苡仁散

YI R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5%
腎經 15%
肝經 15%
心經 12%
胃經 10%
膀胱經 10%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苡仁散中含有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薏苡仁的藥性: 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胃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對於溼熱蘊結、脾虛水腫、泄瀉、帶下等症均有治療作用。
  2. 方劑的功效: 苡仁散本身主治溼熱蘊結、脾虛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等症。薏苡仁作爲方劑中的主要藥材,能夠發揮其利水滲溼、健脾止瀉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薏苡仁散中包含薏苡仁,是基於其藥性和方劑功效的合理搭配,從而達到治療溼熱蘊結、脾虛水腫等病症的效果。

苡仁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緩和苡仁的燥性: 苡仁性偏涼,具利水消腫之效,但使用過量易傷脾胃,導致腹瀉等不適。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苡仁的燥性,避免其傷脾胃。
  2. 協同利水消腫: 白芍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作用,與苡仁協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消除水腫,緩解水溼困脾之症。

白芍的加入,不僅平衡了苡仁的藥性,更能增強其利水消腫的功效,使得苡仁散的藥效更加全面。

苡仁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當歸為補血之要藥,能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品質。苡仁散以薏苡仁為主藥,善於利水滲濕,但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氣,導致氣血不足。加入當歸可補益脾胃之氣,調和氣血,避免藥性偏寒而傷脾。
  2. 活血化瘀,促進排泄: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利於水濕排泄。薏苡仁利水滲濕,但單用可能排泄不暢,加入當歸可促進水濕排出,提高藥效。

綜合以上分析,當歸在苡仁散中的加入,能補益脾胃,調和氣血,促進水濕排泄,使藥效更加全面。

苡仁散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 苡仁散主治脾虛濕盛、泄瀉腹痛等症。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痛之功效,可溫煦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所致的泄瀉腹痛。

2. 助苡仁滲濕: 苡仁性涼,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乾薑溫性,可助苡仁之滲濕之力,使藥效更佳,並能避免苡仁寒涼損傷脾陽。

總之,乾薑在苡仁散中起著溫脾止瀉、助苡仁滲濕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脾虛濕盛、泄瀉腹痛的功效。

苡仁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脾運化:苡仁散以薏苡仁為君藥,性涼,擅長利水滲濕,但若脾陽虛寒,則易致運化失調,水濕停滯更甚。肉桂性熱,能溫陽散寒,助脾運化,使薏苡仁利水滲濕之效發揮更佳,避免寒濕困脾。
  2. 溫補脾腎,協調陰陽:苡仁散主治脾虛濕盛,而脾腎相表裡,脾虛則腎氣亦不足。肉桂入腎經,溫補腎陽,可協調脾腎陰陽平衡,從根本上改善脾虛濕盛之症。

苡仁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由薏苡仁、茯苓等多種草藥組成,用於治療水腫、關節疼痛等症狀。在該方中加入烏頭,其目的在於利用烏頭強烈的溫經止痛效果。烏頭,又名川烏,性大熱,味辛、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之效,對於因寒濕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有良好療效。然而,烏頭含有劇毒成分,使用時必須極度小心,通常會經過炮製降低其毒性。在苡仁散中,烏頭與其他草藥相互配合,既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止痛效果,又能藉由其他草藥的性質來緩和烏頭的劇烈性與毒性,達到治療疾病而不傷身體的目的。這種配伍體現了中醫「攻補兼施」、「辨證施治」的治療原則。

苡仁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解除表邪: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善於疏散風寒,止痛解表。對於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發揮解表散寒的作用,與苡仁散中其他藥物如薏苡仁、蒼朮等配合,更能提升清熱利濕、祛風止痛的療效。

2. 祛風濕,止痺痛: 羌活亦具祛風濕、止痺痛之效,對於風濕痹痛所致的肢體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羌活能起到緩解疼痛、促進肢體活動的作用,與苡仁散中其他藥物如防風、獨活等配合,可增強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

苡仁散並非包含獨活的方劑。獨活為祛風濕藥,常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而苡仁散主治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帶下、水腫等,以健脾利濕為主。

因此,獨活與苡仁散的功效和主治病症相差甚遠,並不會同時出現在同一個方劑中。

苡仁散為一方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腫、關節疼痛等症狀。在該方中,包含有麻黃這一成分,其原因在於麻黃具有強烈的發汗、解表和利尿作用。根據中醫理論,水腫往往由體內水濕停滯所導致,而麻黃能促進汗腺分泌,加速體內水分排出,從而有效改善水腫情況。此外,麻黃還具有舒張支氣管和平滑肌的效果,對於因寒濕阻滯引起的關節疼痛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然而,由於麻黃性質溫熱且力量強大,因此在使用時必須謹慎,以免造成患者體內陰液過度流失或出現其他不適反應。在苡仁散中,麻黃與其他藥物如薏苡仁等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調理水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苡仁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苡仁散中加入防風,可協助疏散外感風寒,緩解濕疹、皮炎等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
  2. 配合苡仁,清熱利濕: 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擅長清熱利濕。防風則可引導苡仁藥力,使之更有效地清除濕熱,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防風在苡仁散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並配合苡仁清熱利濕的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的目的。

苡仁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汗的功效。苡仁散主治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白朮能健脾燥濕,助苡仁散益氣健脾,利水消腫,協同治療。
  2. 補氣升陽: 白朮能補氣升陽,扶正祛邪。脾虛濕盛往往伴隨氣虛,白朮能補氣固脾,提升正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消除濕邪,改善症狀。

綜上所述,白朮在苡仁散中起到健脾燥濕、補氣升陽的作用,協同苡仁散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苡仁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苡仁性涼,偏於寒性,而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苡仁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之氣,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服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解藥物毒性及增強藥效的作用,能使苡仁的利水消腫功效更加顯著,並降低其對人體的副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苡仁散」

主治功效:痹症,有一種是由濕氣損傷腎臟,腎臟不能生發肝臟,肝臟的風氣挾帶著濕氣,在四肢肩頸流注造成的。此類型屬於寒濕痹痛。

麻黃

  • 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甘草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芍

  •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白朮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常用於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淤血、咳喘等症狀

獨活

  • 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

防風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風、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乾薑

  • 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常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羌活

  • 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肉桂

  •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薏苡仁

  • 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常用於治療水腫、脾虛腹瀉、腳氣病、濕疹、瘡瘍腫毒等症狀

烏頭

  • 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苡仁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組成:苡仁、川芍、當歸、乾薑、肉桂、川烏、羌活、獨活、麻黃、防風、白朮、甘草。 主治:痹證,有濕傷腎,腎不生肝,肝風挾濕,走註四肢肩髃者。寒濕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