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防風湯

MA HUANG FA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脾經 16%
肺經 15%
肝經 12%
胃經 12%
腎經 10%
膀胱經 4%
膽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防風湯的組成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在於麻黃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可以溫肺化飲,宣通肺氣。而防風則性溫,味辛甘,入膀胱、肺經,可以祛風解表,止痛止癢。

兩者合用,可以發散風寒,宣肺止咳,適用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病症。麻黃的發散之力較強,可以迅速驅散體內寒邪,防風則可以輔助麻黃,溫和解表,防止汗出過多。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麻黃性溫,發汗力強,但易傷津耗氣。防風性溫,能解表散寒,又具止汗固表作用。二者合用,既能發汗解表,又能防止汗出過多,使藥力溫和,更利於治療風寒感冒。
  2. 調整藥性,避免副作用: 麻黃發散風寒,但易傷肺氣。防風能固表止汗,緩解麻黃的發散作用,避免因汗出過多而導致氣虛體弱。同時,防風還能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避免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 麻黃性溫,辛散風寒,但同時也易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白芍性微寒,酸收斂陰,能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度傷陰。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麻黃防風湯以散寒解表為主,但有些情況下,患者可能伴隨氣虛、血虛等症狀。白芍能養血柔肝,與麻黃、防風等藥物配合使用,可使藥力更為協調,提高藥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防風湯」中,防己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防己性寒味苦,能夠祛風除濕、利水消腫,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痛、水腫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防己能夠增強方劑的祛風除濕作用,對改善風濕性疾病和水腫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防風湯」中,肉桂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作用。肉桂性熱味辛,能夠散寒止痛、溫經通絡,適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肉桂能夠增強方劑的溫經散寒作用,對改善寒性疾病非常有益。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 麻黃防風湯以麻黃、防風為主,疏散風寒,而川芎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協同麻黃、防風,更有效地驅散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川芎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可改善麻黃防風湯的散寒作用,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有效地到達病竈,並改善因風寒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在中藥方劑「麻黃防風湯」中,黃芩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的功效。黃芩性寒味苦,能夠清熱燥濕、解毒止痢,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熱毒瀉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黃芩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泌尿系統炎症非常有益。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發散風寒,但容易傷津耗氣。防風性溫,祛風解表,亦有燥烈之弊。甘草性甘平,能調和麻黃、防風的藥性,避免藥力過於猛烈,減輕對身體的損傷,使藥效更加平和。
  2.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毒性、保護胃腸等作用,能減輕麻黃、防風可能引起的口乾、咽燥、胃氣不舒等副作用,使患者更易接受治療。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表止汗:麻黃防風湯以解表散寒爲主,但寒邪入裏,易傷脾胃。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固表止汗,防止寒邪深入,增強機體抵抗力。
  2. 補氣助陽,協同解表:麻黃性溫,偏於散寒,而白朮性溫,偏於補氣,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表散寒的作用。白朮補氣助陽,能使麻黃散寒之力更為有效,防止寒邪反覆。

在中藥方劑「麻黃防風湯」中,人參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大補元氣、生津安神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微苦,能夠補益氣血、增強體力,適用於治療氣虛乏力、神疲乏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人參能夠增強方劑的補氣養陰作用,對改善體質虛弱和提升整體健康非常有益。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麻黃宣肺散寒: 麻黃性溫,善於宣肺散寒,但若寒邪深入,陽氣虛弱,則宣肺之力不足。附子性熱,能溫陽散寒,補益心陽,助麻黃溫散寒邪,提升宣肺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2. 防止麻黃傷陽: 麻黃性溫,善於發汗,但若體質虛弱或寒邪深入,則容易傷及陽氣。附子溫陽補氣,能中和麻黃的發汗作用,防止傷及正氣,確保藥效安全。

在中藥方劑「麻黃防風湯」中,獨活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獨活性溫味辛,能夠散寒止痛、祛風除濕,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獨活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止痛作用,對改善風濕性疾病非常有益。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竹瀝,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麻黃防風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竹瀝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發熱症狀,並能化解痰濁,使鼻塞、咳嗽等症狀得到改善。此外,竹瀝還能降低藥性,避免麻黃的燥性過於明顯,使藥效更平和。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解表: 升麻味辛性涼,具有疏散風寒、宣肺解表之功效,可與麻黃、防風等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驅散外邪,解除表證。
  2. 升陽舉陷,扶正祛邪: 升麻還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提振機體陽氣,增強免疫力,從而更好地抵抗外邪侵襲,達到扶正祛邪之效。

總之,升麻在麻黃防風湯中起到疏散風寒、宣肺解表、升陽舉陷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風寒感冒的作用。

麻黃防風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解表、宣肺止咳。

麻黃性溫,發散風寒,防風性溫,散風止痛,兩藥合用,可發散風寒表邪,但卻容易傷津耗氣。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可中和麻黃、防風的燥熱之性,防止藥物過於辛燥傷肺,並能解表熱,清熱解毒,使藥效更為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因此,石膏在麻黃防風湯中起到清熱解表、宣肺止咳、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防風湯」中,羚羊角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羚羊角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高熱、抽搐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羚羊角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防風湯」

麻黃防風湯是中醫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的經典方劑。中風半身不遂,是指因中風導致身體一側肢體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活動。麻黃防風湯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氣益血的功效,可改善中風半身不遂患者的症狀。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獨活

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獨活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防已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防風湯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絡、止痛的功效,但是由於其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季服用。此外,麻黃防風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引起心悸、失眠、口乾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防風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3分,防風(去叉)3分,芍藥3分,防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川芎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白朮半兩,人參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獨活(去蘆頭)半兩,竹瀝(旋入)、升麻半兩,石膏1兩,羚羊角(鎊屑)1兩。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