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竹瀝湯中加入竹瀝,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 竹瀝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失音等症狀,竹瀝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利水消腫: 竹瀝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幫助人體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因熱毒蘊積所致的浮腫、水腫等症狀,竹瀝能有效改善。
因此,小竹瀝湯中加入竹瀝,不僅能清熱解毒,也能利水消腫,有效緩解相關症狀。
小竹瀝湯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咽開音:射干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乾舌燥等症狀,射干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使患者恢復聲帶功能。
- 宣肺降氣,化痰止咳:射干也能宣肺降氣,化痰止咳,對於痰熱壅肺、咳嗽痰多、呼吸不暢等症狀,射干可有效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功能。
因此,小竹瀝湯中加入射干,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毒、利咽開音,更能宣肺降氣、化痰止咳,對於熱毒壅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小竹瀝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小竹瀝湯主治風寒咳嗽,杏仁可疏散風寒,宣通肺氣,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
- 潤肺止渴:杏仁亦能滋潤肺燥,生津止渴。小竹瀝湯中竹瀝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杏仁則能滋潤肺部,避免竹瀝過於燥烈,保持肺部濕潤,有利於緩解咳嗽引起的喉嚨乾燥不適。
小竹瀝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獨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小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而獨活的祛風止痛作用正好可以緩解病症。
- 通經活絡:獨活可以通經活絡,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散寒止痛。小竹瀝湯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羌活等也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與獨活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小竹瀝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消積:枳實性苦、酸、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小竹瀝湯主要針對痰熱壅肺、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枳實有助於疏肝理氣,消積化痰,促進肺氣宣降,緩解咳嗽喘息。
- 降逆止嘔:枳實能降氣止嘔,對於痰熱壅肺導致的噁心嘔吐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小竹瀝湯中加入枳實,可協同其他藥材,有效降低胃氣上逆,緩解嘔吐。
小竹瀝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竹瀝性寒,清熱解毒,但偏於寒涼,容易傷脾胃。白朮能補脾胃之氣,防止竹瀝過寒傷脾,並助其利水消腫之效。
- 配伍增效: 白朮與竹瀝相配,能相輔相成,協同作用。白朮補脾健胃,能提升機體的正氣,增強抵抗力,有助於竹瀝清熱解毒,更有效地緩解疾病。
白朮的加入,既能緩解竹瀝的寒性,又能增強藥效,使小竹瀝湯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
小竹瀝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防己性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小竹瀝湯所治療的風濕痺痛、肢體麻木、水腫等症,防己能有效改善病症。
- 配伍增效: 防己與小竹瀝湯其他藥物,如川芎、羌活等,具有協同作用。防己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其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效果,提高治療效率。
小竹瀝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利用其 辛溫解表 的功效,輔助治療風寒表證。
風寒表證的病機多為外感風寒,導致衛氣不固,風邪入侵肌表,引起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狀。防風辛溫解表,能發散風寒,通鼻竅,止流涕,與小竹瀝湯中其他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藥物相配,共同達到疏風解表、清熱利咽、止咳化痰的治療目的。
此外,防風還具有祛風止痛 的功效,可緩解風寒所致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小竹瀝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之效。小竹瀝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症,而秦艽可以有效清熱解毒,並緩解風熱引起的疼痛。
- 疏散風邪,利濕退黃: 小竹瀝湯中也包含一些利濕退黃的藥物,例如竹瀝、滑石等。秦艽不僅能祛風止痛,還能疏散風邪,促進體內濕氣排出,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清熱利濕、退黃止痛作用。
小竹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熱證,滋陰養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能清熱涼血,緩解因熱證而引起的煩躁不安、口渴、心煩等症狀。小竹瀝湯本身以竹瀝清熱解暑,白芍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暑之效,並滋陰養血,避免因清熱過度而傷陰。
- 調和藥性,益肝和胃:白芍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和胃止痛等功效。與其他藥材搭配,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烈之性,並有助於舒肝和胃,改善因熱證所引發的胃脘疼痛等症狀。
小竹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小竹瀝湯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利咽止咳,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寒涼之弊的作用。加入甘草能使藥性更平和,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解疼痛的作用,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解竹瀝的毒性,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等症。
小竹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竹瀝本身清熱化痰,而茯苓能助其健脾利濕,使藥效更為全面,對於痰濕阻肺、脾虛不運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
- 利水消腫: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小竹瀝湯所治療的一些水腫、浮腫等症狀,可起到輔助作用。此外,茯苓還能補脾益氣,與竹瀝的清熱解毒作用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療效。
小竹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小竹瀝湯主治風熱上擾、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黃芩在此方中可以清熱瀉火,去除肺熱,並與竹瀝相輔相成,達到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
此外,黃芩還有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進一步增強小竹瀝湯的治療效果。
小竹瀝湯中包含麻黃,主要是因為麻黃具有宣肺解表、發汗解熱之功效,與本方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相符。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疏散風寒,宣肺解表,發汗解熱,同時還能通鼻竅,利呼吸。竹瀝則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降火,止咳化痰。兩者相配,一寒一溫,相輔相成,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清熱止咳,對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效果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小竹瀝湯 」
組成:
- 竹瀝
- 射干
- 杏仁
- 獨活
- 枳實
- 白朮
- 防己
- 防風
- 秦艽
- 白芍
- 甘草
- 茯苓
- 黃芩
- 麻黃
性狀:
- 湯劑,淡黃色,有清香。
功效:
- 癰疽: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可引起腫脹、疼痛和膿液積聚。
- 氣痛:一種由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可表現為胃痛、腹脹、胸痛等。
組成介紹:
麻黃:
- 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杏仁:
- 性溫,味苦、微甘,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甘草:
- 性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
- 性微寒,味酸、苦,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朮:
- 性溫,味甘苦,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獨活:
- 性溫,味苦、辛,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防風:
- 性溫,味苦、辛,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
- 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芩:
- 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秦艽:
- 性涼,味苦、辛,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射干:
- 性涼,味苦、辛,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散血、散結等功效。
枳實:
- 性溫,味酸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防己:
- 性微溫,味苦、辛,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總結:
- 中藥方劑「 小竹瀝湯 」具有癰疽、氣痛等功效。
- 由竹瀝、射干、杏仁、獨活、枳實、白朮、防己、防風、秦艽、白芍、甘草、茯苓、黃芩、麻黃等中藥材組成。
- 各中藥材具有不同的藥性,相互配合,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等作用。
- 臨牀上,此方劑常被用於治療癰疽、氣痛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淡竹瀝1升,射乾2兩,杏仁2兩,獨活2兩,枳實2兩,白朮2兩,防己2兩,防風2兩,秦艽2兩,芍藥2兩,甘草2兩,茵芋2兩,茯苓2兩,黃芩2兩,麻黃2兩。
以水9升,煮取半,下瀝,煮取3升,分4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竹瀝湯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此外,小竹瀝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竹瀝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淡竹瀝1升,射乾2兩,杏仁2兩,獨活2兩,枳實2兩,白朮2兩,防己2兩,防風2兩,秦艽2兩,芍藥2兩,甘草2兩,茵芋2兩,茯苓2兩,黃芩2兩,麻黃2兩。 主治:癰疽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