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麻黃湯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溫煦臟腑,驅散寒邪。麻黃性辛溫,發汗解表,兩者相配,既能驅散表寒,又能溫煦陽氣,對於寒邪客於肺經,導致寒氣閉鬱,症見發熱惡寒、咳嗽氣喘、肢體痠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扶正祛邪: 附子補益心陽,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避免病情反覆。麻黃則可疏散外邪,使邪氣得以宣泄,兩者配合,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有利於恢復人體的正氣,促進疾病的痊癒。
附子麻黃湯中加入麻黃,是基於其發汗解表之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平喘止咳之功效。在附子麻黃湯中,麻黃與附子、乾薑等溫熱藥配伍,能夠溫陽散寒、宣肺解表,治療因寒邪侵襲所致的外感風寒、寒飲內伏、胸悶喘咳、畏寒肢冷等症狀。麻黃的加入,起到驅散寒邪、宣通肺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陽化寒、解表止咳的治療目的。
附子麻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助麻黃宣肺散寒: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麻黃性溫,發汗解表,但寒性易傷脾胃,白朮可補益脾氣,增強正氣,有助麻黃宣肺散寒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 防止麻黃傷津耗氣: 麻黃發汗力強,易傷津液,白朮健脾益氣,可補益津液,防止麻黃耗傷正氣,使藥效更為平和安全。
總之,白朮在附子麻黃湯中起著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防止副作用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附子麻黃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助陽化氣,溫通經絡: 附子溫陽救逆,麻黃宣肺散寒,但其寒性較重,容易傷及陽氣。乾薑性溫,辛散溫通,可助附子溫陽化氣,使藥力溫和,避免寒邪傷陽。
- 協調藥性,防止寒邪內襲: 麻黃辛溫發散,附子溫陽救逆,皆有發散之性。乾薑溫中散寒,可防止藥性過於散泄,避免寒邪內襲,使藥力協調,溫散寒邪而不傷陽氣。
因此,乾薑在附子麻黃湯中起著重要的輔佐作用,既能協調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附子麻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 調和藥性: 附子性熱,麻黃性溫,皆偏於燥烈,易傷津液。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附子麻黃之燥烈,避免傷及正氣。
- 解毒護胃: 附子毒性較大,甘草能解毒護胃,減輕附子對胃腸道的刺激,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甘草在附子麻黃湯中起著重要的調和作用,使藥性趨於平和,保障藥效安全有效。
附子麻黃湯的組成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扶正祛邪: 附子麻黃湯以溫陽散寒、宣肺解表的功效爲主,但麻黃性偏寒涼,容易耗氣傷陽。人參性溫補,能益氣生津,補肺脾之氣,可扶助正氣,防止麻黃過寒傷正,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
- 防止寒邪內陷: 附子麻黃湯主要用於外感風寒,但若寒邪入侵較深,容易導致寒邪內陷,出現心胸憋悶、四肢厥冷等症狀。人參補氣固表,可防止寒邪內陷,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附子麻黃湯 」,主要成分有附子、麻黃、白朮、乾薑、甘草、人參,主治功效是受寒濕邪氣侵襲,出現頭暈、身體虛弱、腰背僵硬疼痛、口齒不清、言語含糊、胸口和腹部(包括月經胞宮)脹滿、氣息上逆、呼吸困難、不能自由轉動身體。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中藥方劑「 附子麻黃湯 」具有溫中散寒、宣肺發汗、利水消腫之功效,可有效緩解感冒症狀,如鼻塞、流涕、惡寒、頭痛、咳嗽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發散,不宜長期服用。陰虛火旺、肺燥咳嗽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麻黃湯, 出處:《三因》卷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節)、白朮、乾薑、甘草(炙)、人參各等分。 主治:寒濕所中,昏暈緩弱,或腰背強急,口,語聲混濁,心腹(月真)脹,氣上喘,不能轉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