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黃耆湯
BU SHEN HU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黃耆湯中包含黃耆,原因如下: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之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對腎虛引起的氣虛乏力、容易感冒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 補腎益氣: 黃耆亦具補腎益氣功效,能改善腎氣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等症狀。
因此,補腎黃耆湯中加入黃耆,能發揮補氣固表、補腎益氣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氣的功效。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亦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兩者合用,可加強補氣效果,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提升機體免疫力。
- 扶正固本:腎虛常伴有氣虛,而人參補氣之力強,能扶正固本,改善腎氣不足,從而達到補腎的目的。此外,人參還有益智安神之效,有助於提升精神狀態,緩解腎虛引起的失眠、健忘等症狀。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潤肺止咳,宣肺利氣: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利氣的功效,可緩解腎虛所致的肺氣虛弱,咳嗽氣喘等症狀。
- 助黃芪補氣益腎:紫菀與黃芪搭配,一潤一補,相輔相成,可加強補氣益腎的效果。紫菀的宣肺作用可使補氣藥物更易於到達腎臟,提高藥效。
總之,紫菀在補腎黃耆湯中發揮着潤肺止咳、宣肺利氣和助黃芪補氣益腎的作用,為方劑整體療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燥,長期服用易燥熱傷陰。甘草性甘平,能緩解黃耆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物副作用。
- 增強補益: 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利用,並有助於提升黃耆補氣益腎的功效,使補腎效果更佳。
因此,甘草在補腎黃耆湯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補益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邪,助黃芪補氣: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黃芪補氣固表,但若體內有風邪存在,則會阻礙氣血運行,影響補益效果。防風可疏散風邪,使氣血運行通暢,與黃芪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補氣固表之效。
- 防止黃芪過於燥熱: 黃芪性溫,過量服用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燥熱之象。防風味辛,性微溫,能解表散風,亦能清熱解表,與黃芪搭配,可緩解黃芪的燥熱之性,使補氣效果更加溫和安全。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益氣: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的功效,與黃耆相輔相成,共同補益氣血,改善腎氣不足所導致的氣虛血虧、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燥,當歸性溫潤,加入當歸可以調和黃耆的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傷陰,使補腎效果更加溫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輔助黃耆補氣: 黃耆性燥,長期服用易傷津液。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可緩解黃耆的燥性,避免過度耗傷津液,同時還能協同黃耆補氣,使補益效果更佳。
- 補腎益精,緩解腎陰不足: 腎為先天之本,精氣乃腎之根本。麥門冬入腎經,具養陰益精之效,可滋養腎陰,緩解因腎陰不足所導致的虛熱、腰膝痠軟等症狀,有助於提升補腎效果。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固精: 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補益腎氣,固腎精,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體虛乏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固本培元: 五味子同時也具有滋養心脾、益氣生津的功效,與黃耆、黨參等藥物共同作用,能加強補氣固本的效果,使身體更加強健,提高免疫力。
因此,五味子在補腎黃耆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補腎固精,又能固本培元,使藥效更加全面。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腎助陽: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腎陽虛者,常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乾薑溫腎助陽,可改善腎陽虛所致的寒性症狀,提升腎臟功能。
- 溫脾助運:黃芪性甘,味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脾虛者,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乾薑溫脾助運,可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提升黃芪的補氣效果,增強整體療效。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腎,助氣化水濕: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助氣化水濕之功效。腎陽不足,可導致腰膝痠冷,畏寒肢冷等症狀,肉桂可溫補腎陽,改善這些症狀。
- 溫通腎氣,促進血液循環: 肉桂可溫通腎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功能。腎虛常伴隨氣血不足,而肉桂溫陽補腎,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腎虛症狀。
補腎黃耆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行氣,通達腎經: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心包經、膀胱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腎經與肝經、心包經相通,川芎能活血行氣,疏通經絡,促進腎氣運行,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 輔助黃芪補氣昇陽:黃芪性溫,味甘,入脾經、肺經,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之效。川芎則能促進血液循環,將黃芪的藥力輸送到腎臟,增強其補腎功效,使補氣昇陽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補腎黃耆湯
補腎黃耆湯主治功效
補腎黃耆湯為中藥方劑,主要治療由腎虛引起的耳朵鳴響、聽力下降等症狀。
補腎黃耆湯組成
補腎黃耆湯組成包括黃耆、人參、紫菀、甘草、防風、當歸、麥門冬、五味子、乾薑、肉桂、川芎等藥材。
補腎黃耆湯組成介紹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紫菀:性味苦、辛、平,歸肺、腎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紫菀 glycosides與 saponins 等成分,可舒張氣管、減少黏液分泌、鎮靜呼吸道痙攣,緩解因感冒、氣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歸肺、腎、心經,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總結
補腎黃耆湯為中藥方劑,主要治療由腎虛引起的耳朵鳴響、聽力下降等症狀。方中組成包括黃耆、人參、紫菀、甘草、防風、當歸、麥門冬、五味子、乾薑、肉桂、川芎等藥材。
傳統服藥法
黃耆(銼)1兩,人參1兩,紫菀(去土)1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五味子1兩,乾薑(炮)2兩,桂(去粗皮)2兩,芎窮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先以水3盞,煮羊腎1只至1盞半,去腎下藥,加蔥白3寸(切),大棗3枚(劈破),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黃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黃耆(銼)1兩,人參1兩,紫菀(去土)1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五味子1兩,乾薑(炮)2兩,桂(去粗皮)2兩,川芎1兩半。 主治:腎虛耳數鳴而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