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風湯

BA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5%
心經 14%
腎經 11%
胃經 8%
膀胱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八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調經,改善氣血循環: 八風湯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病症,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溫經散寒,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麻木、肢體不靈等症狀。
  2. 滋陰養血,潤燥生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功效。八風湯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還可以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燥熱、口渴等症狀,使治療更全面。

八風湯中包含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味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八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而防己能有效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因此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利水消腫: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八風湯中常配合其他利水藥物,如茯苓、澤瀉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作用,有助於消除痺證引起的肢體腫脹。

八風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針對其補氣固表的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八風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人參可補益正氣,固表止汗,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風邪入侵,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同時,人參亦可補氣生津,緩解風寒所致的口渴、乏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八風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 秦艽味苦性寒,善於祛風除濕,尤其對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腫脹有顯著療效。八風湯本身也以祛風除濕為主要功效,秦艽的加入可增強其藥效。
  2. 舒筋活絡: 秦艽還具有舒筋活絡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筋脈痺阻、肢體麻木等症狀。八風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秦艽的加入可進一步提升其舒筋活絡的效力。

八風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八風湯多用於治療寒邪引起的疾病,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等。肉桂性溫,入心、腎、肝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血的功效,能溫暖脾腎,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引起的各種症狀。
  2. 助陽化氣:八風湯中的藥物多偏寒涼,加入肉桂可以起到助陽化氣的作用,使藥力更趨溫和,避免寒涼之性過於猛烈,損傷陽氣,更符合中醫“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

八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祛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之效,可驅散外感風寒,尤其適用於風寒襲表所致的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八風湯常用於治療風寒表證,防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寒邪入侵症狀。

二、解表止痛: 防風亦可解表止痛,緩解風寒引起的疼痛,如頭痛、關節痛等。八風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所致的疼痛,防風能協同其他藥物,減輕患者的疼痛症狀,促進康復。

八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風寒表證,和解表裏: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八風湯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身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白芍可緩解寒邪侵襲,疏解表邪,並兼顧肝氣鬱滯所致的疼痛。
  2. 收斂止痛,調和營衛: 八風湯中常配伍辛溫解表藥物,白芍可起到收斂止痛,防止藥物過於辛散,損傷營氣的作用。同時,白芍入肝經,可調和肝脾,促進營衛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表證所致的疼痛和不適。

八風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八風湯多用於治療風寒、風熱等外感疾病,黃耆可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2. 調和藥性: 八風湯中常配伍辛涼解表藥,如柴胡、葛根等,黃耆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更符合整體治療方案。

因此,黃耆在八風湯中的應用,不僅能增強療效,還能調節藥性,使之更有效地治療外感疾病。

八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八風湯由多味藥材組成,各藥材性味不同,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避免藥性相剋,使藥效協調一致,更好地發揮療效。
  2. 緩解毒性: 部分藥材具有一定的毒性,甘草能解毒,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保護臟腑,提高藥物安全性,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至於承受過大的負擔。

總而言之,甘草在八風湯中起到重要的調和藥性和緩解毒性的作用,保障藥效發揮和患者安全。

八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邪: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邪、行氣止痛的功效。八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邪侵襲所致的頭痛、身痛、發熱等症狀,川芎可以有效地驅散風邪,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2. 活血通絡: 川芎同時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八風湯中加入川芎,可以有效地治療風邪引起的各種症狀,起到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

八風湯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紫菀性微溫,味辛,歸肺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八風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痰多等症,而紫菀的加入可以有效宣通肺氣,化解痰液,緩解咳嗽和喘息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八風湯中常含其他藥物,如麻黃、杏仁等,共同發揮疏風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紫菀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更好地發揮其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並提高治療效果。

八風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解毒消腫之效。八風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而石膏能清泄肺熱,達到解表退熱的效果。

2. 宣肺化痰: 石膏能宣通肺氣,化解痰熱,有助於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此外,石膏還能抑制肺熱引發的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肺部恢復。

總而言之,八風湯中加入石膏,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表、宣肺化痰的功效,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的目的。

八風湯中加入白癬皮,主要是針對風濕性疾病的治療。白癬皮性寒涼,具有祛風止癢、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等功效。在八風湯中,白癬皮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 祛風止癢: 白癬皮能有效祛除風邪,止癢止痛,對於風濕性疾病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皮膚瘙癢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 白癬皮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熱毒,改善風濕性疾病引起的發熱、紅腫等症狀。

總而言之,白癬皮在八風湯中發揮著祛風止癢、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濕性疾病。

八風湯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多種多樣,其中包含了烏頭這一成分。烏頭,在中醫藥材中屬性溫熱,味辛,有毒,歸心、肝、腎經。根據中醫理論,烏頭具有強烈的散寒止痛效果,對於風濕性關節炎等寒冷引起的疼痛有著獨特療效。

