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竹瀝湯中使用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竹瀝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除煩止渴的功效。適用於熱病煩渴、神昏譫語、口舌生瘡等症狀,可有效降低體溫,緩解熱毒。
- 化痰止咳: 竹瀝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能有效化解肺熱痰濁,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大竹瀝湯中使用竹瀝,能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熱病煩渴、咳嗽痰多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大竹瀝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解熱:獨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熱的功效。大竹瀝湯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身痛、發熱等症狀,獨活可以有效地驅散風寒,緩解疼痛,降低體溫。
- 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獨活還具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風寒濕邪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大竹瀝湯中加入獨活,可以更有效地達到疏通經絡、祛除濕邪的目的。
大竹瀝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 緩解熱病煩渴: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能養血柔肝,清熱除煩,與竹瀝共用,更能清熱解暑,緩解熱病患者的煩躁、口渴等症狀。
- 和中緩急: 白芍可養血柔肝,和中緩急,與竹瀝共同作用,能緩解熱病所致的胃腸不適,如腹痛、腹瀉等,使患者更易接受湯藥。
白芍在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暑、緩解煩渴、和中緩急的作用,與竹瀝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熱病的效果。
大竹瀝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邪: 防風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邪,止痛解痙之功效。大竹瀝湯主治風熱頭痛,伴有頭脹痛、發熱、汗出、口渴等症狀。防風能疏散風熱,使之從汗孔排出,減輕頭痛等症狀。
- 調和藥性: 大竹瀝湯中竹瀝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但寒涼之性易傷脾胃。防風性溫,可以調和竹瀝的寒性,防止其過寒傷脾胃,使藥性更為平和。
大竹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竹瀝湯中其他藥物如竹瀝、石膏等,性寒涼,甘草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 保護脾胃: 甘草能益氣健脾,保護脾胃功能。竹瀝性寒,若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胃,甘草可以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服用藥物後出現胃脘不適等症狀。
大竹瀝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止汗固表之效。大竹瀝湯以竹瀝清熱除煩為主,但竹瀝性寒,易傷脾胃。白朮加入可健脾胃,避免竹瀝寒性傷脾,同時也有助於固表止汗,防止竹瀝過於清熱導致汗出過多。
- 助藥力: 白朮味甘性溫,能促進其他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大竹瀝湯中其他藥物多性寒,白朮加入可中和寒性,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竹瀝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表,生津止渴:葛根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表、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外感風熱、發熱、口渴等症狀。大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而葛根的清熱生津作用正好可以配合竹瀝清熱解暑,達到更好的療效。
- 解肌透疹:葛根具有解肌透疹的功效,可促進汗液排出,幫助疹子透出,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疹子難出、發熱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大竹瀝湯中加入葛根,可以增強其解毒透疹的作用,促進病邪排出。
大竹瀝湯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發散,通竅止痛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溫肺止咳、通竅止痛的功效。此方中,細辛主要用於緩解因寒邪入侵、肺氣不宣導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同時,細辛亦能配合竹瀝清熱解毒,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緩解寒熱互結、肺氣鬱閉所致的諸症。
大竹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效。大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神昏譫語、口渴脣焦等症,而黃芩能清解熱毒,瀉除心火,配合竹瀝清熱解暑,共奏清熱瀉火之功。
- 利濕退黃: 黃芩亦能利濕退黃,對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有一定療效。大竹瀝湯中常配合其他利濕藥物,如茵陳蒿、梔子等,共同起到利濕退黃之效。
大竹瀝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 大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發熱,神昏譫語等症。川芎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熱解毒,緩解熱病症狀。
- 活血行氣: 川芎還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因熱病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因此,在大竹瀝湯中加入川芎,可以起到疏散風熱、活血行氣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大竹瀝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營衛: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絡之效。大竹瀝性寒,清熱解暑,而桂枝則可溫陽化寒,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兩者相配,可調和營衛,使寒熱相濟,更利於治療外感風寒之證。
- 助發汗解表:桂枝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可使體內鬱積的寒邪隨汗液排出。與大竹瀝合用,可增強其清熱解表的效果,使邪氣更快散去。同時,桂枝還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病邪的排除。
大竹瀝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之功效。
防己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的功效。
大竹瀝湯主治風熱濕邪阻滯肌表,發熱、頭痛、惡寒、肢體痠痛等症狀。
