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風白朮湯

PI FENG BAI Z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翼》卷一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20%
腎經 13%
心經 10%
膀胱經 9%
肝經 9%
胃經 8%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脾風白朮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則易導致濕邪內侵,引起脾虛濕困,出現四肢乏力、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扶正祛邪,從根本上改善脾虛濕困的病症。
  2. 固表止汗: 脾主升清,氣虛則易導致腠理不固,汗出不止。白朮能固表止汗,減少汗液流失,進一步提升機體抵抗力,避免外邪入侵。

脾風白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脾主運化,若脾氣虛弱,則水濕停滯,易導致脾風濕症。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去除脾胃濕邪,改善脾氣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脾風濕症。

二、 寧心安神:茯苓兼具寧心安神之效。脾風濕症患者常伴有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能寧心安神,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提高治療效果。

脾風白朮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兼顧脾胃: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脾風白朮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症。防風可散寒止痛,溫化脾胃,協助白朮、茯苓等藥物健脾益氣,共奏祛風散寒、溫中健脾之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脾風白朮湯中白朮、茯苓等藥性偏燥,加入防風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更能溫和地治療脾虛寒證。此外,防風還能疏通經絡,促進藥效的發揮,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脾風白朮湯為治療脾虛濕盛所導致之風濕病證,方中防己為重要成分之一。防己味苦性寒,歸脾、腎經,善於袪風除濕,利水消腫,能有效對抗因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而產生的肢體沉重、關節疼痛等症狀。此外,防己還具清熱功效,可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共同調理脾胃功能,恢復其正常運轉。在脾風白朮湯中加入防己,旨在強化整體療效,既袪外邪又固內本,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適用于因脾虛濕阻所致的風濕痹痛、肢體浮腫等症。

脾風白朮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健脾: 人參為補氣藥,能補脾氣,而白朮則健脾燥濕,兩者相合,可協同作用加強補脾健脾的功效,更有效改善脾虛引起的諸多症狀。
  2. 扶正祛邪: 脾風白朮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風寒濕邪,人參能扶持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配合白朮等藥物,更有利於祛除風寒濕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脾風白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朮性燥,甘草性甘,能緩和白朮的燥性,避免過於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的作用,與白朮合用,能更有效地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脾虛、水腫等病症的效果。

總而言之,甘草在脾風白朮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脾風白朮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脾胃氣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斂陰、收汗、止痛、柔肝、養血之功效。脾風白朮湯中白朮健脾燥濕,但易耗氣傷陰,白芍則可滋陰養血,緩解白朮的燥性,防止脾胃氣虛,增強藥效。
  2. 協調藥性: 方中白朮性燥,茯苓性平和,白芍性微寒,三者配伍,寒熱相濟,燥濕而不傷陰,健脾而不耗氣,使藥性更加和緩,更利於脾胃虛弱的患者使用。

脾風白朮湯為治療脾胃虛寒、風濕阻滯之證的經典方劑,方中採用附子,乃因其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若受寒濕侵襲,易致脾氣不運,消化失常,而附子能強化脾胃陽氣,驅除內寒,恢復脾胃功能。再者,附子與白朮相配,一溫一燥,共奏溫中散寒、健脾利濕之效,對脾虛寒濕所致的腹脹、泄瀉、食少體倦等症狀尤為適宜。此方通過溫補脾腎,調和氣血,達到治療脾風的目的,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

脾風白朮湯為治療脾胃虛寒、風濕內侵所致諸症之方劑。方中含麻黃,其性溫味辛,歸肺與膀胱經,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在脾風白朮湯中,麻黃用以對抗風濕,助正氣以驅邪外出。麻黃之發散力強,可促進腠理開闔,使體內風濕之邪藉由汗出而得以外散。此外,麻黃尚能提升脾胃運化功能,對於脾氣虛弱、水濕停滯者,有助於增強其消化吸收能力,並消除水腫。故在脾風白朮湯中,麻黃之應用,既可解表散寒,亦能調理脾胃,達到內外兼治之目的。

脾風白朮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除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脾風白朮湯本身以健脾除濕為主,加入薏苡仁可增強其利水滲濕之力,有助於改善脾胃濕困所致的腹脹、泄瀉、水腫等症狀。
  2. 祛風止癢:薏苡仁對於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脾風白朮湯治療的風濕痺痛,往往兼有濕邪困脾,加入薏苡仁可加強祛風止癢,改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脾風白朮湯,又稱白朮湯,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補氣健脾、化濕祛風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

脾風白朮湯的主要成分包括:

  • 麻黃:性辛溫,用於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性味甘平,用於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性味苦、酸,用於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性味苦、甘,功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 防風:性溫,微苦,用於祛風、解表、止痛。
  • 茯苓:性味甘淡,用於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健脾胃、補氣補血、安神。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用於溫腎壯陽、回陽救逆、散寒止痛。
  • 人參:性味甘,微溫,用於補氣益元、健脾益胃、生津止渴。
  •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用於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

脾風白朮湯中,麻黃、甘草、白芍、白朮、防風、茯苓、附子、人參、薏苡仁各具功效,相互配伍,共同作用,具有補氣健脾、化濕祛風的功效。脾風白朮湯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症狀的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脾風白朮湯屬於中成藥,在使用時應遵醫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風白朮湯是一首治療中風的方劑,但並非所有中風患者都適合服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師,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脾風白朮湯, 出處:《金匱翼》卷一。 組成:白朮7錢5分,茯苓7錢5分,防風7錢5分,防己7錢5分,人參5錢,甘草5錢,白芍1兩,附子1兩,麻黃1兩,苡仁1兩。 主治: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