然而,由於烏頭本身含有烏頭鹼等毒性成分,使用時必須十分謹慎,一般會經過炮製來減低其毒性,確保安全有效。在八風湯中加入烏頭,正是為了利用其強效的驅風散寒、止痛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此外,方中其他草藥可相互協同,共同發揮調和營血、疏通經絡的功效,從而達到全面改善患者風濕痹證的效果。總體而言,烏頭在八風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理念,以及對於藥物性質精確掌握的能力。

八風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種功效:

  1. 祛風解表: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能散風寒,解表止痛,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通絡止痛:羌活不僅能祛風解表,還能通經絡,止痺痛,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背痠痛、四肢麻木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八風湯中加入羌活,既能驅散外邪,又能通絡止痛,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各種病症。

八風湯方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獨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通絡的作用。八風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而獨活能有效祛除風寒濕邪,並止痛緩解痺痛,故為方中重要藥物。

2. 疏通經絡:獨活能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從而改善痺證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八風湯注重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獨活的通絡作用與方劑主旨相符,故為方中重要藥物。

八風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八風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暑濕傷暑等症,而黃芩可以清熱瀉火,消除體內熱邪,同時也兼具燥濕之效,有助於祛除濕氣,緩解症狀。
  2. 止咳化痰: 黃芩除了清熱燥濕外,還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風熱感冒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黃芩能清熱化痰,緩解咳痰不爽之症,促進疾病的康復。

總之,黃芩在八風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清熱燥濕、止咳化痰,有效治療風熱感冒、暑濕傷暑等症。

八風湯中含有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解表散寒: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八風湯主治外感風寒,麻黃可通過發汗解表,驅散外邪,達到治療目的。
  2. 宣肺止咳: 麻黃可宣肺通竅,利氣化痰,對於風寒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八風湯中,麻黃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患者咳嗽、氣促等症狀。

八風湯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八風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之症,而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其溫陽散寒之力可驅散寒邪,溫暖脾胃,緩解因風寒侵襲導致的畏寒、肢冷、腹痛、嘔吐等症狀。
  2. 助藥力:八風湯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桂枝等,也具有辛溫發散之性,乾薑與之配伍,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更有效地驅散風寒,達到治病目的。

八風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鬱安神: 遠志性味苦辛,入心、肺經,具有解鬱安神、益智開竅之效。八風湯主要針對外感風邪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等症狀,而遠志能疏解鬱氣,平復心神,有助於緩解風邪入侵所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
  2. 助痰液宣散: 八風湯中常加入一些辛溫發散之品,如麻黃、桂枝等,而遠志則能配合這些藥物,促進痰液的宣散,有利於解除鼻塞、咳痰等症狀。

因此,遠志在八風湯中的加入,不僅能起到安神解鬱的作用,更能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八風湯」

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紫菀: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白癬皮: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主治功效:

  1. 中風:指突然發生的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腦梗塞、腦栓塞等。
  2. 半身不遂:指身體的一半失去活動能力,包括偏癱、半側麻痹等。
  3. 言語謇塞:指說話困難,言語不清,甚至無法言語。
  4. 口眼歪斜:指嘴巴和眼睛歪向一邊,無法正常閉合。

總結: 中藥方劑「八風湯」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清熱瀉火、補氣補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言語謇塞、口眼歪斜等症狀。但此方劑使用時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天雄5兩,當歸5兩,人參5兩,附子4兩,防風4兩,天門冬4兩,蜀椒4兩,獨活4兩,烏頭3錢,秦艽3錢,細辛3錢,白朮3錢,乾薑3錢,山茱萸0.5兩,五味子0.5兩,桔梗0.5兩,香白芷0.5兩,柴胡0.5兩,莽草0.5兩。
上為末。
每服2錢,溫酒調下,日3次。以身中覺如針刺者,藥行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風湯是一首具有一定毒性的方劑,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動脈粥樣硬化麻痺半身不遂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頭痛眼睛模糊顏面神經麻痺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八風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防風(去叉)6兩,人參2兩,川芎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白芷半兩,甘草(炙)3分。 主治:首風,頭目昏痛,肢體拘急疼痛。

八風湯, 出處:《外台》卷十九引《深師方》。 組成:防風2兩,芍藥2兩,茯苓2兩,黃耆3兩,獨活4兩,當歸3兩,人參3兩,乾薑3兩,甘草1兩(炙),大豆2升,附子大者1枚(炮)。 主治:五緩六急不隨,身體不仁,下重,腹中雷鳴,失小便。

八風湯,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當歸、防己、人參、秦艽、官桂、防風、钗斛、芍藥、黃耆、甘草、川芎、紫菀、石膏、白鮮皮、川烏、川羌活、川獨活、黃芩、麻黃(去節)、乾薑、遠志各等分。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言語謇塞,口眼歪斜。

八風湯, 出處:《女科百問》卷下。 組成:天雄5兩,當歸5兩,人參5兩,附子4兩,防風4兩,天門冬4兩,蜀椒4兩,獨活4兩,烏頭3錢,秦艽3錢,細辛3錢,白朮3錢,乾薑3錢,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桔梗半兩,香白芷半兩,柴胡半兩,莽草半兩。 主治:中風,迷惑如醉,狂言驚悸,恍惚見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