防己在此方中可以清熱利濕,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散熱、利水消腫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大竹瀝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包括人參等多種草藥。人參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基於其在中醫學中的功效與作用。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之效。在大竹瀝湯中加入人參,目的是為了補充體內元氣,強化心肺功能,同時還能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增強機體抵抗力。此外,人參亦有助於改善虛弱症狀,如疲勞乏力、精神不振等,對治療由氣虛所導致的各種病症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總體而言,人參在大竹瀝湯中的使用,旨在通過補氣固本,達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的目的,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預防保健理念。
大竹瀝湯中包含石膏,主要是因為石膏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辛,入肺、胃經,可清肺熱、降胃火,對於熱病發熱、神昏譫語、煩躁不安、口渴引飲、痰濁壅肺等症狀,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石膏還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清解熱毒,對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疽疔瘡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石膏在治療熱病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解毒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竹瀝湯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發汗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大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鼻塞流涕等。麻黃配合其他藥物,可幫助散寒解表,驅散外邪,達到治療目的。
- 宣肺利氣:麻黃同時具有宣肺利氣的功效。大竹瀝湯中加入竹瀝,具有清熱除煩、利咽生津之效。麻黃與竹瀝相配,可使肺氣宣通,痰液易於排出,達到宣肺利氣之效。
總之,麻黃在大竹瀝湯中發揮解表、宣肺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
大竹瀝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和中降逆: 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和胃降逆。竹瀝性寒,味甘,善清熱解毒,但容易傷脾胃。生薑的加入,可緩解竹瀝的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並增強其降逆止嘔的效果。
- 調和藥性: 生薑與竹瀝同用,能互相調和藥性,使藥效更顯著。生薑的辛溫之性,可助竹瀝的清熱解毒之力,同時亦可減輕竹瀝的寒涼之性,使藥物更易於被機體吸收。
大竹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大竹瀝湯以清熱解暑、利水消腫為主要功效,而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助大竹瀝湯更有效地排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療暑熱、濕邪侵襲等症狀的效果。
- 健脾益氣: 茯苓亦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加強利水滲濕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大竹瀝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包括了多種草藥,其中含有烏頭。烏頭在中醫裡是一味具有強烈溫經散寒、止痛功效的藥材,但由於其本身帶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十分謹慎。在大竹瀝湯中加入烏頭,主要是為了利用其強烈的溫通作用,以達到驅除體內寒氣、緩解疼痛的效果。
根據中醫理論,許多疾病是由於人體內外環境失調所致,如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產生各種病證。烏頭能夠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對於因寒氣凝滯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療效。然而,由於烏頭的毒性較強,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其副作用,確保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因此,在大竹瀝湯的配方中,烏頭的應用必須遵循醫師的指導,不可擅自增減劑量,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竹瀝湯 」介紹
大竹瀝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中風、口噤不能語、腳氣痹攣等疾病。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
主治:
- 卒中風:突然發生的中風,導致口不能言,四肢鬆弛或攣急,並且風邪侵犯五臟,出現精神恍惚、易怒等症狀,手腳不聽使喚。
- 腳氣痹攣:腳氣病引起的風毒痹痛,導致足部麻木疼痛、攣縮變形。
- 口噤不能語:嘴巴緊閉不能說話,四肢僵硬,無力活動,攣縮疼痛。
功效:
- 清熱解毒
- 祛風除濕
- 活血化瘀
- 止痛消腫
用法:
口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老人及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注意事項:
- 本方含有烏頭,有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總結:
大竹瀝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中風、口噤不能語、腳氣痹攣等疾病。但本方含有烏頭,有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竹瀝1鬥4升,獨活2兩,芍藥2兩,防風2兩,茵芋2兩,甘草2兩,白朮2兩,葛根2兩,細辛2兩,黃芩2兩,芎窮2兩,桂心1兩,防己1兩,人參1兩,石膏1兩,麻黃1兩,生薑3兩,茯苓3兩,烏頭1枚。
嚼碎。以竹瀝煮取4升,分6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狀相當即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較強的祛風通絡、活血化瘀作用,使用時應注意辨證施治,避免濫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竹瀝湯,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竹瀝1鬭4升,獨活2兩,芍藥2兩,防風2兩,茵芋2兩,甘草2兩,白朮2兩,葛根2兩,細辛2兩,黃芩2兩,川芎2兩,桂心1兩,防己1兩,人參1兩,石膏1兩,麻黃1兩,生薑3兩,茯苓3兩,烏頭1枚。 主治:卒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緩縱,偏痹攣急,風經五臟,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腳氣痹攣,風毒所致。口噤不能語,四肢頑痹緩弱,攣急疼痛。
大竹瀝湯,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組成:秦艽2兩,防風2兩,茯苓2兩,人參2兩,茵芋1兩,烏頭(炮)1兩,黃芩1兩,乾薑1兩,當歸1兩,細辛1兩,白朮1兩,天雄1枚(炮),甘草3兩(炙),防己2兩。 主治:大虛,風氣入腹拘急,心痛煩冤,恍惚迷惑不知人,或驚悸時怖,吸吸口乾,濇濇惡寒,時失精明、歷節疼痛,或緩或不攝;産婦體虛,受風惡寒,慘慘憒憒,悶心欲絕;風痙,口噤不開,目視如故,耳亦聞人語,心亦解人語,但口不得開,劇者背強反折,百脈掣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