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飲

MA HUA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20%
肝經 15%
肺經 12%
腎經 9%
胃經 7%
膀胱經 4%
心包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1%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飲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麻黃能驅散寒邪,使之從汗孔排出,達到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效果。
  2. 溫通經絡: 麻黃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能促進氣血流通,緩解風寒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麻黃飲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麻黃性溫,發散風寒之力較強,但易傷津耗氣。防風性溫,善於祛風解表,且能固表止汗,與麻黃搭配,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力,同時避免麻黃過於耗氣傷津。
  2. 調和藥性,避免偏激:麻黃性溫燥,容易引起燥熱。防風性溫和,能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傷津耗氣,提高藥效安全性。

麻黃飲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助麻黃發汗:麻黃性微寒,擅長發汗解表,但若患者體質虛寒,陽氣不足,則發汗效果不佳。肉桂性熱,溫陽散寒,可助麻黃發汗之力,提高療效。

二、 溫通氣血,助麻黃宣肺:麻黃宣肺通竅,但若氣血運行不暢,則肺氣宣發受阻。肉桂溫通氣血,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麻黃宣肺止咳,改善氣道阻塞。

因此,麻黃飲中加入肉桂,可溫陽散寒,助麻黃發汗解表,並溫通氣血,助麻黃宣肺止咳,使藥效更為顯著。

麻黃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中焦:麻黃性溫,容易耗傷脾氣,而白朮性溫燥,能健脾益氣,固護脾胃,避免麻黃辛溫之性損傷脾胃,保持正氣充沛,以利藥效發揮。
  2. 燥濕止瀉,避免汗出過多:麻黃發汗解表,容易導致汗出過多,而白朮燥濕止瀉,能固護脾胃,避免汗出過多而損傷正氣,同時還能減少汗液過多造成體內津液不足的情況。

白朮的加入,不僅能輔助麻黃發揮解表功效,更能保護脾胃,使藥效更趨平和有效。

麻黃飲中加入人參,乃取其「補氣固表」之效。

麻黃性溫,發汗力強,易耗氣傷津。人參性溫,補氣益津,能扶正祛邪,防止麻黃過於耗氣傷津,並增強其「宣肺解表」之效。同時,人參還能「固表止汗」,避免麻黃發汗過度,導致汗出不止。

因此,麻黃飲中加入人參,既能增強藥效,又能防止藥物副作用,相輔相成,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麻黃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 麻黃飲主治風寒表證,川芎性溫,能疏散風寒,並行氣活血,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麻黃飲中麻黃性溫燥,容易傷津耗氣,川芎性溫,能緩解麻黃的燥性,並助其行氣散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川芎在麻黃飲中扮演著疏散風寒、行氣止痛、調和藥性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麻黃飲中加入當歸,主要是為了緩解麻黃所致的燥熱之弊。麻黃性溫,發汗力強,容易耗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而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生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麻黃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此外,當歸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麻黃發汗作用的發揮,提升藥效。因此,麻黃飲中加入當歸,是為了平衡藥性,使藥效更佳。

麻黃飲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燥,容易傷陰耗津,而甘草性甘平,能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過度傷陰。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容易發揮藥效,並能保護脾胃,避免麻黃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效的穩定性。

總之,甘草在麻黃飲方中起到了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麻黃飲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麻黃性寒,容易傷陽氣,而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與麻黃相配,可避免其寒性過甚,並增強其發汗解表之效。
  2. 和中降逆:麻黃飲常用於風寒感冒、外感風寒等症,而乾薑可溫中和胃,降逆止嘔,能改善麻黃引發的胃氣上逆、胸悶等不適。

因此,乾薑在麻黃飲中起到溫陽散寒、和中降逆的作用,與麻黃相輔相成,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麻黃飲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為:

  1. 寒邪入肺,氣虛不揚: 麻黃飲主治外感風寒,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附子性熱,可溫肺化寒,助麻黃宣肺解表,使寒邪散出。
  2. 扶陽固表,避免汗出過多: 麻黃性發汗,若體虛者使用,容易汗出過多,損傷陽氣。附子溫補陽氣,可防止汗出過多,並扶助正氣抵抗外邪。

附子與麻黃相配,一寒一熱,相輔相成,發揮溫肺解表、扶陽固表的作用,是治療風寒表證的經典配伍。

麻黃飲中加入杏仁,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之效。麻黃飲主治風寒束表、肺氣不宣之咳嗽,杏仁能輔助麻黃宣肺散寒,利於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潤肺止燥:麻黃飲中麻黃辛溫,易耗傷津液,導致肺燥。杏仁性味甘潤,入肺經,能潤肺止燥,緩解麻黃辛溫之燥性,保護肺臟。

因此,麻黃飲中加入杏仁,不僅可以增強宣肺止咳的效果,還能保護肺臟,避免因辛溫藥物而造成燥傷。

主治功效


麻黃飲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麻黃、防風、肉桂、白朮、人參、川芎、當歸、甘草、乾薑、附子、杏仁等。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麻黃飲的中藥方劑組成複雜,功效廣泛,主要用於治療中風、產後中風等疾病。中風是指身體像弓箭一樣彎曲痙攣,四肢無法控制,煩躁不安,口不能言語。產後中風是指腰背部向後彎曲痙攣,疼痛劇烈。麻黃飲通過發汗解表、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補氣生血等作用,可以緩解中風、產後中風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飲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絡的功效,適合風寒外感、中風、産後中風等患者服用。但麻黃飲有發汗作用,陰虛體質、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等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癲癇痛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眼睛模糊心情煩燥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飲,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組成:石蠶1兩,海風藤1兩,秦艽1兩,地蘇木1兩,麻黃1兩,五加皮1兩,熟地8兩,下山虎8兩。 主治:痛風。

麻黃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麻黃(去根節)2兩,當歸(切,焙)2兩,川芎2兩,甘草(炙)2兩,乾薑(炮)2兩,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30枚(去皮尖雙仁,炒)。 主治:賊風入五臟,四肢心脅急痛,咽乾口噤。

麻黃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2兩,防風(去叉)1兩半,赤芍藥1兩半,石膏(碎)3兩,羌活(去蘆頭)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1兩。 主治:中風發熱,頭目昏疼,失音不語,喘息粗大,口偏吐涎,手足不隨。

麻黃飲,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 組成:麻黃半兩(去根留節),防風半兩,羌活、石膏6錢半(煅),黃芩4錢,滑石1兩,陳皮7錢半,紫萍7錢半,鼠粘子7錢半,縮砂2錢半,蒼耳草3錢半,蒼朮半兩,生甘草3錢半,薄荷葉1錢半,荊芥2錢半。 主治:濕熱症,上體生瘡,或癢或痛,黃水浸淫,結癡堆起,延蔓於三陽之分,根窠小,帶紅腫。

麻黃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洗,焙)3兩,防風(去叉)2兩,桂(去粗皮)2兩,白朮2兩,人參2兩,川芎2兩,當歸(焙)2兩,甘草(炙,銼)2兩,乾薑(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30枚。 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四肢不隨,煩亂口噤;産後中風,腰背反折,強急疼痛。

麻黃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2兩,大黃(銼,炒)2兩,牡蠣(熬)2兩,黃芩(去黑心)2兩,凝水石(碎)4兩,石膏(碎)4兩,赤芍藥4兩,滑石(碎)4兩,紫石英(碎)4兩,白石脂4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蛇蛻(炙)半兩,龍齒(研)3兩,甘草(炙)1兩半。 主治:風癇卒倒,吐沫口噤,手足瘈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