲藥搜剔、植物藥活血、溫通行氣三層作用:

  1. 直接攻瘀:水蛭、虻蟲破血;桃仁、大黃活血瀉瘀。
  2. 引經下行:牛膝引藥至下焦,瞿麥、土瓜根通利水道,使瘀血從二便分消。
  3. 防瘀化熱:庵閭子、瞿麥兼清瘀熱,避免久瘀化火。

(三)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法則,對因瘀血阻塞所致的閉經,不直接補血,而以「破血通經」為手段,符合《內經》「血實宜決之」的原則。通過峻逐瘀血、疏通經絡,恢復氣血正常運行,從而達到月事通調之效。

三、現代應用思考(依古方邏輯延伸)

若以現代病機理解,此方可能適用於:

  • 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屬瘀血實證者。
  • 盆腔粘連導致經閉,見少腹拒按、便秘等實象。

(註:此分析純依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未涉現代臨床驗證。)

傳統服藥法


牛膝(去苗)1兩1分,大黃(銼,炒)2兩半,庵閭子1兩半,土瓜根1兩半,瞿麥穗1兩半,桃仁(湯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水蛭(糯米內炒熟,去米)1兩,虻蟲(炒,去翅足)1兩,桂(去粗皮)1兩。
上為細散。
每服方寸匕,空腹煮生薑汁調服,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膝大黃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牛膝(去苗)1兩1分,大黃(銼,炒)2兩半,菴 (艹閭)子1兩半,土瓜根1兩半,瞿麥穗1兩半,桃仁(湯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水蛭(糯米內炒熟,去米)1兩,虻蟲(炒,去翅足)1兩,桂(去粗皮)1兩。 主治:婦人經水3年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