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第三竹瀝湯中包含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竹瀝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暑熱傷津、咽喉腫痛等症狀,竹瀝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消炎止痛的作用。
- 降逆止嘔:竹瀝能降胃火、止嘔吐。對於因胃熱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竹瀝可以起到清熱降火、和胃止嘔的作用。
第三竹瀝湯的組成中,竹瀝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降逆止嘔,對於治療相關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解表,止痛止痙: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第三竹瀝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發熱等症,防風能幫助散寒解表,驅除風邪,緩解痙攣。
- 疏通經絡,協同竹瀝: 竹瀝性寒,能清熱解毒、利咽止咳。防風則能疏通經絡,促進竹瀝的藥力運行,使其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止痙止痛的作用。
因此,防風在第三竹瀝湯中起著祛風解表、止痛止痙,並協同竹瀝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竹瀝性寒,善清熱解毒,二者合用,可加強利水滲濕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改善水腫等症狀。
- 健脾益氣: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促進水液代謝,配合竹瀝清熱解毒,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改善因濕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秦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秦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竹瀝湯中其他藥材可能造成的燥熱,並可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肢體疼痛等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秦艽還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配合竹瀝湯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病症。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第三竹瀝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血虛經閉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促進病症恢復。
- 調和藥性: 第三竹瀝湯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偏寒涼。加入當歸可以起到調和藥性、溫和脾胃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而傷及脾胃。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 清熱瀉火: 竹瀝本身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而黃芩亦可清熱瀉火,二者相輔相成,加強清熱功效。
- 涼血解毒: 第三竹瀝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黃芩具有涼血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熱毒的蔓延,促進病情的緩解。
總之,黃芩的加入,不僅加強了方劑的清熱瀉火功效,更提升了其涼血解毒的能力,使之更能有效治療熱毒壅盛之症。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氣,補元氣: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的功效。竹瀝性寒涼,清熱瀉火,可能耗損正氣。加入人參可以補益正氣,防止竹瀝過寒傷正。
2. 協調藥性: 竹瀝味苦,性寒,而人參味甘,性溫,兩者配伍,可以相互制約,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第三竹瀝湯用於治療熱病煩躁、神昏譫語等症,而川芎能疏散肝經鬱熱,緩解頭昏腦脹,達到止痛的效果。
- 清熱解毒: 川芎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配合竹瀝清熱解毒,緩解熱病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如口渴、煩躁、神志不清等。
因此,川芎在第三竹瀝湯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熱病煩躁、神昏譫語的療效。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第三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細辛可以有效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 配合竹瀝,清熱解毒: 竹瀝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細辛與竹瀝配合使用,寒熱相濟,既能驅散外感風寒,又能清熱解毒,增強療效。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營衛,驅散寒邪: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絡的功效。竹瀝性寒,清熱解毒,兩者相配,寒熱相濟,既能發汗解表,驅散外感風寒,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胸悶、發熱等症狀。
2. 助陽化氣,增強療效:桂枝入心、脾、肺經,具有振奮陽氣,化解寒凝的作用。加入桂枝,可以增強竹瀝的解毒消腫、止咳化痰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竹瀝性寒涼,甘草性甘平,兩者相配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太過傷脾胃,使藥物更平和地發揮作用。
- 緩解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解毒、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第三竹瀝湯多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其藥性偏寒,加入甘草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升麻性微寒,味苦辛,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功效。第三竹瀝湯主治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升麻可幫助散發體內鬱熱,緩解熱症。
- 升陽解表:升麻具有升陽解表的功效,能提振陽氣,驅散外邪。第三竹瀝湯中竹瀝清熱解毒,升麻則升陽解表,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外感風熱,促進體表排毒。
第三竹瀝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 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之效,能疏散風寒,發汗解表,有助於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 引藥上行: 麻黃輕揚上浮,具有引藥上行的作用,能將竹瀝等藥物引導至肺部,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外感風寒。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汗的功效。竹瀝清熱解毒,但性寒,容易傷脾胃。白朮可補脾益氣,平衡竹瀝的寒涼之性,防止其過度損傷脾胃。
- 固護元氣: 竹瀝清熱解毒,但同時也消耗元氣。白朮補益脾胃,能固護元氣,防止竹瀝過度消耗人體正氣,維持機體的正常運作。
因此,白朮在第三竹瀝湯中起到平衡寒涼、補益脾胃的重要作用,協同竹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 竹瀝性寒,善清熱解毒,但若患者陽氣不足,寒邪內伏,單用竹瀝恐傷陽氣。附子性溫,可溫補心陽,散寒止痛,與竹瀝相配,寒熱相濟,既可清熱解毒,又可溫陽散寒,達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 扶正祛邪: 附子可補元氣,固腎陽,提高患者正氣,增強抵抗力,同時也能更好地驅散寒邪,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此方用附子配合竹瀝,能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內伏、陽氣不足的疾病。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花椒,主要考量其辛溫散寒、止痛解痙之效。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邪。竹瀝清熱解毒,涼血止渴,二者相配,寒熱相濟,既能散寒止痛,又能清熱解毒,適用於寒凝氣滯、胸脘疼痛等症。
此外,花椒亦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因此,第三竹瀝湯加入花椒,可增強其療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解表清熱,宣肺止咳: 葛根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解表清熱、宣肺止咳的功效,與竹瀝、生石膏等藥材相配合,可有效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生津止渴,緩解熱毒: 葛根可生津止渴,緩解熱毒引起的口渴、煩躁等症狀。竹瀝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與葛根相配合,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乾舌燥等症狀。
第三竹瀝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止嘔:竹瀝性寒,容易傷及脾胃,引起嘔吐。生薑性溫,可以溫暖脾胃,緩解竹瀝寒涼之性,起到止嘔的效果。
- 調和藥性:第三竹瀝湯中其他藥材,如竹瀝、石膏等,都偏寒涼,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生薑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升第三竹瀝湯的治療效果,並減少其副作用,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第三竹瀝湯」
,主要成分: 竹瀝,防風,茯苓,秦艽,當歸,黃芩,人參,川芎,細辛,桂枝,甘草,升麻,麻黃,白朮,附子,花椒,葛根,生薑
,主治功效: 腳氣病。風毒侵入人體內臟,呼吸短促,心下煩熱,手足疼痛,四肢不能抬起,皮膚肌肉麻木不仁,口不能說話。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麻黃: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臨牀上,麻黃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咳嗽、氣喘等症狀。
桂枝: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花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花椒可以用於治療腹瀉、嘔吐、肚子痛、傷風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痛、關節炎、跌打損傷、瘡瘍腫痛、泄瀉、崩漏、帶下、宮寒、宮冷、陽痿、早洩、遺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附子: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葛根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
傳統服藥法
竹瀝19升,防風3兩,茯苓3兩,秦艽3兩,當歸2兩,黃芩2兩,人參2兩,芎藭2兩,細辛2兩,桂心2兩,甘草2兩,升麻2兩,麻黃2兩,白朮2兩,附子2枚,蜀椒1兩,葛根5兩,生薑8兩.。上(口父)咀。以竹瀝煮取4升,分5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第三竹瀝湯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腳氣的症狀。但是,該方劑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第三竹瀝湯,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竹瀝19升,防風3兩,茯苓3兩,秦艽3兩,當歸2兩,黃芩2兩,人參2兩,川芎2兩,細辛2兩,桂心2兩,甘草2兩,升麻2兩,麻黃2兩,白朮2兩,附子2枚,蜀椒1兩,葛根5兩,生薑8兩.。 主治:腳氣。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