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竹瀝湯

DI YI ZHU L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七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5%
肝經 13%
心經 12%
胃經 11%
膀胱經 8%
腎經 8%
膽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第一竹瀝湯中使用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竹瀝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咳嗽等症狀,竹瀝能有效緩解。

2. 潤肺止咳:竹瀝能潤肺止咳,對於熱痰引起的咳嗽,竹瀝能化痰止咳,使呼吸道通暢。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竹瀝性寒,甘草性甘平,兩者搭配能有效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更能促進藥效發揮。
  2. 緩解毒性: 第一竹瀝湯常用於治療熱毒、火毒等症,甘草具解毒之效,可緩解竹瀝的寒性對人體造成的刺激,起到保護作用。

總之,甘草在第一竹瀝湯中起着重要的調和作用,使藥性更平和,功效更顯著。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秦艽,主要是針對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秦艽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止痛等功效。對於風濕痺痛,尤其是寒濕阻滯引起的疼痛,秦艽能有效疏散寒邪,緩解疼痛。

此外,第一竹瀝湯主要以竹瀝清熱解毒,而秦艽的寒性也能與竹瀝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效,進一步緩解風濕痺痛帶來的發熱、疼痛等症狀。

第一竹瀝湯中包含葛根,主要是利用其解肌發表、透疹止痛的功效。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肺經,能疏散風熱,解肌發表,並能促進汗液排出,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當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伴有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時,葛根可以疏解表邪,促進汗出,使邪氣外解,達到退熱止痛的效果。因此,第一竹瀝湯中加入葛根,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表,透疹止痛的功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竹瀝性寒,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兩者相合,可以加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瀉火止血: 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例如鼻衄、吐血、便血等。竹瀝則可以清熱止渴,緩解熱邪引起的口渴。兩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緩解熱毒引起的出血和口渴等症狀。

「第一竹瀝湯」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發汗解表,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竹瀝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達到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目的。
  2. 針對病症,疏風散寒:「第一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見咳嗽、氣喘、痰多、鼻塞等。麻黃辛溫發散,可疏風散寒,宣肺透表,配合竹瀝清熱潤肺,相輔相成,共同解決風寒侵襲、肺氣不宣的問題。

「第一竹瀝湯」中包含防己,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清熱解毒: 防己性寒,入膀胱經,善於清泄熱毒,尤其是對於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配合,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2. 利水消腫: 防己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輕水腫。在第一竹瀝湯中,防己可以配合其他利水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幫助患者消除水腫,緩解水濕困阻導致的不適。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竹瀝本身清熱解毒,與細辛搭配,可以更有效地解除因寒邪入侵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達到散寒止痛的效果。
  2. 宣肺通竅:細辛辛溫走竄,可以宣通肺氣,開達鼻竅。配合竹瀝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因肺熱壅塞導致的鼻塞、流涕、呼吸不暢等症狀,達到宣肺通竅的效果。

總之,細辛在第一竹瀝湯中,發揮著散寒止痛和宣肺通竅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有效治療寒邪入侵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第一竹瀝湯」方中使用桂枝,主要是基於其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

竹瀝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但若單用竹瀝,恐寒性過強,容易損傷陽氣。桂枝性溫,可溫陽化寒,與竹瀝相配,寒溫相濟,既能發揮竹瀝的清熱解毒功效,又能避免寒邪傷陽。

此外,桂枝還可調節氣血,與竹瀝共同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更利於治療疾病。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竹瀝性寒,若單獨服用容易寒涼脾胃,導致腹痛、嘔吐等不適。乾薑性溫,可以溫中散寒,中和竹瀝的寒性,保護脾胃不受寒邪侵襲。
  2. 促進發汗解表:竹瀝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乾薑則有溫經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可以促進體內濕熱毒素的排出,達到解表發汗的效果。

因此,乾薑的加入不僅可以中和竹瀝的寒性,還能增強其解表發汗的作用,使「第一竹瀝湯」的療效更為全面。

「第一竹瀝湯」方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因為其 辛溫解表 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目的。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 散風寒、止痛 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風寒入侵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而竹瀝則清熱解毒,可緩解因風寒所致的發熱、口渴等。二者合用,可 疏散風寒、清熱解毒,並止痛止癢,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熱:升麻性微寒,味苦辛,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竹瀝則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兩者合用可有效清解外感風熱,緩解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
  2. 升陽解表:升麻能升發陽氣,使腠理開泄,外邪得以透達排出,起到解表作用。竹瀝則清熱降火,與升麻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表、扶正祛邪的效果。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二者合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利水滲濕,對於因熱毒壅肺、痰濕阻絡而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茯苓還能夠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因濕熱蘊脾所致的脾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因此,在「第一竹瀝湯」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夠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還能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竹瀝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可清熱解毒。兩者配伍,寒熱相濟,能有效抵禦外寒侵襲,溫通經絡,改善寒邪引起的各種症狀。
  2. 補益心腎:附子能補益心腎之陽氣,有助於改善心腎虛寒所導致的心悸、氣短、腰膝酸軟等症狀。竹瀝則能清熱解毒,並能滋陰潤肺,與附子共同作用,可起到補益心腎、調和陰陽的效果。

第一竹瀝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竹瀝性寒,清熱解毒,二者合用,能清熱化痰,宣肺止咳,適用於風熱犯肺,咳嗽痰多等症。
  2. 潤燥止渴:杏仁亦有潤燥止渴之功效。竹瀝清熱生津,二者配合,能有效緩解燥熱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因此,第一竹瀝湯中加入杏仁,可發揮宣肺止咳、潤燥止渴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第一竹瀝湯

組成:

  • 竹瀝:清熱涼血、滋陰降火、利尿通淋、祛風止痙。

  • 甘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急止痛。

  •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清熱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主治:

  • 腳氣病。

  • 雙腳麻痺無力,或抽筋,皮膚肌肉沒有知覺。

  • 腹部脹氣隆起像腫瘤,按壓不凹陷,心中噁心想吐不思飲食。

  • 或怕冷。

總結:

第一竹瀝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利尿通淋、祛風止痙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病,雙腳麻痺無力,或抽筋,皮膚肌肉沒有知覺,腹部脹氣隆起像腫瘤,按壓不凹陷,心中噁心想吐不思飲食,或怕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竹瀝5升,甘草1兩,秦艽1兩,葛根1兩,黃芩1兩,麻黃1兩,防已1兩,細辛1兩,桂心1兩,乾薑1兩,防風1兩半,升麻1兩半,茯苓2兩,附子2枚,杏仁50枚。
上(口父)咀。以水7升,會竹瀝煮取3升。分3服,取汗。
小竹瀝湯(《聖惠》卷四十五)、竹瀝湯(《聖濟總錄》卷四十一)。《千金翼》本方有白朮一兩,無茯苓、杏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腳氣病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第一竹瀝湯,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竹瀝5升,甘草1兩,秦艽1兩,葛根1兩,黃芩1兩,麻黃1兩,防已1兩,細辛1兩,桂心1兩,乾薑1兩,防風1兩半,升麻1兩半,茯苓2兩,附子2枚,杏仁50枚。 主治:腳氣。兩腳痹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飲食,或患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